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2023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九江市2023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新闻发布词

九江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吴仁江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各位记者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23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新闻发布会。受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伟同志的委托,我谨代表市市场监管局,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来宾和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对各新闻媒体、相关单位多年来对我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我市消费环境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消费公平理念社会认知度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进一步加强,经营者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消费保护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强化宣传引导,促进消费者自我保护更加积极主动

多形式开展消费教育,持续深化消费引导。一是在重要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及时发布消费提示。突出年货、购房、装修、野生蘑菇食用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的相关内容,全年发布各类消费提示54条,积极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倡导绿色文明消费。二是开展消费教育进社区、进商场、进农村活动。特别是结合“防养老诈骗”专项整治工作,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组织开展防范与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市场、进商超等现场宣传活动119次,发放宣传手册5.4万余册,张贴海报标语近1.5万个,发布各类涉老消费警示近300条。三是推进投诉信息公示。对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拒绝调解或不予理睬的行为,以“黑榜”形式通过媒体予以公布,公开披露消费侵权行为,提醒消费者注意消费风险防范,促进经营者守信经营。全年发布侵权“黑榜”四期,公开曝光消费侵权企业50家。

       二、强化多元化解,促进消费纠纷调处更加快捷高效

一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市12315投诉举报热线实行全天候24小时人工接诉,对每一名消费者的合理诉求都能做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组织核查处置。2022年,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收到各类投诉举报咨询94256件,其中,投诉28967件,举报16652件,咨询48637件,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78.42万元。二是大力推进放心消费创建、线下实体店七日无理由退换货等承诺活动。全市参加放心消费创建单位达930户,全年快速处理消费纠纷95起,先行赔付1.27万元。参与七日无理由退换货承诺活动实体店达209户,全年退换货895件,退换货金额达36.79万元。三是持续推动ODR(在线纠纷调解)机制建设。2022年新增ODR市场主体44家,全市实有ODR市场主体达77家,全年通过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处理投诉82件,办结82件。

三、强化执法监督,促进市场消费环境更加规范净化

一是积极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大力开展“网剑行动”,监测网站3550余个,监测网络媒体广告7600余条次,共发现并处置违法线索50余条。二是强化防疫物资、生活必需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收费等价格监管,立案查处相关案件50余起。三是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开展成品油市场、燃气具产品、电动车销售市场、儿童和学生用品专项整治,抽查检验不合格产品91批次并依法进行处理。四是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集中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查办各类食品案件614件。深入开展药品安全领域专项整治,与市公安局签署“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药劣药犯罪重点攻坚专项工作合作备忘录”,立案查处案件573 起,向公安部门移送案件26个。形成强大社会震慑,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更好地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消费环境建设工作意义重大。明天(3月15日)我们就将迎来第41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市消保委将紧扣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优化消费环境 提振消费信心”。

二、主要活动内容

1.3月15日上午10点,在八里湖新区花园招商城(原九方)广场,开展首场大型宣传咨询活动,表彰2022年度创建放心消费示范店优秀单位;开展“美德始于心,节俭践于行,光盘行动,从我做起”反对餐饮浪费倡议现场承诺;联合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举行打击冒牌消防培训和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专项整治暨假冒伪劣消防产品销毁启动仪式;并开展现场咨询。

2.3月15日上午11点,在八里湖新区垃圾中转站,开展假冒伪劣产品集中销毁活动。

3.3月中旬,围绕直播带货、预付式消费等方面发布消费警示;通过媒体平台披露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

4.3至4月,与新闻媒体合作,发布2022年维权情况,开展系列法律宣传、诚信教育、消费引导,讲好消费诚信故事等活动。

同时,各县(市、区)市场监管部门和消保委也将根据各地实际开展相关活动,欢迎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届时积极参与上述活动,并开展相关报道。

同志们,保护消费者权益,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方式,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我们将紧贴广大消费者实际需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加强消费宣传和教育引导,全面规范消费市场秩序,不断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水平,让群众真正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九江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提问1:现今网购已经成为老百姓重要的购物方式,网购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可以避免踩坑? (市市场监管局网络监管科科长费航回答)

答:谢谢记者的提问,在网购中,我们要提醒消费者一是慎选网购平台。选择具有资质、成规模的网络交易平台,特别是直播带货的,必须选择大型的平台和值得信任的主播。谨防不明来历的网购链接。二是注意店铺信息。认真查看在店铺上所公示的各种亮证亮照标识和信息,如企业资质、主体变更、店铺动态评分、开店时长等,选择资质齐全、规范经营的店铺。三是细看格式条款。在实际交易中注意仔细阅读店家的促销规则及隐藏的霸王条款,避免商家利用格式条款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四是保存消费凭证。在网络购物时,注意保留促销活动细则、商品宣传图片、商品订单页面、聊天记录、物流记录快递单、购物发票等网购交易信息,作为消费维权的证据,以便日后维权和享受保修等售后服务。五是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果在购物中发现有商标侵权、虚假广告、产品质量不合格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通过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或者向经营者或网络交易平台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提问2:我们知道12315热线是消费者投诉举报消费问题的主渠道,请介绍下,去年我市12315投诉举报热线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的具体情况?(市市场监管执法稽查局副局长张仕平回答)

答:谢谢记者的提问,2022年,我市12315投诉举报热线共受理各类投诉举报4.56万件,同比上升53.8%。从投诉的具体数据来看,消费者投诉热点集中在质量、合同和售后服务等方面。

商品类投诉排名靠前的是一般食品类、服装鞋帽类、家居用品类和交通工具类。一是一般食品类投诉,共3972件,占投诉总量的 13.7%。投诉多集中在肉及肉制品、烘焙食品、米面制品和乳制品等食品品种。主要问题有: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要求、食品广告宣传问题等。二是服装鞋帽类投诉,共3056件,占投诉总量的10.6%。主要问题有:质量问题、售后纠纷等。三是家居用品类投诉,共1321件,占投诉总量的4.6%。主要问题有:商品出现的质量问题,网购商品商家未及时发货或者退货纠纷等售后纠纷。四是交通工具类投诉,共1162件,占投诉总量的4%。投诉的主要问题有:车辆存在质量或者瑕疵问题;商家不履行三包等售后纠纷;不按约定时限交付车辆或合格证等。

服务类投诉排名靠前的为餐饮和住宿服务类,美容美发洗浴服务类、教育培训服务类和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一是餐饮和住宿服务类投诉,共2335件,占投诉总量的8.1%。主要问题有:没有进行价格公示、违规收费;预订的酒店实际住宿环境与宣传不符;对酒店的服务不满等。二是美容美发洗浴服务类投诉,共1118件,占投诉总量的3.9%。主要问题有:不按约定提供服务,拒绝退款;经营者发生关门、歇业、易主、变更经营场所时,不妥善处理预付卡退卡纠纷;没有进行价格公示,和公示、约定的收费不符等。三是教育培训类投诉,共1040件,占投诉总量的3.6%。主要问题有:经营者实际的培训内容、资质、环境和宣传不符;没有按照合同约定退费、退款;多收费等违规收费行为。四是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投诉,共952件,占投诉总量的3.3%。被投诉的主体问题有:服务质量与宣传承诺不符;对商家服务不满退费纠纷;商家关店或转让,退预付款纠纷等。

从举报的具体数据来看,举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广告、侵害消费者权益、食品问题等方面。其中关于涉嫌广告违法的举报9292件,占举报总量的55.8%,反映的主要问题为广告涉嫌虚假宣传、食品含有医疗保健功效、发布广告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

提问3:据了解,今年1月,中消协发布了2023年消费维权年主题“提振消费信心”,请问围绕这一主题,市消保委将会采取哪些具体举措?(市消保委秘书处 黄芙蓉秘书长回答)

答:谢谢记者的提问,我们市消保委将紧紧围绕今年的“提振消费信心”主题,协同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协调市消保委各成员单位,着力开展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优化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愿消费”。加大力度推进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承诺”“放心消费示范店”亮牌亮身份经营等活动,以点带面、辐射引领,推动更多的市场主体守法、诚信经营;围绕虚假宣传、消费误导等问题,进一步加大网上监测力度,强化违规线索问题处置,最大程度消除“消费陷阱”;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发布消费警示、提示,积极开展消费维权教育,切实提升经营者诚信度、消费者满意度,让消费者愿意消费。二是持续规范市场秩序,让消费者“敢消费”。协调商务、文旅、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消费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欺客宰客、围追兜售、强迫消费等行为,用严格公正的执法维护良好的市场运行秩序。营造更加公平、更为安全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敢于消费。三是在品质升级上下功夫,让消费者“乐消费”。充分用足、用好消保委各成员单位服务消费市场健康发展的工具载体,持续推进“标准化+文旅”“商标品牌+文旅”等建设,丰富九江旅游新内涵;持续强化品牌建设,支持鼓励更多企业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江西名牌,提升九江产品知名度、影响力,让更多消费者喜欢九江产品,乐于消费九江产品。

提问4:2022年,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在打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市市场监管执法稽查局副局长张仕平回答)

答:谢谢记者的提问,2022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以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为主抓手,重拳出击整治侵害群众利益、危及群众健康安全及损害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着力打造执法为民的“铁拳”品牌。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案件1572件,移送司法机关49件,罚没金额4512.88万元。全市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市场监管局各类典型案例共21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位。被总局和省局列为挂牌督办案件各1件。

特别是市市场监管执法稽查局查处的徐某民、冯某元未取得许可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律规定食品案,被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专门报道。在上个月召开的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执法稽查工作会议上,我局还作为全国8个地市市场监管局之一,就该案办理进行经验交流发言。另外由市市场监管局指导、修水市场监管县局联合公安部门查办的郭某琴等7人妨害药品管理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系列案件,摧毁了一条遍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8个地级市,179个县(市、区)的非法生产销售未经批准的药品及有毒有害食品的特大犯罪链条,共刑事强制措施25人,捣毁生产、销售地下窝点12个,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列为督办案件。这些大要案的查办,取得了很好的震慑作用,有力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