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知识库 > 民生咨询类

一湖清水保底色 匠心守护为民生——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庐山西海碧水蓝天新崛起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 2021-12-17 09:23 【字体: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冬日暖阳下,走在庐山西海风景区的滨湖栈道,微波荡漾、碧水蓝天,让人流连忘返。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庐山西海坐拥亚洲最大的土坝,水域面积308平方公里、总容量8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45米,有着“中国最美湖光山色”的美誉。

作为江西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长期以来,庐山西海坚持践行“两山”理念,始终牢牢守住“保护一湖清水”的底线不动摇,不断探索实施生态旅游战略,不断提升旅游产品质量,促进旅游业提质升级,将风景区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体育旅游等经济优势,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真正实现民富景美。

王江骏 李思敏(图片拍摄)

生态优先保护第一

十四五”开局之年,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征程。2021年8月底,生态修复司法项目合作协议在庐山西海风景区签订。据了解,庐山西海风景区与江西思华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将共同打造生态环境司法教育展示项目,并对部分岛屿实施生态修复,助力江西生态文明建设。

庐山西海风景区主打“生态”品牌,严格遵守总体规划、区域控规和项目详规,做到不符合规划的项目坚决不建,不符合产业规划的项目坚决不引,坚决落实环保问题整改,全力保护好庐山西海“一湖清水、一片绿岛”。

庐山西海严格实施环保措施,坚决打好环保攻坚战,严格办理项目环评手续、执行环保“三同时”,严格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稳定运行,确保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有序正常。全面创新落实河长制,并对庐山西海区域重点库湾地表水以及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站进出废水情况,实施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切实保护好这一湖清水。

严格执法 守候家园

庐山西海综合执法大队承担着风景区内文化旅游市场、农业综合、住房建设、交通运输执法等多项职责。大队长龚卫国告诉记者,根据“环境整治、长效管制”的要求,执法大队将联合执法与专项行动相结合、宣传与打击相结合、巡航与摸排相结合,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538人次、船艇118艘次,清理水上非法设施72处,收缴鱼竿256根;劝离非法垂钓人员175余人次,收缴渔具、电鱼设备57余件(套),收缴渔网134条。

制定年度水上执法工作计划、管理措施,规范执法程序,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定期开展“湖小青”“河小青”文明志愿活动……一系列举措,切实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建立风景区、乡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多部门联合执法,庐山西海水上执法力度进一步提升,效果显著。

绿水青山 新景入画

庐山西海对110公里湖岸线严格监控,分类排查、管理沿岸管道、沟渠、涵闸等各类排口……除了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乡村环境整治和湖岛精品旅游区改造升级,庐山西海还全面进行景区绿化、亮化,实现岛成画、树成林、花成海、草成片、村成景。

在庐山西海巾口乡,自2020年启动集镇风貌提升整治以来,通过“清、改、建”三步走,将陈年垃圾清理运走,拆除原有破烂棚舍,疏浚沟渠,把噪声扰民的石材加工厂集中安置、做好隔音处理,架起太阳能路灯,铺设草皮并种植绿化树木……巾口的老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集镇风貌提升的美好。与此同时,乡政府投入400多万元,成立农旅产业公司,打造千亩产业园,让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

好生态为旅游产业发展做实了根基,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坐落在柘林大坝脚下的柘林老镇非遗美食文创园是文旅新地标,为周边老百姓提供了近千个就业岗位,较好地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

大湖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庐山西海风景区优势在山水,潜力在山水,希望在山水。扛起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加快绿色发展崛起步伐,庐山西海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赢”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陈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收缩

一湖清水保底色 匠心守护为民生——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庐山西海碧水蓝天新崛起

发布时间: 2021-12-17 09:23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冬日暖阳下,走在庐山西海风景区的滨湖栈道,微波荡漾、碧水蓝天,让人流连忘返。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庐山西海坐拥亚洲最大的土坝,水域面积308平方公里、总容量8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45米,有着“中国最美湖光山色”的美誉。

作为江西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长期以来,庐山西海坚持践行“两山”理念,始终牢牢守住“保护一湖清水”的底线不动摇,不断探索实施生态旅游战略,不断提升旅游产品质量,促进旅游业提质升级,将风景区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体育旅游等经济优势,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真正实现民富景美。

王江骏 李思敏(图片拍摄)

生态优先保护第一

十四五”开局之年,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征程。2021年8月底,生态修复司法项目合作协议在庐山西海风景区签订。据了解,庐山西海风景区与江西思华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将共同打造生态环境司法教育展示项目,并对部分岛屿实施生态修复,助力江西生态文明建设。

庐山西海风景区主打“生态”品牌,严格遵守总体规划、区域控规和项目详规,做到不符合规划的项目坚决不建,不符合产业规划的项目坚决不引,坚决落实环保问题整改,全力保护好庐山西海“一湖清水、一片绿岛”。

庐山西海严格实施环保措施,坚决打好环保攻坚战,严格办理项目环评手续、执行环保“三同时”,严格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稳定运行,确保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有序正常。全面创新落实河长制,并对庐山西海区域重点库湾地表水以及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站进出废水情况,实施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切实保护好这一湖清水。

严格执法 守候家园

庐山西海综合执法大队承担着风景区内文化旅游市场、农业综合、住房建设、交通运输执法等多项职责。大队长龚卫国告诉记者,根据“环境整治、长效管制”的要求,执法大队将联合执法与专项行动相结合、宣传与打击相结合、巡航与摸排相结合,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538人次、船艇118艘次,清理水上非法设施72处,收缴鱼竿256根;劝离非法垂钓人员175余人次,收缴渔具、电鱼设备57余件(套),收缴渔网134条。

制定年度水上执法工作计划、管理措施,规范执法程序,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定期开展“湖小青”“河小青”文明志愿活动……一系列举措,切实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建立风景区、乡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多部门联合执法,庐山西海水上执法力度进一步提升,效果显著。

绿水青山 新景入画

庐山西海对110公里湖岸线严格监控,分类排查、管理沿岸管道、沟渠、涵闸等各类排口……除了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乡村环境整治和湖岛精品旅游区改造升级,庐山西海还全面进行景区绿化、亮化,实现岛成画、树成林、花成海、草成片、村成景。

在庐山西海巾口乡,自2020年启动集镇风貌提升整治以来,通过“清、改、建”三步走,将陈年垃圾清理运走,拆除原有破烂棚舍,疏浚沟渠,把噪声扰民的石材加工厂集中安置、做好隔音处理,架起太阳能路灯,铺设草皮并种植绿化树木……巾口的老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集镇风貌提升的美好。与此同时,乡政府投入400多万元,成立农旅产业公司,打造千亩产业园,让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

好生态为旅游产业发展做实了根基,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坐落在柘林大坝脚下的柘林老镇非遗美食文创园是文旅新地标,为周边老百姓提供了近千个就业岗位,较好地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

大湖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庐山西海风景区优势在山水,潜力在山水,希望在山水。扛起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加快绿色发展崛起步伐,庐山西海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赢”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陈诚)


来源:中国九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