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大部分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GDP和财政收入是众多经济指标中两个备受关注、最为核心的指标,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增长速度;财政收入是GDP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结果,是一切政府活动的经济基础和保证,是衡量区域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结构的重要参数,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一个衡量政府对国民经济控制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指标。近年来,九江经济快速发展,伴随着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本文就九江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变化、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九江财政收入与GDP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意义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又称为国民经济财政负担率,它综合反映出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反映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程度。由于在单个核算期内GDP的变化与财政收入可能不“同步”,因此以单个核算期来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会上下波动,如果财政收入增速慢于GDP增速,那么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就呈下降趋势,反之如果财政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则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呈上升趋势。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越高,国家就越有能力为国民提供富足的公共服务。但是这一指标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比重过高,政府集中的财力过度,则会挤占纳税人的利益,削弱经济发展的基础,最终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如果比重过低,政府集中的财力有限,将严重影响政府各项职能的正常履行,削弱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调控能力。因此,分析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对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税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九江财政收入与GDP基本特点
1、财政收入总量扩大,占GDP比重上升
2009年以来,九江大力实施“强工兴城”战略,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市经济快速发展。2014年GDP达到1779.96亿元,可比价增长10.3%,2014年比2009年现价增长1.14倍,可比价年均增长12.3%。2014年财政总收入实现328.53亿元,同比增长17.2%,2014年比2009年总量增长2.8倍,年均增长25%,财政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
如表1所示,2009-2014年,九江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走势总体与财政收入增速基本保持一致,但GDP增速较为平稳,而财政收入增速近几年波动较大。财政收入从2012年开始,增速放缓,GDP从2010年增速放缓,降幅低于财政收入。虽然两者都呈现增速放缓趋势,由于财政收入总量增幅高于GDP增幅,财政收入的增量大于GDP的增量,所以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仍处逐年上升态势,由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的逐渐增大,未来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在达到一定比例后将趋于稳定。
在我国大部分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GDP和财政收入是众多经济指标中两个备受关注、最为核心的指标,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增长速度;财政收入是GDP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结果,是一切政府活动的经济基础和保证,是衡量区域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结构的重要参数,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一个衡量政府对国民经济控制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指标。近年来,九江经济快速发展,伴随着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本文就九江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变化、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九江财政收入与GDP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意义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又称为国民经济财政负担率,它综合反映出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反映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程度。由于在单个核算期内GDP的变化与财政收入可能不“同步”,因此以单个核算期来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会上下波动,如果财政收入增速慢于GDP增速,那么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就呈下降趋势,反之如果财政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则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呈上升趋势。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越高,国家就越有能力为国民提供富足的公共服务。但是这一指标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比重过高,政府集中的财力过度,则会挤占纳税人的利益,削弱经济发展的基础,最终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如果比重过低,政府集中的财力有限,将严重影响政府各项职能的正常履行,削弱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调控能力。因此,分析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对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税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九江财政收入与GDP基本特点
1、财政收入总量扩大,占GDP比重上升
2009年以来,九江大力实施“强工兴城”战略,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市经济快速发展。2014年GDP达到1779.96亿元,可比价增长10.3%,2014年比2009年现价增长1.14倍,可比价年均增长12.3%。2014年财政总收入实现328.53亿元,同比增长17.2%,2014年比2009年总量增长2.8倍,年均增长25%,财政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
如表1所示,2009-2014年,九江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走势总体与财政收入增速基本保持一致,但GDP增速较为平稳,而财政收入增速近几年波动较大。财政收入从2012年开始,增速放缓,GDP从2010年增速放缓,降幅低于财政收入。虽然两者都呈现增速放缓趋势,由于财政收入总量增幅高于GDP增幅,财政收入的增量大于GDP的增量,所以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仍处逐年上升态势,由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的逐渐增大,未来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在达到一定比例后将趋于稳定。
表1:九江市GDP和财政收入增速比较表 单位:% | |||||
GDP可比 增速 | GDP总量 (亿元) | 财政收入增速 | 财政收入(亿元) |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 |
2009年 | 13.8 | 831.36 | 30.3 | 86.19 | 10.4 |
2010年 | 14.3 | 1032.06 | 35.4 | 116.7 | 11.3 |
2011年 | 13.2 | 1256.41 | 38.6 | 161.8 | 12.9 |
2012年 | 12.0 | 1420.10 | 36.5 | 220.86 | 15.6 |
2013年 | 10.4 | 1613.96 | 26.9 | 280.20 | 17.4 |
2014年 | 10.3 | 1779.96 | 17.2 | 328.53 | 18.5 |
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超过全省,低于全国
从与全国、全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对比图可以看出,全国历年来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一般维持在20%-23%,相对稳定。九江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近几年来都低于全国,2012年之前低于全省,但与全省水平较接近,在2012年以后,出现超过全省占比的趋势,且差距逐年拉大,主要是由于2012年开始,九江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增幅远远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13年九江市财政总收入总量跃居全省第二,财政增幅全省第一,所以出现全市占比高于全省水平,向全国水平靠拢的趋势。
表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横向对比表 单位:% | |||
全国 | 江西省 | 九江市 | |
2009年 | 20.4 | 12.2 | 10.4 |
2010年 | 20.9 | 13.0 | 11.3 |
2011年 | 22.0 | 14.2 | 12.9 |
2012年 | 22.6 | 15.8 | 15.6 |
2013年 | 22.7 | 16.4 | 17.4 |
2014年 | 22.1 | 17.1 | 18.5 |
3、税收拉动财政增收作用显著
财政收入取得的具体渠道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税收收入是其主要来源。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是反映税收收入与财政收入之间数量关系的重要统计指标。财政收入和税收之间具有统计上的高度相关性。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经济增长产出增加,可以促进税收收入的增长;相反如果财政对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形成瓶颈制约,又会进一步阻碍经济的发展。2009年以来,九江税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逐年增长,2014年税收收入276.06亿元,比2009年增长2.7倍,年均增长24.5%,是支撑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2014年全省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81.3%,南昌市为90.1%,赣州市为81.4%,九江为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赣州市,但低于南昌市,税收已成为九江市拉动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影响较大。
表3: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对比表 单位:% |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赣州市 | |
2009年 | 85.9 | 83.7 | 93.0 | 82.0 |
2010年 | 88.1 | 84.3 | 93.1 | 86.6 |
2011年 | 86.8 | 83.2 | 93.1 | 87.9 |
2012年 | 83.3 | 80.7 | 92.0 | 87.0 |
2013年 | 84.0 | 81.2 | 90.2 | 85.4 |
2014年 | 84.0 | 81.3 | 90.1 | 81.4 |
二、影响九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因素分析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高低,与本市内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经济运行质量、税收征管强度等有着直接关系。一般来说,经济运行质量高、第一产业比重低、新兴行业、资源型行业和高附加值行业比重大的地区,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也比较高。
(一)财政总收入与GDP不同步增长
财政总收入与GDP的不同步增长,会影响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相应的上下波动。主要影响因素有二:一并不是所有记入GDP的项目都进行征税,而进行征税的项目也并不都记入GDP,如存量房产交易、土地交易,属地统计原则等等,部分非GDP的经济活动也带来财政收入,这导致了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二非税收入近年占比有所提高。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性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九江非税收入达52.5亿元,同比增长17.2%,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16%,比2010年非税占财政收入比重提升了4.1个百分点,2010年以来,存量房交易、土地交易收入等非税收入增多,是影响九江市财政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的重要因素。
(二)税收政策的影响
税收政策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影响,近年来主要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消费税。2014年11月28日、12月13日和2015年1月13日我国三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促使成品油消费税大幅增长,2015年1-9月,九江成品油消费税占消费税总额比重达94.3%,成品油消费税成为拉动九江消费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2015年1-9月,九江消费税累计完成48.8亿元,增长29.6%。二是资源税。自2014年12月1日起,国家将全国范围内煤炭资源税的计征方式由从量定额改为从价定率征收,而且自2015年5月1日起,全国稀土、钨、钼资源税开始实行从价计征,两方面税收政策的改变共同推动资源税快速增长,2015年1-9月,九江市资源税累计完成7.9亿元,增长23.9%。
(三)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近年来,为了落实中央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决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涉及各行各业,在未来将会影响税收收入的增长。在房地产方面,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对税收和行业的影响都较大。2015年前三季度,与房地产行业密切相关的契税持续负增长,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行业发展速度不断放缓,相关税收收收入一定程度影响了税收总量的增长,对财政收入的持续增收造成负面影响。
(四)核算方法的影响
GDP核算主要分为一产、二产和三产,而二产和三产也是由多个行业组成的,二产分为工业和建筑业,三产分为六大行业,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核算GDP是由交通局、邮政局、人民银行、保险协会、财政局、统计局等部门的基础指标收集,然后进行测算的。GDP核算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应统”,即采取的是权责发生制原则。而财政收入核算的是实际缴入国库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原则,两者在统计时间上有着根本的差别。相对于GDP,财政收入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一定程度影响了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的准确性。
三、九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一二三产占比不合理
不同产业结构对税收结构有直接影响,从产业结构看,税收主要来源于二、三产业,一产是低税产业,所以二、三产业的增速和比例对税收的增长影响较大。2010年,九江市一二三产占GDP比重分别为9.5%、56.2%、34.3%,到2014年,九江市一二三产占GDP比重分别为7.4%、55.3%、37.3%,近五年内,一产占比下降了2.1个百分点,二产提升0.9个百分点,三产提升3个百分点。2014年三产分行业占比中可以看出,占比提升快的是非营利性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虽然三产日益成为GDP增长的主要支撑,但三产的占比仍偏低。2014年九江三产占比比全国低10.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还要进一步优化。而二产近年来一直维持较为平稳且略有下降的比重,这在税收收入方面对财政收入影响较大,从而影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二)企业规模小和科技水平低
从2014年税收收入分行业完成情况来看,二产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比重为55.6%,三产占比为43.9%,二产是九江税收收入的主体,而在GDP核算中,二产中有84.4%为工业,所以从工业发展对财税增长的贡献实际情况看,主要影响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业企业规模小。一般来说,企业规模大,财务管理规范,纳税就相应较多,税负比例较高。2014年九江规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共1121户,其中有282家大中型企业,占25.2%,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应交增值税120.18亿元,大中型企业应交增值税68.43亿元,占比高达56.9%。二是企业技术含量高低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所以其课税率也一般高于其他企业。但在2014九江纳税大户名单中的323家企业中,高新企业占比都未达到三分之一。
表4:2014年九江市分行业税收收入与增加值对比表 单位:万元 | ||||
税收收入 | 增减(%) | 增加值 | 可比增速(%) | |
合计 | 2867975 | 17.8 | 17799599 | 10.3 |
第一产业 | 13334 | 137.7 | 1367174 | 4.6 |
第二产业 | 1595700 | 13.2 | 9849505 | 11.0 |
第三产业 | 1258941 | 23.5 | 6582920 | 10.4 |
批发零售业 | 272118 | 12.4 | 1395665 | 7.9 |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 89776 | 15.7 | 939190 | 4.5 |
住宿和餐饮业 | 21003 | -1.7 | 555038 | 6.5 |
金融业 | 169706 | 23.4 | 354182 | 12.7 |
房地产业 | 406584 | 34.7 | 655190 | 8.5 |
其他服务业 | 299754 | 25.2 | 2683655 | 15.0 |
(三)非税收入增长偏快
2015年1-9月,九江完成非税收入58.3亿元,同比增收12亿元,增长26.1%,增幅居全省第三,非税收入总量偏大,增长过快,对财政收入质量的提高不利,也影响了未来财政收入增长的可持续发展,从总体上拖了全市财政收入质量的后腿。
四、九江发展政策建议
从过去几年的情况看,九江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超GDP,表明我市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经济效益在不断提高,但随着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税收收入将逐步迈入中低速增长期。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30%-40%,发展中国家处于25%左右,九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高于全省,低于全国,发展趋势与全国、全省一致,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占比。为此,建议如下:
(一)加大高新企业的扶植力度
高新企业是指从事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核应用技术及与上述十大领域配套的相关技术产品等的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这类企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在税收收入方面贡献后劲足,未来拉动力量大,九江目前税收收入主要还是以工业、房地产拉动,三产拉动效果未完全发挥,而高新企业的培植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产里面,强化三产的贡献率,是国家新常态的发展要求,也是未来发展趋势。
(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近几年来,九江一二三产结构在逐步调整,三产比重提升,一产比重下降,但仍未达到九江经济发展的最好状态。九江是一个旅游城市,旅游资源的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尤其近几年旅游业发展明显落后省内井冈山、三清山等周边城市。由于三次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含税量”不同,当三次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以及增长速度出现快慢时,将直接影响到税收收入的结构和数量的变动。只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才能较全面的与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进行匹配,促进财政质量进一步优化。
(三)促进税收多点支撑
2014年以前,九江财政收入的行业构成主要是“房地产业一枝独秀”,但是这种形势并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而且容易导致发展不均衡。只有让税收向“房地产、制造业、金融业等多点支撑”的局面转变才更有利于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断促进行业之间的合理调整,促进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的提高,从而促进整体经济平稳发展。
(四)占比调整应在合理区间运行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是既关系到财政收入也关系到GDP,两者相辅相成,都要有所顾及。财政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如果增速过高,则作为主体收入的税收收入也得保持较高增长,这样就会使税负率过重,从而影响政府进一步工作,但如果税负率太低,则会导致公共服务无法开展,所以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GDP增速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只有这样,经济运行质量最高。(来源: 九江统计信息网)
来源:中国九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