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九江篇章  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九江篇章 

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市生态环境局党委书记、局长 张南)


主持人、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一直以来对九江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九江篇章。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莅临九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美丽九江建设为抓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污染防治提档升级、环境保护提质增效、生态系统提量增值,九江青山绿水不断焕发高颜值。在2022年度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九江市获评优秀等级,排名全省第一,且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

一是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今年1-11月,我市PM2.5浓度均值为31.3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91.6%,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全面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11月,我市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3.8%,达到九江有史以来最好水平,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8.1%,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100%,长江九江段、赣江九江段、修河、柘林湖等重点水体全部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鄱阳湖九江湖区水质均值为Ⅳ类,水质优良比例为37.5%,优于全湖区9.7个百分点;总磷平均浓度0.056mg/L,优于全湖区5.1%;土壤环境风险有效管控,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天然本底水平,确保推进秀美、平安九江建设。

二是服务发展创新提速。稳步推进排污权储备交易省级试点,构建交易流程,搭建管理平台,通过制度设计,推动排污权分配机制市场化、交易价格显性化,有效解决了生态价值转换实现难、优质项目落户指标难的问题,目前已完成浔阳区热电联产和神华发电等5个项目10笔排污权交易,交易总价接近2000万元。深入推进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主动帮扶,审核、审批项目374个,投资额约1057.72亿元;实施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共享,204家企业受益,节省费用260.9万余元,同时有效节省项目环评审批时限。把好绿色高质量项目准入关口,共否决不符合“三线一单”要求的项目21个。

三是生态底色更加鲜亮。积极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中心城区污泥和餐厨垃圾协同处置项目建成投运,德安万年青危险废物和飞灰处置项目加速推进。6家企业落实危险废物“货架式管理”,实现“危废不落地”试点;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7个、省级生态县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6个,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形式多样开展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中国水周、生态日、鄱阳湖国际观鸟季等系列活动。

四是生态环境安全稳定。办理全国首例行刑衔接环评造假案,得到生态环境部主要领导高度肯定;率先完成18家涉危废企业环境污染责任险投保;与岳阳市签订跨流域突发水污染联防联控协议,与黄冈市、黄石市分别签订了《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合作协议》,并且开展了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启动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56件,成功办理全省首例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案;纵深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圆满完成2023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拍摄和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配合工作。

五是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推进完成诺贝尔陶瓷工业炉窑深度治理等13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建成修水县太阳升和庐山市工业污水处理厂,完成德安宝塔工业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推进实施17个水环境和水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完成15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100个建制村农村环境整治,对214家危废重点监管单位信息化溯源;市级监测机构市预警应急管控中心和武宁、湖口、德安、修水等4家县级监测机构均已取得CMA资质,九江市生态预警应急管控中心也成为自垂改后全省首家快速获得认证证书的生态环境部门监测机构;“智慧环保”项目入选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优秀案例,获第六届绽放杯“智慧环保”赛道一等奖、三等奖及江西区域赛决赛二等奖。

新征程上,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持之以恒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亲临九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坚决扛起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使命担当,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努力建设富裕、美丽、文明、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

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和市委“打造三个区域中心、一个美好家园”要求,认真落实美丽江西建设任务,系统谋划建设路径,加快编制《美丽九江建设规划纲要(2023—2035年)》。统筹好美丽九江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建设任务,研究制定相关贯彻落实措施,积极开展试点,探索路径举措,全面推进美丽九江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建设任务落地落实。

二、坚持系统治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新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强化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VOCs和NOx协同减排,推动空气环境质量在全省赶超进位。深入推进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及鄱阳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专项行动,加快推动甘棠湖、南门湖、八里湖等内湖治理,确保“一湖清水入长江、一江清水向东流”。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三、聚焦治本之策,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紧紧围绕我市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目标定位,一方面,对落后项目和违法行为坚决“亮红灯”,另一方面,为绿色高质量发展项目“大开绿灯”,深化“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持续推进环评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环境要素配置,积极扩大排污权储备交易试点,推动排污权在全省实现全品类交易。大力实施绿色创建行动,开展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系列活动,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强化保护修复,筑牢美丽九江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工程。加强鄱阳湖湿地保护修复,加快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停产未注销矿山、长江鄱阳湖及主要河流沿岸露天矿山等矿山修复,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全力做好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加快推进各类督察审计问题整改,以优异成绩迎接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保持严的基调,加大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效应对各类环境风险。

五、积极探索创新,全面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积极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样板工程”,做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省级“两山”基地申报工作,争创示范创建典型样板。持续加大探索创新力度,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产品价值可量化、能变现的绿色发展新路。

六、聚焦示范改革,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建设

修订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规则》,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生态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化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一体推进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深入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市场化交易,深入推进排污权储备交易改革试点,有效缓解排污权指标供需的矛盾问题;把准“人岗相适、人事相配”选人用人的标尺,全面提升全系统干部政治能力和业务水平,切实发挥污染防治攻坚战排头兵先锋作用;制定《九江市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建设功能完备的生态环境监测、执法、应急处置能力体系;持续推进九江“智慧环保”平台建设,构建美丽九江数字化治理体系。

以上就是此次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问题1.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婺源县王村石门自然村考察时说过,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请问生态环境局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  张莲香)

答: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任务,市生态环境局把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因地制宜,因点施策,系统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努力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市级层面上,印发了《九江市“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九江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改提升方案》《九江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建立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治理工作重点任务。县级层面上,各县(市、区)印发制定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制定每年度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要点等,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目标任务落实落细。

二是统筹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一方面,稳定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农村环境整治64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35.2%,预计到2025年底可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0%的目标。另一方面,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截至目前,累计完成46个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同时,大力推进生态乡镇、村建设,结合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开展“无废乡村”创建,统筹牵头部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废旧农资分类治理等工作,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生活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建立建管护长效机制。强化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储备库建设,2020年以来,全市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纳入中央生态环境资金系统实施库及储备库达22个,整合利用中央资金近1.5亿元。推进集中整治与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管工作,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设施1151个;探索治理设施运行管护新机制,通过县级自查、市级抽查和联合督查等模式,以查促改,以查促护,确保农村环境设施长效稳定运行。

回答完毕,谢谢!

问题2.习近平总书记在九江考察时指出,长江是长江经济带的纽带。无论未来长江经济带怎么发展、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不可能离开长江的哺育。九江是江西唯一的沿江城市,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屏障,鉴于九江特殊的地理位置,请问生态环境部门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一江清水东流”?(市生态环境预警应急管控中心主任  张方)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近年来,长江九江段及境内重点水域生态环境发生明显改善,我局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规划制度方面:结合长江大保护工作,联合市发改、财政、水利、林业等部门联合编制印发了《九江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了《九江市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方案》,重点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生态系统修复、水资源保障、绿色发展等四个方面27项工作任务。与黄冈市、黄石市、安庆市、池州市共同签订了《长江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工作协议》,形成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保护补偿、跨区域协同合作三大制度体系。

二是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全市15个工业园区共建成21家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1.3万吨,19家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全市建成21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66.75万吨,全部达到一级A及以上标准。同时,完成了沿江42个乡镇级和116个农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三是在入河排污口整治方面:印发《九江市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方案》《长江(九江域)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工作方案》,按照“依法取缔、清理合并、规范整治”的分类整治要求,857个长江入河排污口,现已完成整治820个,整治完成率达95.7%,提前完成70%的整治任务;458个重点河湖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279个,整治完成率达60.9%,提前完成30%的整治任务。

四是在项目环评审批方面: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出台《九江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和《九江市“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落实好项目环保准入要求。今年,拒绝了21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

回答完毕,谢谢!

问题3.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请问市生态环境局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上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效?(市生态环境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王新民)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近年来,我局始终将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作为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活动。通过实行示范创建全流程帮扶指导,推动创建地区在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领域持续开展指标能力提升工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一批有影响的绿色生态品牌,充分发挥生态示范创建的典型引领作用,为打造美丽江西“九江样板”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抓实生态创建“细胞工程”。扎实开展生态村创建,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累计创建市级生态村1125个、省级生态村95个;持续推进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不断打牢创建基础,以点带面推动省级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累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33个。

二是推进省级创建“精品工程”。累计创建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修水县、武宁县、庐山市、共青城市、湖口县武山镇等6个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成武宁县、共青城市、庐山市、德安县等4个省级生态县。

三是推进国家级创建“样板工程”。武宁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不断唱响“山水武宁”生态招牌;累计创成武宁县、共青城市、庐山市等3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打造了一批有影响的绿色生态品牌,通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有力助推美丽九江建设步伐。

回答完毕,谢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