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九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九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容长贵)


各位新闻记者朋友们: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同时也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全市自然资源工作的关心支持。

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位推动下,《九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获江西省政府审批。下面,我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规划》的相关情况。

一、《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过程

2019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和规划编制作出了明确部署。根据自然资源部、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为构建新时代九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我市组织编制了《九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作为九江城市发展的总纲、建设的蓝图和管理的依据,《规划》成果直接关系未来十余年九江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格局,九江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作为一项不折不扣的政治任务。2019年12月,我市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正式启动市级规划编制工作。历时四年来,我市开展并完成了“双评价”、总体城市设计和12项规划专题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形成了初步成果,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2021年7月国家启动“三区三线”划定试点工作,2022年10月划定成果获自然资源部批准启用。随后,我们继续完善规划成果,完成了社会公示、听证、专家咨询、意见征求、司法审查等工作,先后通过了市规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按要求上报省自然资源厅初审通过专家评审,上报省政府通过省规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审议,最终于2023年12月18日正式通过省政府批复。

规划编制过程中,九江市得到了国家和省级规划专班的悉心指导与调度。期间,国家专班开展了两次视频调研和两次实地调研;自然资源部原部长陆昊同志主持了工作推进部署视频会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专题调研会,我市均在会上作为典型城市进行了专项汇报;庄少勤副部长曾两次赴我市实地踏勘调研,听取汇报;时任省委书记易炼红于2021年8月亲临都昌县开展专题调研;省自然资源厅领导和专班也多次听取汇报,为规划编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今年10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特别是亲临九江时的重要讲话,为全市推动改革发展提供了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我市及时在《九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中予以补充落实。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和省级规划为遵循,紧紧围绕“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发展定位要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努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划定“三区三线”,筑牢空间安全底线。我市由国家专班直接指导调度“三区三线”划定试点工作,根据生态功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依据保质保量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按照集约适度、绿色发展要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到2035年,九江市耕地保护目标不低于385.9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少于342.64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11.97%;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6320.3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3.13%;划定城镇开发边界734.4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85%,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城镇发展筑牢了空间基础。

二是统筹保护与发展,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规划构建了“一心双屏三区、一核两带多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现了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合理布局。“一心”是形成以长江、鄱阳湖为核心的生态保护区域,实现江河湖泊联动保护;“双屏”是在市域内构筑东、西部两片山地丘陵森林生态安全屏障,强化生态服务功能。“三区”是重点推进市域鄱阳湖平原农产品主产区,沿长江都市农业经济区和修河河谷农产品发展区的农业资源保护开发,加强农业生产集中区的耕地保护与农业产业发展。“一核”是指以九江中心城区为核心,构建城市区域发展格局,形成带动全市发展的核心引擎;“两带”是指沿江城镇发展带和昌九城镇发展带,统筹沿线城镇、产业发展空间,强化要素集聚能力,提升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水平。“多点”是指推动县(市)域中心城市发挥县域经济引领作用,提升区域服务能力。

三是推进区域协调,促进高质量发展。发挥全省唯一通江达海港口城市、四省毗邻的地理交通优势,立足昌九协同发展,加强区域协调,推动过江过湖通道建设,推进我市“融圏入群”。落实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决策部署,将九江高标准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全力打造区域制造业中心、区域文旅中心和区域航运中心,建设富裕美丽文明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中心城区基于襟江带湖、枕水望山的自然地理格局,采取组团式空间发展策略,强化山江湖城一体、港产城融合、新老城区联动和城乡统筹布局。

四是强化规划衔接,实现“多规合一”。衔接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南昌都市圈规划、赣江新区规划和风景名胜区管理要求,协调相关专项规划,构建规划传导体系。以乡镇为单元,细化主体功能分区。全域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城镇化地区3种基本功能类型,叠加能源资源富集区和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2种功能类型,明确管控导向。细化城镇开发边界内规划分区,确定国土空间功能导向和主要用途方向。结合城市发展实际,衔接“十四五”规划,梳理项目诉求,通过空间落图、项目清单等形式纳入规划,为项目实施提供支持保障。

五是焕发名城风采,彰显地域风貌特色。构建全域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传承弘扬地域历史文化,焕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风采。强化地域风貌格局塑造,强调景观风貌格局整体保护和特色塑造,彰显城市空间特色、景观特色与文化特色。加强城乡风貌管控,重视山江湖城河特色空间营造,建设山水景观、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和休闲空间融合统一的城乡魅力空间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上的璀璨明珠。

六是推进治理转型,强化规划实施保障。统筹水、森林、湿地、矿产、岸线等资源要素的保护利用,推动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优化城镇与产业园区功能布局,推进城市发展转型,统筹江湖的保护与利用,促进乡村振兴,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和价值。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决策机制,建成全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推动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

接下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切实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也真诚希望广大媒体朋友加大对《规划》的宣传解读,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加快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1.目前,全市上下正在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加快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那么,《九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如何贯彻落实的?

答:加快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是九江市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江西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的深化落实,是对九江市未来发展建设高屋建瓴的总体指引。《规划》全面落实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的总体要求,在发展定位、目标战略、产业体系等方面衔接深化,同时考虑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空间类规划,《规划》重点从空间要素保障上对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给予全力支撑。

一是针对打造区域制造业中心。《规划》全力保障制造业“9610”工程落地,支持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优化产业园区布局,推进国家级开发区扩容提质,省级开发区升级发展,化工园区转型升级。全力保障园区用地需求,重点控制园区工业用地比重,保障适度的工业用地供给。

二是针对打造区域文旅中心。《规划》全面落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要求,支持九江建设国际旅游名城,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休闲目的地,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上的璀璨明珠。强调整合旅游空间布局,以庐山为龙头,促进山江湖城联动,形成全域旅游空间格局。强调加强旅游用地保障,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列入重点建设项目安排表,规范旅游产业项目用地审查报批方式,支持旅游新业态发展、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三是针对打造区域航运中心。《规划》全力保障九江构建“江海直达、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区域航运中心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强调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一主一辅、双星放射”铁路网络、“四横七纵三联”的高速公路网络和“一横两纵五支”的航道网络,加快完善瑞昌至武穴、九江至黄梅、彭泽至宿松等多处过江通道,湖口至九江跨湖二通道等多处过湖通道,优化“两主三辅多点”的港口布局,加快形成以水运为核心、水公铁空多式联运的集疏运体系。

四是针对建设富裕美丽文明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调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大力推进城市功能品质再提升行动,完善全龄友好社区生活圈,增加绿地与开敞空间供给,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健全住房供应体系。全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护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分类引导优化村庄布局,多措并举保障乡村振兴用地,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2.九江是一个临江滨湖的城市,在城市风貌品质提升方面,规划有哪些考虑? (中规院(北京) 规划设计公司主任工程师包万隆回答)

答:九江具有大江、大湖、名山、名城的自然山水本底和历史悠久、多元交融的文化底蕴,是第14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高度重视九江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利用,强调景观风貌格局整体保护和特色塑造,专门开展了《总体城市设计》专项规划研究,并将主要内容纳入到《规划》中,以更好地建构城市空间秩序,建设“山江湖城河、九派人文韵”的魅力九江。

一是加强山江湖河特色开敞空间保育,强化城市景观特色。《规划》紧扣九江山江湖城空间特色,强调江景塑造,高品质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建设,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提炼长江流域历史文化脉络,以项目为载体,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强调山丘保育,按照“山上做明珠、山下串珍珠”的总体要求,做好庐山上下联动、山城联动、山水联动、江湖联动、文景联动。推进城区内部山体保护与景观提升,保护梅山、万佛寺山体、莲宗寺山体等城中山(丘),建设城市公园;保护望夫山、城门山、鸦雀山等城边山,逐步建设郊野公园。强调湖景提升,推进城区内湖保护与景观提升,有序开展甘棠-南门湖、白水湖、琵琶湖治理与绿道建设,优化八里湖、芳兰湖沿线建设管控,注重赛城湖南岸低影响开发。强调河流治理,推进城区水系整治与景观提升,提升十里河、濂溪河、沙河、截流河、干家河5条贯穿山江湖城的河流景观,做好庐山源流保育与利用,塑造主题性沿河公共空间;提升龙开故道、新开河、蛟滩河3条通江入湖的河口景观,结合城市更新打造城市公共空间。

二是加强历史资源保护与活化利用,彰显城市文化特色。《规划》基于九江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系统梳理九江市历史文化资源,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统筹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持续推进中心城区大中路、庾亮南路、大校场东南(老地委大院)、动力机场4处历史文化街区及南浔铁路九江老火车站、甘棠湖南湖2处风貌区的保护与更新,加强寻阳城遗址考古勘测工作,加快东作门城墙遗址公园建设。以动力机厂、柴油机厂、国棉二厂等为代表,挖掘九江市工业文化,活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沿长江、沿鄱阳湖、环庐山、历史城区、沿南浔铁路等历史文化展示脉络贯通,整合沿线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优化沿线旅游与服务设施组织,营造历史文化展示路线,提炼特色主题,讲好九江故事。

三是加强城市空间秩序管控,挖掘城市空间特色。《规划》完善九江城区空间秩序,通过培育活力繁荣的公共中心体系、构建尺度宜人的城市街道体系、打造市民共享的城市公园体系、塑造特色鲜明的门户节点体系、建立望山见水的景观视廊体系、构建协调有序的高度分区体系来系统优化城区空间形态和设施品质,强化城市可识别性。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风貌品质提升工作,市自然资源局正在按照要求细化工作任务,将此工作项目化,制定《九江市城市风貌品质提升重点项目清单》,包含4大类11中类共计约50个重点项目,根据轻重缓急提出意见、作出规划、分步实施,积极推进九江城市的文化、历史、山水、品质得到全面展现与提升。

3.据了解,《九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历时近4年,如今终于获得省政府的审批,请问《规划》对九江全市整体发展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又将如何抓好落实和实施?

答: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规划》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了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规划》作为九江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市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是开展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编制下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

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定效力,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为确保规划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切实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规划实施工作机制。我们将提请市政府尽快印发和公开《规划》,会同市各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的共同责任机制。规划实施中的重大事项或重大调整,及时按程序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报告。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在规划决策、审议、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管理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和议事决策作用,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地实施。

二是建立完善规划编制体系。我们将依据批复的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根据市委、市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工作部署,全面开展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推进城市绿地系统、绿道体系、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工作,拟于2024年基本完成全市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并推进开展通则式村庄规划编制。

三是健全规划传导管控机制。发挥《规划》在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统领作用,将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空间布局和重大任务,自上而下逐级落实到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中。下级国土空间规划要服从上级国土空间规划,详细规划要遵循总体规划,逐级逐层细化落实管控内容,实现规划有效传导。

四是完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规划编制同步建立了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经依法批准的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都将纳入该系统,形成全市坐标一致、边界吻合、上下贯通、全程留痕、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通过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规划定期评估制度,对城市发展总体趋势进行监测和预警,对实施空间规划的主要措施和配套政策进行评价和完善。

4.前面的介绍中,提到《规划》统筹划定落实“三区三线”,请问划定三条控制线对九江的未来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答:我从下面三个方面简单介绍下:

首先,什么是“三区三线”。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划定“三区三线”,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三区”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其中,城镇空间是指以承载城镇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要素为主的功能空间;农业空间是指以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为主的区域;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的区域。“三线”是指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其中,永久基本农田是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城镇开发边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区域边界。“三区三线”是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内容,是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其次,我市划定的情况。2021年7月,国家启动“三区三线”划定试点工作,九江市作为我省首批2个试点城市之一,由国家专班直接指导调度。在划定过程中,我市严格遵循优先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国土安全的原则,按照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顺序,以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加强与省直部门和市发改、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的对接,通过逐个图斑比对分析,逐个地块核实信息,逐个项目落实位置,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做到现状耕地应保尽保、应划尽划;在确保原生态保护红线总体格局和规模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充分衔接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优化调整生态保护红线;综合自然地理格局、人口变化、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和水资源约束等因素,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确保三条控制线不交叉不重叠不冲突。历经三轮试划和“二上二下”及多次的修改完善工作后,我市划定成果于2022年10月14日获自然资源部正式批准启用。

本次“三区三线”划定,在落实上级下达任务的基础上,充分衔接全市“十四五”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类规划,优化了三条控制线空间布局。在守住国土空间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严守耕地红线、最大范围优化生态保护格局、最大力度解决矛盾冲突问题,为四百多个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项目预留了建设空间。

再次,严格“三区三线”实施管控。按照国家要求,“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经批准后须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作为建设项目用地组卷报批的依据。为坚决维护“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国家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了相关管控要求。在永久基本农田管理上,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确需占用的,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关于重大建设项目范围的规定,并按要求做好占用补划审查论证,补划的永久基本农田必须是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在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上,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项目选址的刚性约束,规范了允许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国家重大项目范围、临时用地涉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要求及9类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有限人为活动的具体类型、办理流程、办理要求等;在城镇开发边界的管理上,充分发挥城镇开发边界对各类城镇集中建设活动的空间引导和统筹调控作用,避免“寅吃卯粮”,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增量空间使用上,为“十五五”“十六五”期间至少留下35%、25%的增量空间。在年度增量空间使用规模上,至少为每年保留五年平均规模的80%。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