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九江市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九江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小明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我代表市交通运输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九江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感谢!

近年来,全市交通运输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发展的系列讲话和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国家综合交通枢纽要地建设任务,深入实施“交通强市”战略,推动了全市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完成了九江长江二桥、绕城高速、修平高速、(“十三五”以前)都九高速建设任务,完成福银高速(昌九段)双向八车道改扩建工程。截至“十三五”末,全市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达到25433公里,其中普通公路里程23306公里,高速公路里程690公里,铁路里程535公里,航道里程902公里。进入“十四五”后,我们继续发力,奋勇向前,努力推动九江成为“连接东西、贯穿南北、辐射周边、便捷高效”的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攻项目。重点推进市域8条高速和4条过江通道的前期工作。通城至修水至铜鼓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已基本完成,阳新至武宁至樟树、南昌北二环等高速公路已完成工可报告编制,以上3条高速公路预计将于年内启动建设;另外,彭泽至东乡、德安至武宁、瑞昌至武宁、湖口至九江跨湖二通道、福银二通道等5条高速公路正在加快线路方案比选、工可研究等前期工作。武穴至瑞昌过江通道,已完成工可报告初制,正在开展专题研究;九江至黄梅、彭泽至宿松等2条过江通道,正在开展工可研究、桥位路线方案论证等前期工作;新开至永安过江通道,已基本完成地勘,正在开展可行性研究和相关专题报告编制工作。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我们加快各县(市、区)农村公路升级改造,通过争取“国字头”“省字号”品牌激发农村公路建设活力。湖口、武宁、永修、共青、德安、瑞昌等六个县市已经获得省级示范县称号,今年湖口县将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同时再推动1-2个县(市)争创省级示范县,计划明年我市将争创省级示范市荣誉称号。

二是持之以恒强运输。截至6月30日,九江庐山机场保障起降1568架次,旅客吞吐量达到14.26万人次,超过去年全年吞吐量,九江进出港占比53.6%,九江庐山机场服务九江群众出行效果明显,客座率、吞吐量和进出港率均突破历史最高纪录。截至昨天,进出港吞吐量达到了16.3万人次,客座率最高达到90%,九江进出港率最高达到70%。预计2023年旅客吞吐量将可达28万人次,突破2015年升级改造设计容量。成功推动九江市成为“十四五”期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计划至2025年,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品质,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机动化出行模式,以打造具有九江特色的“舒适公交”为主题,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到城市公共交通改革发展的成果。为鼓励公共交通节能出行,我局大力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的应用,全市共有公交车1354辆,其中新能源车辆1178辆,占比87%;出租车(含网约车)4485辆,其中新能源车辆1297辆,占比28.92%。坚持加快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对农村客运实行公交化改造,永修、德安、湖口、瑞昌、共青城已经通过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验收,武宁县、庐山市基本改造完成,柴桑区、彭泽县正在进行。我市具备通客车条件的乡镇187个、建制村1740个,均已于2020年完成通客车工作。开通了湖口至九江城际公交,协助开通了南昌至共青城、南昌至庐山西海城际公交,有序推进开通瑞昌至九江城际公交的前期工作。

三是坚持不懈抓服务。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不断加强重大节日、重点时段的行业监管,深入开展安全风险防范大宣传、大实践巩固提升行动,紧盯行业“顽瘴痼疾”,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推动隐患问题整改,推动“平安交通”常态化建设。这两年,我们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对道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公交客运、出租车客运、机动车维修及驾驶员培训等行业开展执法检查,着力解决道路运输执法扰民、执法不公等现象,提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尤其是安全生产监管的规范性,实现依法监管、科学监管和高效监管。我们推动“信用+交通”信用机制建设,督促行业市场主体及行业从业人员大力开展行业信用承诺工作,对全市公路设计企业、公路工程监理企业开展信用评价,推动行业管理品质进一步提升。道路运输市场方面,通过加强联勤联动机制运用,会同市公安交管支队、高速交警、高速路政等部门四方联勤联动,针对道路货运重点开展普通货物道路运专项整治行动,整治清理道路货运市场风险隐患,建设和谐平安交通。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战略部署,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推动九江交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到 2025 年,初步构建“大通道、大网络、大枢纽、大运输”的四通八达综合交通体系,支撑引领港产城协调发展的市域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综合交通发展水平力争走在全省前列,实现由强自身向强支撑转型提升。

网络覆盖通达水平显著提升。进一步打通九江跨江出省大通道,使九江与湘鄂皖牵手更加紧密,力争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00公里,“七纵四横三联”高速公路骨架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重要通道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加快县乡道升级改造,县道三级及以上比例超过70%,建制村通双车道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 60%,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比例不低于75%。

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一体高效。加快城乡客运枢纽体系建设,建成以九江市综合客运枢纽为主,城区客运站为辅、乡镇客运站为补充、农村招呼站为一体的客运场站体系。推进一批疏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综合立体、多式联运运输体系,助推九江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城乡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乡镇邮政网点、乡镇综合服务站、电商服务站等设施,健全乡镇村等物流节点体系。

推进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深刻把握新形势对交通运输服务供给的新要求,加快形成便捷舒适的客运服务体系和经济高效的货运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民航方面,稳固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深圳、海口等航线,推动构建通达京津冀、珠三角、成渝等国内主要城市群的航线网络体系,实现与全国重要城市航空通达。强化公共交通在线网、车站、客流等全方位的衔接匹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换乘”。服务公众出行由“便其行”向“悦其行”转型,持续抓好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建设,落实公交优先战略,中心城区公交方式出行占全方式出行比例达35%以上;城市公交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 100%。

创新绿色平安运输发展全面加强。“两客一危”车辆和重点营运货车实时位置监测覆盖率达100%,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电子运单应用覆盖率达到90%以上,干线公路重要路段和运输站场、大型桥隧等关键节点实时状况监测覆盖率不低于70%。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期生态保护全面实施,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持续提高,安保设施完备、安全监管到位。

风起长江岸,扬帆正当时。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是中央和省里赋予九江的更高目标定位,九江交通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锚定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要地建设目标,集中各方力量,奋力谱写新时代九江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答记者问


问题1:我市谋划的高速公路项目和过江通道项目,目前进展如何?(凤凰网记者提问)

杨小明:感谢记者朋友对这项工作的关注,这个问题请黄晓华副局长回答。

答:截至2022年底,我市已建成高速公路8条,初步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速路网格局。“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的高速公路和过江通道有13条。

(一)高速公路项目9条

①已开工建设的项目有1条:通武高速公路。

②力争年内开工的项目有3条,分别是通城至修水至铜鼓、阳新至武宁至樟树、南昌北二环等高速公路。其中:通城至修水至铜鼓高速公路初设修改已完成,评审中心已出具评估报告,批复文件省发改委正在走流程;阳新至武宁至樟树高速公路已完成工可阶段现场踏勘,工可报告初稿已编制完成;南昌北二环高速公路工可报告初稿已编制完成,压矿、地灾、稳评专题报告正在编制。

③加快推进前期工作的有5条,分别是彭泽至东乡、德安至武宁、瑞昌至武宁、湖口至九江跨湖二通道等高速公路。

(二)过江通道项目4条

武穴至瑞昌、九江至黄梅、新开至永安、彭泽至宿松等过江通道项目正按照节点时序,有条不紊推进通道调规、线路桥位论证、工可研究等前期工作。

问题2:刚才介绍了去年全市“四好农村路”取得成绩,下一步为全方位提升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和服务水平,有什么打算和举措?(江西日报记者提问)

杨小明:感谢记者朋友对这项工作的关注,这个问题请交通运输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葛晓彤回答。

答:市政府去年印发的《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市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以示范市创建为抓手,实现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至2024年,基本实现全市所有乡镇通三级路,县道三级路比例超70%;新增285个通双车道的建制村,实现建制村通双车道率达64%;高标准打造美丽生态文明农村路300公里;实施村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20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危旧桥改造180座,实现危桥“去存量、降增量”的目标。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认真抓好落实。

为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贯彻落实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交通运输部《关于“十四五”时期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支持农村公路路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2022年7月,市交通运输局与市农发行签订《政策性金融支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框架协议》,市农发行提供38个亿政策性贷款支持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目前已落实贷款20亿元,大大缓解了我市农村公路资金紧张问题,有力促进了我市农村公路快速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1.4亿元,占全年任务57%。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建设里程266.5公里,占全年任务65%,完成危桥改造38座,占全年任务54.3%,完成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77.4公里,占全年任务113.7%。

问题3:九江庐山机场于2021年10月31日正式复航,目前运行状况如何?下一步有什么打算?(九江交通广播记者提问)

杨小明:感谢记者朋友对这项工作的关注,这个问题请交通运输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葛晓彤回答。

答:九江庐山机场目前已开通“西安经九江至深圳”、“北京经九江至海口”、“上海经九江至成都天府机场”三条航线,九江庐山机场的通达城市达到6个,以九江为中心的三条线六个点的“米”字形航空网络布局基本形成。提前完成市政府对九江庐山机场航线连续三年每年开通一条航线布局的计划。

目前,“西安=九江=深圳”、“北京=九江=海口”航线为每天班,“上海=九江=成都”航线每周二、四、六执飞三班。2022年虽受疫情影响,但九江庐山机场三条热门城市航线开通后旅客吞吐量突破历史新高,旅客吞吐量达111524人次。今年以来,九江庐山机场旅客吞吐量持续走高,今年5月底,旅客吞吐量已突破去年全年吞吐量,6月27日半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4万。航线吞吐量持续走高的同时,航线质量也大幅提升,航线平均客座率达75%,本港进出港率达54.3%,航线服务九江人民出行成效明显。

下一步,按照市政府年初对航线加密要求,进一步优化航班时刻,争取9月前完成航线航班进行加密,力争达到三条航线均为“天天班”,进一步稳定航班航线,方便九江广大群众出行。

问题4:我们知道今年2月底全省货物源头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九江瑞昌举办,请问我市2023年源头治超工作主要有哪些举措?(香港经济导报记者提问)

杨小明:感谢记者朋友对这项工作的关注,这个问题请运输管理科王征远科长回答。

答:首先感谢媒体朋友对我市治超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事关道路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我市按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多措并举全力做好治超工作,在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各部门合力共为下、各地治超办共同努力下,我市治超工作连续两年进入省政府治超先进行列。今年,我市源头治超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摸清底数。依据《九江市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源头治理实施办法(试行)》重新梳理了全市货物(运)源头企业名单,建立了2023年重点源头单位和一般源头单位台账,重点源头单位经报属地政府同意后在政府网站公示,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网格管理。为强化对重点源头企业的监管,我市对重点源头单位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了县(市、区)治超领导小组组长为总网格长,治超办主任为一级网格长,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及行业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为二级网格长,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为三级网格员,重点源头单位具体责任人为四级网格员的五级责任监管清单,层层压实责任,推动源头单位规范装载运输主体责任的落实。

三是分类监管。按照“红黄绿”三个等级落实重点源头单位的监管,对治超主体责任不落实,认识淡化、管理混乱、制度不全,违法超限超载现象明显的给予红牌管理;对存在一定超限超载运输隐患,问题比较突出,制度管理不够严格给予黄牌管理;对未发生超限超载运输现象,主体责任落实,管理有序,制度完善,内业资料齐全的给予绿牌管理。对评为“红牌”的企业实行挂牌督办。

四是诚信激励。经由县市区治超办按照夯实责任、制度建设、设备管理、装载管理、监督检查五个方面十一个项目对辖区源头企业进行考核评比,推荐,市治超办实地审核,网上公示程序,评选出全市守法经营诚信考核先进单位,以此激励先进,起到示范引领的社会效应。

治超先治本,源头是关键。前期通过市县两级和社会企业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市源头治超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是治超工作永远在路上,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也希望各级媒体朋友多帮忙宣传超载的危害性、多推介治超的典型人和事,为九江治超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谢谢大家!

问题5:今年我市已确定作为“十四五”期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能否介绍一下当前这项工作情况?(中国九江网记者提问)

杨小明:感谢记者朋友对这项工作的关注,这个问题请运输管理科王征远科长回答。

答: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公交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今年4月份,赴外省考察学习创建国家公交都市成功经验,并于6月底修订完成了《九江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工作方案》,作为我市公交都市创建工作总纲领。计划总投资约25亿元,制定“七个方面、二十一项”重点任务,明确了任务责任单位、工作成效和时间节点,计划到今年年底完成40%的创建任务。

创建期间,将按照“先急后缓”原则,逐步推进,将市民密切关注、迫切需要的任务按“急事”率先推进,优先解决市民在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中遇到的问题。一是持续推进公交枢纽提档升级。创建期内计划新建2处公交首末站,其中1处已于5月份完工,即将投入使用,另一处首末站已完成财政评审,正展开招投标前期各项准备工作,计划年内完工。二是推进公交车辆更新换代。按照创建期内的车辆购置计划,市公交集团公司于今年1月上旬,采购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120台,全部投入到线路运营中,进一步提高了线网运力水平,减少乘客候车时长。同时,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完成65台老旧公交车辆淘汰工作,加快新能源公交运力的更新换代。三是加快推进公交专项规划编修,经过半年左右的时间,编制形成了《九江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22-2035年》的专家评审稿,并于6月27日召开专家评审会,邀请了来自北京、武汉、江西、九江等地的多名专家,对专项规划进行评审,目前正结合专家评审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四是持续推进“互联网+公交”建设,按照建设九江全智慧化公交运营平台要求,对智慧公交运营平台4.0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制定下一步升级改造计划,同时完成智慧公交场站监控系统的搭建。

下阶段,市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按《方案》明确的任务,抓好工作任务调度,力争按质按量完成今年的任务目标,让居民能够切实感受到创建工作带来的便利,公交出行服务保障更加安全、快捷、智慧,居民乘坐公交出行的意愿得到显著提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