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救在身边”——纪念第76个 ​“世界红十字日”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生命教育,救在身边”——纪念第76个

“世界红十字日”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九江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 时小林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5月8日,我们将迎来第76个世界红十字与红新月日,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九江市红十字会向全市的红十字工作者、志愿者、会员、应急救援队队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也向关心支持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更要感谢在座各位为红十字人道文化的传播所作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全市红十字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强化“三个意识”、提升“三个能力”上狠下功夫,在服务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中实现“三个新作为”,力争向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一、强化“三个意识”,以“党建红”引领“人道红”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红十字会是党委、政府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必须强化政治意识,自觉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必须夯实基础,纯洁队伍。近3年来,全市红十字会新增基层组织428个,新增会员7312人,新增红十字志愿者3552人,全市红会队伍是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最坚定的“政治铁军”。

二是强化系统意识。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群众的困难和需求,把党建工作融入“三救”“三献”业务工作方方面面。近年来把防溺水工作作为“党建+生命教育”的主抓手,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大力开展防溺水专题讲座3000余场次,暑期防溺水值守活动3000余人次,投放救生杆和救生圈等救生设备8000套。

三是强化斗争意识。全市红会系统政治更过硬,为党委、政府在红十字人道领域站好岗、把好关。特别是接受捐赠和对外交流过程中,坚决抵制披着慈善“外衣”的“糖衣炮弹”,做到有立场、有态度,能识别、善斗争。

二、提升“三个能力”,以“本领强”推动“服务优”

一是提高察民意的能力。把基层红会工作人员和广大志愿者作为市红会的触角,在所有街道(乡镇)、学校建立了基层组织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社区、医院、企业红十字会建设,建立全市红会系统工作人员信息上下沟通机制,保证红会工作始终服务党政所需、群众所盼。

二是提高解民忧的能力。“助手”不能“空手”,我市各级红会近三年共募集捐赠款物近2.3亿元,力争在第三次分配上为夯实“平安九江”的物质基础多出一份力。利用“58人道公益日”“99公益日”等网络筹资平台,筹集了1946万元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大病救助、助学助困、白血病救助等方面打造了113个公益项目,“爱·回归遗体器官救助”和“白血病儿童资助金”两个特色品牌,共救助了70个遗体器官捐献困难家庭,132个白血病患儿。投入135万元款物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救助了3123户家庭。

三是提高惠民生的能力。主动适应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增强惠民生的能力。持续推动应急救护培训“五进”,扎实开展健康江西行动考核评价工作,全市近3年新增救护员4.6万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36万人次,开展大型活动救护服务32场。在人流量大的政务服务中心、火车站、体育馆等公共场所部署安装了64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此基础上今年再部署安装61台,并设立了AED远程管理平台,列为市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为群众生命护航,我市AED应用初见成效,正在为健康九江建设发挥作用。

三、实现“三个新作为”,以“落点准”开创“局面新”

一是在服务破解新时代主要矛盾上有新作为。各级红会主动适应人民群众求健康、求安全、求幸福的新需求,围绕政府所需、群众所盼、红会所能,做好本职工作。三年来无偿献血普及宣传58万人次,造血干细胞入库已完成1061人份,实现累计造血干细胞捐献40例。每年组织主题清明追思活动,宣扬遗体器官捐献的新风尚,我市遗体器官捐献事业呈现良好上升趋势,近3年全市共新增遗体器官登记志愿者14080人,实现遗体捐献19例、器官捐献44例、角膜捐献7例,挽救了156名器官衰竭患者,让14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

二是在积极参与新时代社会治理上有新作为。整合原有红十字应急救援力量,2022年组建了我省红会系统唯一一支涵盖山地、水救、心理等方面的九江市红十字综合救援队,全市目前共有红十字救援队伍14支,队员总数达到1114人。全市红十字会已分专业组织23期应急救援培训,举办10期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为我市建立平战结合的应急救援体系储备了一支精锐力量。推进市本级红十字会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建成1个1500平方米三级红十字应急物资储备库,有效提升了我市防灾减灾能力。每年结合防灾减灾日组织开展了防灾减灾知识宣讲、应急演练、应急救护培训等活动,并在每月定期联合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支队组织开展防灾减灾知识进社区活动,在社区积极开展自救互救知识培训,受益人群已达25万人,有效提升了市民防灾减灾意识。

三是在探索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上有新作为。积极将红会基层平台融入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站所建设,一体化打造,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红会力量。着力推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红十字服务窗口”建设,已建设服务窗口123个。全面推进红十字会基层阵地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加强资源融合,实现共建共享,努力构建群众欢迎、群众参与、群众受益、群众满意的“文明实践+红十字”新格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九江市红十字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红十字事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发挥,着力面向基层、深入群众、做好服务,全力为九江建设“六地”、打造“七个区域中心”作出更多贡献!

即将到来的“5·8世界红十字与红新月日”期间,总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命教育,救在身边”为主题的“红十字博爱周”活动(5月8日—14日)。我市红十字会将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七个一”系列活动。

1.城乡联动“红”一天。“5·8世界红十字日”当天,联动全市相关部门单位,统筹地标建筑、楼宇广告屏幕、电梯广告屏幕、公交站台屏幕、出租车LED屏、基层组织自有宣传阵地等载体资源播放红十字公益广告或标语,实现全城联动、千屏万次。

2.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三救”“三献”主责主业,以及“5·8世界红十字日”主题宣传,举办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示全市红十字会系统围绕中心大局开展人道救助、积极关心群众的工作举措和成效。

3.投放一次公益信息。在“5·8世界红十字日”当天向全市市民编发红十字公益短信,着力提高红十字宣传的覆盖面,营造红十字人道文化强大宣传声势和良好舆论氛围。

4.开设一块公益专版。在“5·8世界红十字日”期间,在市主要媒体上刊发红十字人道公益主题专版,广泛宣传“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5.举办一期红十字专访。“5·8世界红十字日”期间,市红十字会在黄金时段开播一期专题电台访谈,为市民解读红十字会“三救三献”人道工作举措,回应社会关切。

6.组织一场人道资源动员活动。聚焦生命教育、应急救护、人道救助等公益领域,为爱心企业、团体、个人履行社会责任搭建开放共享的人道服务平台,汇聚爱心、连接善举、筹措善款,以人道的力量温暖浔城。

7.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全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在商场、景区、社区等公共场所开展“5·8世界红十字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答记者问


1.九江地处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洪涝、雨雪冰冻、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应急救援”作为红十字会“三救三献”核心业务之一,请问:市红十字会在“应急救援”这方面,都做了那些工作、具备那些能力?(回答人: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 郑开河)

郑开河: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目前全市红十字会系统14支救援队有正式队员1114人、救援车10台、救援艇25艘、抛投器50套、应急灯40个,已初步具备赈济、水上、心理、搜救、破拆等应急救援能力。为努力提升红十字应急救援能力,近年来,全市红十字会系统自筹、募集款物共计800余万元,购买装设备和队员意外保险,组织队员进行了一系列的专业培训、赛事保障、应急演练、疫情防控及安全守护等相关工作200余次,其中配合省红十字会开展的水美家安防溺水红十字救在身边和大型水域救援培训及演练;应九江市体育局邀请,开展省运会赛事的各项保障60余次;每年暑期组织队员开展“长江安全值守”和防溺水宣教活动,受益群众达12万余人。通过日常训练及执行救援任务,队伍得到了锻炼,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2.请问市红十字会围绕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推动“人道救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回答人:四级调研员、赈济科科长 张奇)

张奇: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在“人道救助”方面,近年来,我们全市红十字会主要做好了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根据总会、省红十字会工作统一部署,全市红会系统于每年春节前,定期组织开展了“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2020-2023年这3年期间,全市红会系统共筹集款物135万元,组织1600名志愿者,走访慰问因灾、因病等需要人道救助家庭3123户。

二是积极开展白血病患儿救助工作。为配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小天使”爱心基金公益项目,让身患白血病的患儿及时得到救助,市红十字会于2016年、2022年共募集了200万元善款,设立“九江市红十字会白血病儿童资助金”,并成功救助了我市132名未成年白血病患者和132个家庭,极大缓解了这些因病致贫家庭的困难。

三是扎实开展灾害救助工作。近年来,在灾害发生时,我们九江红会系统积极搭建平台,汇聚社会爱心力量,为受灾群众和奋战在救灾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救护和支持。特别是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和特大水灾,全市红会系统积极作为,广泛募集救助救灾款物达1.16亿元;2022年夏季,九江地区爆发历史罕见的旱灾,九江市红会系统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投入到抗旱救灾行动中,筹措救灾物资300万元,动员1260名红十字志愿者参与灾情统计、引水灌溉、沟渠放水值守、送饮用水上门等抗旱工作,及时送上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慰问。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3.请问如何能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回答人:秘书长、救护捐献科科长 石金平)

石金平: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年龄在18-45周岁、身体健康的公民可在当地献血点填写《志愿捐献者同意书》并采集约8-10ml血样,即可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志愿捐献者的血样经HLA分型检验,相关信息及捐献者基本资料会被录入到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数据库中,等待患者查询。九江市区的意向志愿者可以在烟水亭、十里大道、信华广场这三个固定献血点以及流动献血车进行血样采集、登记入库。在初次配型相合后,分库工作人员进行志愿者的再动员工作,在此基础上采集志愿者8-10ml静脉血,15个工作日寄送到指定的高分辨实验室进行高分辨检测。如果高分辨检验结果相合,确定患者可以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分库将安排志愿捐献者进行全面体检;如果体检合格,分库根据病人的主管医师制定的移植计划,协助志愿捐献者做好捐献的相关事宜,顺利实现捐献。

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保护和延续人的生命健康的公益事业,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各种类型的血液病,目前我市已有七千多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登记并加入中华骨髓库,其中已经成功完成捐献的有四十例,挽救了四十名患者的生命。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