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工业经济面临着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内外约束增多,环境复杂多变的发展局面。面对多重挑战和不利因素影响,九江紧紧围绕“决战工业一万亿”目标,咬定“做大九江,开创双核发展新征程”这一战略,狠抓工业招大引强,签约和新开工了一大批重量级大项目。一季度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93.11亿元,同比增长13.5%,位居全省第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1.36亿元,增长22.5%,居全省第一;利税实现88.66亿元,增长24.3%,居全省第二。
一、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从整体趋势看,一季度九江工业经济较好地承接了上年四季度以来的发展走势,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不利局面。工业经济运行整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今年一季度,九江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比全省平均水平(12.6%)高0.9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排第二位,比位居第一的宜春市(13.6%)仅低0.1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效益总体较好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成本增加的压力,企业高度重视加强产品营销和生产成本控制工作,向市场和管理要效益,在生产实现平稳增长的同时,产品销售收入和经营效益也保持了稳中有增的良好态势。一季度,九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1.36亿元,同比增长22.5%,居全省第一;利税实现88.66亿元,增长24.3%,居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4.24亿元,全省第一,同比增长32.6%。全市1050户工业企业中,盈利企业为974户,盈利面达92.8%,保持了今年以来企业较好的盈利水平。全市规模以上亏损企业亏损总额有所下降,一季度九江累计亏损额2.80亿元,同比下降52.8%。
(三)园区工业引领作用突出
一季度,九江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8%,比全市规模工业平均水平(13.5%)快6.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5.1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12.2%;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80.8%,同比提升4.3个百分点。
(四)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主要指标向好
一季度,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50.47%,上升39.72个百分点。七项主要指标六项向好,其中,向好的有总资产贡献率(23.77%)提高2.0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5.97次)提高0.3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6.87%)提高0.4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9.65万元/人)提高21.9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8.99%)提高0.20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4.65%)下降3.04个百分点,其中下降的是资产保值增值率(121.19%),比去年同期下降12.53个百分点。
二、主要产业经济运行特点
在“决战工业一万亿”的坚强决心下,九江依托152公里长江岸线,抢抓机遇、全力以赴、攻坚克难,较好地促进了全市工业的发展。在发挥食品、建材等传统行业的优势外,又大力挖掘造纸、电器机械、新能源等特色新兴行业的潜能,为全市工业较快增长贡献更大的拉动力量,主导产业经济运行特点鲜明。
(一)传统行业继续发挥作用
食品、建材工业较快增长。在生活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以及投资需求适度增长的拉动下,一季度食品、建材工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5.5%和32.0%,分别拉动规模工业增长2.0个和0.3个百分点,贡献率分别为9.0%和1.3%;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2%,在投资需求的拉动下,以水泥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3%,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贡献率为7.2%。
(二)重点行业表现出彩
一季度,全市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1.36亿元,同比增长22.5%。分行业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8个行业大类中,34个实现了同比增长,盈利面达89.5%。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60.15亿元),同比增长64.1%;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85.85亿元),同比增长3.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67.12亿元),增长25.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81.56亿元),增长28.3%。以上四大重点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4.68亿元,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34.2%,拉动工业收入增长41.9个百分点。这为九江打造“四大千亿产业”即石油化工、钢铁有色、现代轻纺、电力能源业奠定坚实基础。
一季度,四大千亿产业集群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19.30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石油化工、钢铁有色、现代轻纺、电力能源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完成512.98亿元、117.80亿元、166.71亿元及81.83亿元,钢铁有色冶金产业同比增幅达到43.7%。四大千亿产业集群的稳定增长,给工业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季度九江四大千亿产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 |||||||
行业名称 | 企业 个数 | 主营业务收入 | 利润总额 | 利税总额 | |||
总量 (亿元) | 增速(%) | 总量 (亿元) | 增速(%) | 总量 (亿元) | 增速(%) | ||
合 计 | 547 | 519.30 | 20.9 | 28.74 | 43.2 | 42.46 | 26.3 |
石油化工产业 | 96 | 152.98 | 12.0 | 5.45 | 91.1 | 17.06 | 18.8 |
钢铁有色冶金产业 | 74 | 117.80 | 43.7 | 5.25 | 244.7 | 5.68 | 194.4 |
现代轻纺产业 | 295 | 166.71 | 17.6 | 11.63 | 12.8 | 12.83 | 11.6 |
电力能源产业 | 82 | 81.83 | 18.2 | 6.41 | 19.3 | 6.88 | 18.2 |
三、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
1、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三期”叠加阶段,即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今年以来,国家尚未明确出台新的扩内需稳增长措施,消费和投资需求相对低迷,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一季度,全国GDP同比增长7.4%,我省GDP增长9.3%,破10,GDP增速在下行。在这种形势下,江西省乃至九江今年的工业增长幅度不可能过高。
2、九江在全省处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尴尬位置,一直顶着异常强大的竞争压力。近年来,在市领导政策重视的导向下,九江与南昌的距离在逐步缩小,但仍然面临着被劲敌鹰潭、和赣州等地市紧追的危险。
一季度九江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61.36亿元)与南昌(1168.10亿元)差距为306.74亿元,较去年一季度九江与南昌差距(317.39亿元)拉近了10.65亿元。虽然与南昌的距离在缩小,但这种发展态势已经引起省里和南昌的高度关注。
一季度九江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比重13.8%,分别比鹰潭市(11.7%)和赣州市(10.0%)在全省占比高2.1和3.8个百分点。去年一季度九江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66.72亿元),占全省比重12.3%,分别比鹰潭市(12.0%)和赣州市(9.8%)在全省占比高0.3和2.5个百分点。劲敌紧追的态势,给九江工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压力,离“四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还有艰巨的一段路要走。
(二)九江近几年来已实现超常规发展,要实现全年预期目标需要强有力支撑
近三年,九江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连续进入全省前三,遥遥领先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营业务收入总量年年上新台阶,2011年突破2000亿元,2012年突破3000亿元,2013年达到3859.74亿元,占全省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逐年提升,种种数据表明九江工业已实现超常规发展,具体见下表:
| ||||||||||||||||||||||||||||||||||||||||||||||
在这种情形下,九江要实现预期目标面临较大压力,需要更为强有力的支撑:
1、外围指标的强力支撑
一是工业用电量当月、累计增速要实现20%以上,在省排位前三;二是工业增值税增速要实现正增长(目前是负增长),且在省排位靠前。
2、明显的工业增长点
一是存量企业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向优秀企业对照找差距、看齐要效益,通过扩大生产线、引进先进设备、完善管理构架、改造销售渠道等方法降低成本、挖潜增效,实现快速增长。以九江萍钢为例,九江萍钢工作制度由之前的四班两倒改为四班三倒,人数从高峰的8600人减到目前的7300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能耗也从上年同期吨钢综合能耗501.22千克标准煤/吨,下降到今年一季度462.43千克标准煤/吨,下降了7.7个百分点,吨钢能耗的降低,减少了吨钢成本,创造了更多的效益。
二是要有新增企业。目前九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1050户,比南昌市(1078户)少28户,比去年年底(1009户)净增41户。作为新生力量,新增企业给工业经济发展带来蓬勃的生机,注入新鲜的活力,是工业经济明显的增长点。因此,重点是要有新的工业项目支撑,要加大工业招商力度及深度,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上规模及时纳入规上工业统计。
四、全年工业形势展望及建议
当前,九江工业经济在宏观上面临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挑战,在微观上面临有效需求不足、财务成本压力增大等困难。但九江工业在面临较多不利因素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利条件,工业平稳增长仍然具备较强潜力。如,双核发展战略正当时、沿江开放开发如火如荼、保障性住房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产业结构持续转型升级、新兴要素优势逐步释放,等等。做大九江的核心是工业,做强工业的关键是开放型经济,加快工业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是做大九江的主阵地、主抓手、主队伍。既要对外招商做好增量文章,更要对内盘活做好存量文章。对于九江工业经济有望继续延续一季度的增长态势,提出几点建议:
(一)盘活资源,特别是要千方百计盘活土地等存量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大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盘活平台,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工业平台档次,发挥沿江临港的独特优势,实现水、铁、公、机的无缝对接。
(三)盘活企业,遵循企业本身发展规律,不断扩大产品市场销售半径。
(四)盘活政策,使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集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既要鼓足干劲,更要抓好落实。
只有从如上几点切入,切实抓好项目建设,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九江工业才能继续保持一季度良好发展势头,顺利完成全年预期目标。(来源:九江统计信息网)
来源:中国九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