“推动九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市场监管服务制造业攻坚
推动九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国亮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服务制造业攻坚 推动九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首先,受市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发炳委托,我谨代表市市场监管局,向大家长期以来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市场监管部门既是经济综合管理服务部门,又是民生事业发展保障部门,承担着守牢安全底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发展大局的重要职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市场监管服务的有效支持。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我局一体推进质量、标准、品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成果:
一是加快质量强市建设。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永修有机硅省检中心仅用1年时间就全面建成并通过验收,湖口化工新材料产业省级计量测试中心成功获批筹建,湖口新材料产业质量认证提升行动获批省级区域试点。3个县被国家总局列入第一批质量强县培育创建名单。全市全年千余家企业聘任了首席质量官,9900余户经营主体聘任了质量安全总监、质量安全员,工业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超过97%。
二是加力标准强市建设。市政府将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国家标准验证点创建纳入政府鼓励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并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瑞昌等9个县区出台了标准化工作奖励政策;新增企业参与制定各类标准82项;获得国家级标准领跑者3项、江西省级标准领跑者2项;获批筹建江西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个。标准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三是加速品牌强市建设。按照“培育一批、发展一批、储备一批”思路,构建品牌创建企业库,细化梯次培育措施,全市全年新增全省唯一获批地理标志商标1件、集体商标2件、马德里国际商标4件、江西绿色生态产品10个,3家企业案例获评第二届“江西绿色生态”品牌创建典型案例,3家企业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博览会金奖。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九江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和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庐山云雾茶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地理标志保护工程,是去年江西唯一获批地标产品。九江学院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局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筹建机构。成功承办首届“长高赛”,全国共675个项目报名,63个项目获奖,19个参赛项目与九江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6家参赛项目现场签订了在九江转化落地意向书。持续开展专利质量提升行动,九江天赐公司荣获中国专利奖银奖。办理专利质押融资131项,累计质押金额14.03亿元,让“知产”变“资产”,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知识产权对产业创新发展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去年7月以来,我局联合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围绕9条重点产业链在质量、标准、品牌、知识产权、检验检测方面需求,先后开展了两轮入企走访专题调研,线上问卷300家、实地走访470家链主企业及规上企业,形成了超12万字的访谈报告。全面梳理企业与产业堵点和需求,围绕实施质量强链、标准稳链、品牌兴链、知识产权提链、政务服务优链、监管执法护链,推出22条措施,首批推进40个重点项目清单,“一链一策”精准发力,分两年实施建设,一体化赋能制造业攻坚行动。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向大家作个介绍:
(一)实施质量强链行动,厚植质量基础支撑力。一是开展质量提升项目攻坚。帮助石化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链200余家规上企业识别质量堵点、难点,分级分类开展质量帮扶。引导链主企业争创政府质量奖。二是推进质量管理协同优化。积极创建化工新材料、有机硅产业国家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区域试点。对产业链重点企业开展“质量巡诊”,帮助企业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解决质量技术问题。三是加强质量技术能力建设。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项目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加强市级法定检验检测机构基础建设,2025年底前,新建计量标准50项、新增检测参数标准100个以上;积极创建有机硅产品国家级质检中心,建成化工新材料产业省级计量测试中心。四是优化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提升15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站点服务效能,新建庐山羽绒制品、修水模具制造业等服务站点。
(二)实施标准稳链行动,着力提高产品竞争力。一是推进技术标准创新。加快有机硅产业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在化工新材料、船舶装备等领域申报国家、省级标准验证点。二是提升标准供给质量。引导企业制定标准并自我声明公开2000项以上,发布对标结果申明100项以上。三是强化数字化绿色化标准支撑。推动智能制造领域技术标准布局,支持重点产业开展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标准制修订。
(三)实施品牌兴链行动,着力扩大品牌知名度。一是整合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支持都昌县申报“都昌珍珠”地理标志,支持濂溪区、庐山市分别申报“九江茶市”、羽绒制品集体商标。二是增强商标品牌竞争优势。支持瑞昌市木业、都昌县服装等产业链企业及协会注册普通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培育自主品牌。三是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组织优秀商标品牌参加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等展会活动,提升品牌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四)实施知识产权提链行动,着力激发创新驱动力。一是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供给。积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年底完成九江学院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机构筹建,覆盖服务企业500家以上。加快建成九江市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积极引进优质专利代理机构在浔设立分支机构,为申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夯实基础。二是创新知识产权金融发展。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争取首期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规模突破1亿元。持续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质量融资增信等金融服务,争取质押融资登记额年均增长10%以上。三是支持高价值专利培育。畅通专利预审渠道,争取更多优审指标,帮助重点企业专利申请快速授权。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专利导航,实行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资源共享、转化运营。四是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合作,力争该中心在浔建立“知识产权服务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工作站”,在有条件的县市布局县域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前移保护关口,力争2025年新建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单位50个以上,申报省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3个以上。
(五)实施政务服务优链行动,着力提升企业满意度。一是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计量许可一件事”等系列改革,打造高效便捷办事服务体系。二是提升外资企业登记服务水平。精简外商主体身份认证,为外资企业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对各类招商引资企业平等对待,着力打造审批流程更优、申请材料更少、审批效率更高的政务环境。三是加大检验检测惠企力度。到2026年底,市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对食品类企业计量检校费降至收费标准70%,对机动车检测行业的计量检校费用降至收费标准的50%,对经营有困难企业给予相应计量检校费用减免。
(六)实施监管执法护链行动,着力维护市场公平性。一是推行服务型监管。编制涉企行政指导清单,建立合规指导专家库、典型案例库,推行全过程行政指导,实行全领域包容审慎监管,依法处置职业索赔行为,切实维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二是融入共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深入开展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持续规范地方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动资源要素自由流通。三是严格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督。组织特种设备领域专家开展重点产业特种设备帮扶指导活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力度,帮助企业提升抗风险和保安全的能力。四是规范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恶意商标注册代理、出具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报告、串通涨价、违规收费等行为。五是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深化12315与12345整合,探索投诉举报咨询分类处理。严厉整治破坏公平竞争、侵害平台内商家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现象。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贴近市场、贴近经营主体的优势,用好市场监管各项职能工具,加强精准帮扶,为助推我市实施制造业“9610”工程作出市场监管部门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问题一: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明确了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的实践路径。请问市场监管部门围绕高质量打造区域制造业中心,将从哪些方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助推我市制造业攻坚提质增效?请刘拥军科长回答。
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对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我们将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强化质量服务。依托全市现有的15个NQI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站,“一站式”为企业提供优质的质量管理、计量标准、认证、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一揽子市场监管服务,切实提升服务效能。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链上企业需求,积极建成庐山市红星羽丝绒丝制品、修水县模具制造等产业服务站点,更好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支持永修有机硅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创建省级星级服务站点。依托重点产业链链上企业的资源条件,支持有关县(市、区)政府积极申报筹建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茶叶、北斗智能、电光源等产品省级质检中心,为制造业攻坚提供强有力的质量技术支撑。同时,引入优质第三方质量服务机构,为产业链质量提升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第二,强化质量强企。实施“一企一策”质量帮扶行动,支持产业链上重点企业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导入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方法,支持链主企业积极发挥质量标杆示范引领作用,争创省长质量奖,申报中国质量奖,培育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强化链式思维,紧贴产业链供应链需求,深入开展有机硅、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等产业质量提升行动,更好发挥质量在支撑产业建圈强链中的作用,组织质量诊断、质量攻关、质量比对、质量培训,推动产业链质量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力争年底前实现重点产业链规上企业首席质量官覆盖率85%以上。积极推动质量融资增信等金融服务,为企业纾困。
第三,强化质量强县。立足县域自身定位和资源要素优势,我局将进一步加强与工信、发改、科技、商务等部门协调联动,持续推动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6个方面19项措施走深走实,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支持永修、湖口、瑞昌高效推进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第一批质量强县培育建设任务,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创新县域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质量工作格局,打造特色亮点项目,推动形成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同时,积极培育引导、梯次推进第二批质量强县培育建设城市,不断增强九江产业质量竞争力,推动质量强县落实落细。谢谢!
问题二:去年我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请问市场监管部门在推动试点城市建设过程中,针对我市重点产业链,在知识产权保护、转化运用及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等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打造具有特色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请余文婷总工回答。
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在建设试点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转化运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深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承办了首届“长江经济带高价值专利转化运用大赛”,有效促进长江经济带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机融合,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持续开展专利质量提升行动,全市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245件,同比增长34.9%,增速全省第三。举办了专场专利转化供需对接会,共推介高校专利140余件,现场签订转让协议12项;梳理盘活高校存量专利,全年全市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330件,总量全省第一。
其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效能。联合九江海关建立了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站,构建海内外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配合省市场监管局开展地理标志保护资源信息核查,准确掌握本地地理标志保护资源状况。加快推进我市地理标志统一认定,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转化地标保护产品。与湖北黄冈、荆州市市场监管局共同签订《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联合湖南岳阳、湖北咸宁共同签发《地理标志联合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启动地理标志联合保护专项行动,形成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力。持续开展知识产权“铁拳”行动,有力规范知识产权市场秩序;推广利用调解方式快速处理简易案件,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
最后,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持续增加现有15个公共服务网点开放共享的数据种类,不断满足企业知识产权信息需求。增强人才服务支撑,组织42人参加“知识产权”类资格考试,为知识产权师等人才发展提供保障。在工业园区、集群产业、专业市场等设立商标指导服务站,加强对重点产业链企业商标品牌建设的指导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贯彻强市战略,加速推动转化运用,深化区域交流,为我市打造具有特色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积极作为。
问题三:近年来,我市有的经营主体遭遇过职业索赔。一些职业索赔人,多次“知假买假”,反复以标签瑕疵、产品过期、虚假宣传等问题提起投诉,要求商家赔偿。商家不同意,就提出举报,利用市场监管部门来向商家施压,以获取赔偿。请问,作为经营主体,如何有效应对职业索赔行为?请黄和明科长回答。
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职业索赔不是新鲜事物,之所以长期困扰大家,一方面是因为法律制度的缺失,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就如何规范职业索赔行为出台统一的法律规定;另一方面是自身的原因,主要是大家不学法、不懂法、不知法和管理不完善,出现了标签瑕疵、产品过期、虚假宣传等问题,被职业索赔人抓住漏洞。如何有效应对职业索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法律观念,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从源头减少被职业索赔的概率。广告和宣传内容坚持真实、合法,避免夸大或虚假宣传,不给职业索赔者可乘之机。妥善保存交易凭证、合同、沟通记录等,确保在纠纷中能提供有力证据。在门店安装监控设备,记录交易过程,尤其是大额或异常交易,以备后续查证。
第二,积极应对投诉。对消费者投诉迅速响应,积极沟通,避免问题升级。如投诉合理,应依法赔偿或退换货;若怀疑为职业索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或有关政府部门,了解法律责任和应对策略,避免轻易妥协。如对方索要远超商品价值的赔偿并威胁曝光,就有可能涉嫌敲诈勒索,可选择报警并提供证据线索,必要时提起诉讼或反诉。
第三,认真对待举报。如怀疑遭遇职业索赔,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咨询,寻求指导和支持。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提供相关证据,妥善处理举报事宜。如果违法行为确实存在,积极主动提供证据,配合调查,争取从轻减轻处理。
第四,寻求行业互助。可以依法加入有关行业协会,获取最新信息和应对经验,增强防范能力。通过协会与其他经营主体合作,共同应对职业索赔,提升维权效果。还可以考虑购买产品责任险等保险,减轻因职业索赔带来的经济损失。
通过这些措施,经营主体可以有效应对职业索赔,降低风险,维护合法权益。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家要合法经营,这是应对职业索赔的治本之策,也是应对职业索赔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