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江市国省干线公路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2023年九江市国省干线公路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市公路发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 于华东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2023年九江市国省干线公路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公路发展中心,对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来宾和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也向一直以来关注、关心和支持我市普通国省道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过去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如今,交通强国更是上升为国家战略,公路基础设施工程也已经成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工程、服务工程和民心工程,公路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通过刚才的简短介绍,大家都了解了,我们公路部门从2021年起启用了“公路发展中心”的新名字。这也表明从“十四五”开始,公路部门正式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征程。

大家应该知道,2022年的9月22日,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的战略部署,也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我们九江新的使命和新的定位。在这38条措施中,支持九江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要地就占7条,多次谈到了公路建设、路网优化,给公路部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去年8月,九江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九江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描绘了我市未来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新蓝图。作为九江公路行业主管部门,我们始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立责于心、履职于行,始终锚定“十四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普通国省道建设养护基础性工作,不断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十四五”规划稳步实施,让规划的美好蓝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

下面,我将结合公路管理实际,向大家介绍全市普通国省道“十四五”以来工作完成情况及下一步重点工作打算。

一、“十四五”以来工作成效

(一)工程建设实现“新速度”。“十四五”以来,为进一步提升公路运输保障服务水平,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市先后实施S209彭泽县东升镇升级改造工程、G105永修县云山集镇段改线工程等13个工程项目,其中在“十四五”的头两年完工10个项目,累计完成里程67.5公里,完成投资约16.2亿元。特别是在2022年疫情持续反复的情况下,我市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S218罗溪至盘溪升级改造、G532星子横塘至共青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三期)、G220武穴大桥南互通至金丝村升级改造工程3个工程项目和环庐山公路“白改黑”建设任务,实现如期通车。这几条路通车后,有效地解决了我市西南部山区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通了新的赣鄂出省通道,完善了沿江疏港功能,促进了沿江产业发展。

(二)养护管理迈上“新台阶”。积极转变“三分建、七分养”养护管理新理念,加大养护投入力度,扎实做好养护各项工作。以创建“畅安舒美”示范路为引领,完成示范路建设81.2公里,打造了G220东深线、G316长同线等部级示范路。以狠抓日常养护为主责主业,在2022年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中,我市修水县的湘竹水库二桥代表全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参评,获得总分全国第一的好成绩,桥梁养护管理水平获得国评组和省交通运输厅的高度评价,市公路发展中心荣获2022年度全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表现突出集体。截至2022年末,除穿城过镇部分外,市公路部门管养普通国省道1532.622公里,沥青路面901.844公里,占58.8%,水泥路面630.778公里,占41.2%。累计完成养护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约228公里,总体优良路率达到97.4%,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普通国道优良路率达到98.3%,普通省道优良路率达到97%。

(三)安全管理开创“新局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原则,持续开展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专项行动,大力实施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危桥改造和灾害防治工程。“十四五”以来,排查整治国省公路安全隐患1200余处;改造普通国省道危桥13座,基本消灭普通国省道上的四、五类桥梁,危桥处置率实现100%;消除隐患里程350公里,水毁路段当年修复率实现100%。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公路灾害预警与防治监管体系与桥梁监测系统。新组建了1支九江市公路应急抢险大队,加强了12支“浔庐先锋”安全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实现了全市各县区公路安全应急队伍全覆盖,建立完善了应急处置预案和防范救援措施,打赢了抗冰除雪、水毁抢修保通保畅攻坚战。

(四)路网结构展现“新成效”。现在,九江市规划路网调整后有8条国道和19条省道(八纵七横十二联),共计1805.539公里,其中国道884.174公里,省道894.655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1516公里,占比83.9%。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路网结构的不断完善,极大地提升了公路运输能力,实现市内相邻县通达耗时均在1小时以内、覆盖城镇率达93%。

(五)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累计建成服务区11个、停车区7个、公路驿站6个,其中熊门岭服务区等6处设施被评为全省星级服务设施;优化提升综合养护中心、应急保障基地、养护道班布局,完成县级路网分中心建设12个,全市163套智能监控设备在线率达到97%以上,智慧情报板月均发布出行服务信息80条,准确率及时率达100%,逐步形成了“覆盖全面、层次明晰、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兼顾应急”服务型公路管理新格局,为社会公众安全、便捷、舒适出行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计划

(一)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进一步凝聚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的热情。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市公路系统将在“学什么”“如何学”“怎么干”三个方面持续下功夫,把任务要求同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结合起来,同推动公路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确保达到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五个方面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开展“一路初心”大学习、“一路求索”大调研、“一路当先”大发展和“一路为民”大服务活动,站稳人民立场、维护群众利益,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走“放心路”、过“安心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以“十大攻坚行动”为抓手,全面提升发展质效,进一步加强攻坚克难的能力。按照市“十大攻坚行动”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公路转型发展和提质增效,努力构建更安全、更畅通、更绿色、更高效的公路交通网络,提升我市在全省和沿江经济带的交通枢纽地位,充分发挥公路先行官的引领作用。一是实施建设“提质升级”工程,畅通路网内外循环。全面梳理全市瓶颈路段或低等级公路情况,努力争取更多的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挤进交通运输部、江西省规划库,加快推进G105湖北黄梅至江西共青城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含新开至永安过江通道)、九江至湖口跨湖二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尽早实施G353武宁县罗溪至修水县黄沙段公路改建工程,按期完成S214马都线都昌县城绕城段改建工程、S221修水界下至杭口镇升级改造工程建设任务,逐步形成沿江快速通道互联互通、公路路网纵横交错、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积极打通交通“大动脉”,从而增强出行灵活性、强化区域联系,改善交通环境,实现片区交通“微循环”。二是统筹规划“内外衔接”工程,提升区域运行效率。近年来,随着九江市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区管辖范围不断扩容,城市路网规模急剧扩大。城乡结合区特别是城市近郊区公路作为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过渡路段,界限模糊、责任不清,不同程度存在着公路服务水平下降、公路服务功能缺失、道路事故风险上升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公路网与城市道路网的双网融合。下一步,将进一步理顺九江市公路网络特别是国省干道网与城市路网的通达和衔接,提高衔接融合水平,推动双网融合,更好地服务于九江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拓展创新“交旅融合”工程,服务全域旅游发展。以庐山、庐山西海、鄱阳湖等旅游资源为依托,高品质规划建设普通国省道旅游廊道,继续加快重点景区周边普通国省道示范路、智慧公路和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加强服务设施运营管理,完善国省道配套设施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出行旅客的体验感、获得感和满足感,促进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助推九江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胜地。

(三)以“畅安舒美”为导向,加快公路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现代化水平。坚持以科学化、精细化养护为准绳,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加大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投入,努力构建“畅、安、舒、美”公路通行环境。一是全力推进“畅安舒美”示范路建设。继续大力实施示范路建设,致力提升普通国省道公路管养水平、安全条件和路域环境,不断融合绿色、安全、舒适、便捷、智慧等关键元素,全方位打造“路在树中、车在绿中、人在景中”的高品质生态公路。二是全力推进养护科学化进展。利用“互联网+”5G技术,加快普通国省道管养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建设完善智能养护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实时预测、评估、鉴定养护工作成效;加快路网管理平台资源整合,打通数据共享壁垒,让数字多跑路,实现桥梁运行隔空把脉、路面泼洒实时预警、公路巡查无人机自动巡航;加快“机器换人”行动,逐步配齐、配全专业养护机械设备,不断提高养护作业质量和生产效率,实现传统养护方式向现代化养护方式转变。三是全力推进公路服务品质提升。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公路服务设施建设指南,打造一批“标准统一、内涵丰富、功能齐全”的驿站和道班,通过不断完善公路服务设施,持续提升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品质。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新时代承担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全市公路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六地”目标和“八个区域中心”定位,认真履职、科学谋划、开拓创新、务实苦干,积极推动全市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为九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问题一:请问九江市公路发展中心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国省道干线公路交通安全隐患问题,保障公路通行安全?(安全应急科科长 丁芝仁)

答:近年来,为方便群众出行,市公路发展中心逐步完善了国省干线公路的生命防护工程,确保国省干线公路安全畅通。

2022年按照全市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与公安交管部门一道对国省干线公路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共排查出安全隐患问题774处,市公路发展中心已投资1100万完成了774处国省道公路安全隐患问题的整改;完成了2021年以来全市十大事故路段隐患整治,进一步提高了公路通行安全性。

2023年九江市公路发展中心按照“三个一律”和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2023专项行动要求,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对临水临崖、急弯陡坡、平交路口、穿村过镇等事故多发点段和严重交通安全风险路段的隐患排查,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整改主体和责任人,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一处不少”的原则开展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共排查隐患并完成治理470处,投入资金600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定期对公路沿线及平交路口的标志标牌等安全防护设施和桥梁隧道、长陡下坡、交通黑点、临水临崖等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及时进行整治,为公众出行提供良好的公路通行环境。

问题二:请问环庐山公路改造目前推进进展情况?(公路养护科科长 夏小燕)

答:环庐山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是为了贯彻落实江西省深化庐山体制管理改革工作部署,推动庐山旅游品质,加强庐山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省市重点工程。该工程项目北起威家镇,途经高垄乡、海会镇、白鹿镇、庐山市区、终点温泉镇,建设总里程42.1公里;路基总宽20米。该工程是在原水泥路面上采用微裂均质化加铺沥青砼面层“白改黑”新技艺施工,路基路面改造包括桥涵加固、平面交叉、交通安全等工程项目;并按一级公路标准施工,设计时速60公里每小时,总投资4.48亿元。项目于2022年8月底建成通车。2023年为进一步提升环庐山公路连接庐山登山索道附近路段路况水平,启动了G105国道双塔路口至通远段9.308公里路面白改黑大修工程,总投资5932万元,目前项目已经完成过半,预计7月底前可全部完工,通车后将彻底改善环庐山公路庐山索道段旅游通行环境,进一步助力庐山旅游高质量发展。

问题三:九湖路改造项目徐家老屋至琴湖大道何时能开通,方便周边群众出行?(计划统计科负责人 刘悦)

答:九湖路改造项目分一级公路和三级公路部分,其中一级公路部分已经于2022年4月开通运营,三级路部分即徐家老屋至琴湖大道,已于2023年6月开通运营,项目的全面实施完成,将极大地方便周边群众的出行,减少车辆绕行时间,为当地经济提供好的助力。

问题四:G353武宁罗溪至修水黄沙段改建项目何时能开工建设,解决沿线山区群众出行不便捷的情况?(公路养护科科长 夏小燕)

答:G353武宁罗溪至修水黄沙段改建项目是我中心积极推进的项目,按照基本建设流程,目前已经完成了行业评审意见,正在根据行业评审意见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并同步推进项目的专项评估工作,力争于今年年底开工建设,为山区群众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

问题五:请问湖口至九江跨湖二通道项目目前期工作进展如何?预计何时能开工?(计划统计科负责人 刘悦)

答:湖口至九江跨湖二通道这个项目全市人民都十分关注。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担当之责,积极谋划,反复争取上级推动过湖通道项目列入工作议程。2022年,经市政府同意,市公路发展中心组建了过湖通道项目前期工作专班,专门推进该项目前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直相关部门和驻市各单位的大力帮助下,项目前期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项目成功纳入国高网规划。我中心会同市交通局,主动协调交通运输部规划编制单位(部规划研究院),积极争取省交通运输厅支持,本项目已成功纳入江西省“十四五”高速公路网建设规划和国家2022~2035年高速公路网规划,是G4231南京至九江公路组成部分。二是已完成工可招标及资料收集。我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工作部署,已完成设计所需资料收集;于2022年9月至10月完成了项目工可研究及相关前期专题的招标工作。三是基本完成项目线位书面意见征集工作。本项目路线跨越鄱阳湖、庐山风景区、铁路、高速公路等控制点,我中心积极与沿线相关部门沟通,对项目线位书面意见征集工作已基本完成。四是推荐路线基本稳定。项目主线方案已于2022年7月和10月2次向省交通运输厅有关处室汇报,获得充分肯定,现正在进一步深入研究G351全线共通道方案。目前,相关前期专题的委托工作目前已完成,各前期专题研究工作均在稳步推进中。

本项目力争2024年开工建设,当前我中心将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完成项目工可方案,尽快实现工可审批,并早日启动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后续工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