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助力节点城市建设 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助力节点城市建设

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魏旦辉    市绿发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把感恩之情转化为奋斗之力 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9场,我的发布主题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助力节点城市建设”。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来宾和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也向一直以来关注九江区域协调发展、支持九江发展改革事业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四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紧扣中央和省工作部署,立足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南昌都市圈等省级发展战略,坚持“融圈入群、向江图强”,迈出了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坚定步伐。

一、紧盯节点城市的目标定位,开创九江发展新荣耀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赋予了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目标定位,这是九江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是九江放大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大抓手,是我们必须担当的责任使命。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定位,齐心协力,铆足干劲,吹响了节点城市建设的冲锋号,以更加担当奋进的姿态,展现出九江更大的作为。一是出台了行动方案。被赋予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目标定位后,我市立即制定印发了《关于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行动方案》,明确把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作为引领和牵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总抓手,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出了6大重点任务和21项具体工作,为节点城市建设描绘了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二是争得了省里支持。推动省政府出台了《支持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若干政策措施》,为九江量身定制了38条政策举措,分别从产业、开放、交通、文旅、生态、民生等6大方面给予支持。截至目前,已经有15条措施超前完成或基本完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三是获得了国家关注。2023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考察江西,首站即来到九江,在讲话中谈到九江联通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充分肯定了九江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这个目标定位,为节点城市建设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做强中游城市群的中流砥柱,打造三省协作新典范

2022年2月,国务院批复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江西、湖南、湖北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级战略,中三省组合成“铁三角”,合力挺起长江经济带“龙腰”,给地处南昌都市圈、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交汇点的九江吹来了东风、送来了支持、带来了希望。

我们积极响应,以推进九江黄冈跨江合作和“通平修”合作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入群”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九江黄冈跨江合作方面,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特别是与隔江相望的黄梅县往来最为密切,坊间素有“一座九江城,半城黄梅人”的说法,早在2000年就开通了九江-黄梅全国首条跨省公交,跨江合作已崭露头角,近年来更是多点开花。一是产业合作迈出新步伐,11月29日,九江经开区与黄梅县政府正式签订了《合作共建小池江北工业园框架协议》,迈出了产业协作共赢的一大步,目前合作园区的绿色印染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即将启动;二是交通瓶颈取得新突破。11月29日,瑞昌市与武穴市签署了《共同推进G220武穴至瑞昌过江通道项目建设合作协议》,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正在快速推进,有望明年一季度正式开工,另外新开至永安、九江至黄梅两条过江通道也在积极推进中;三是公共服务展现新成效。2022年,我们制定出台了《九江市中等职业学校跨江招生实施办法(试行)》,推出跨江职业教育合作新模式;与黄冈、黄石、咸宁签订了《城市公交四方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了四市公交同城化市民待遇。2023年,与黄梅县实现了112个政务服务事项异地通办,截至目前,两地“跨江通办”办件量超过2万件。一江两岸、两岸一体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绘就。

在“通平修”合作方面。修水与通城、平江三县山水相依,是湘鄂赣三省县域合作的排头兵,自2015年三地共同签署《“通平修”合作示范区建设共识》后,合作渐入佳境。一是形成了良性互动机制。近年来,三县先后多次互访,共商合作,签署了《共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次区域合作示范区框架协议》。推动三省发改委联合签订了《长江中游三省“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框架协议》,得到了省级层面的支持。二是编制了工作发展规划。先后委托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和技术经济研究所编制了《“通平修”次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规划》和《长江中游三省“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总体规划》,强化了顶层设计,为三地发展指明了路径,描绘了蓝图。三是取得了多方面合作成果。公共服务更加便捷,三县医保互认互报、公积金互认互贷机制已实施多年,跨省通办已成常态;基础设施更加通达,修水至平江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通修高速、国省道连接升级等区域交通网项目加速推进;文旅融合更加深化,湘鄂赣毗邻地区文旅产业发展联盟累计发售湘鄂赣文化旅游“一卡通”超16万张。今年6月,修水县成功举办了“长江中游经济区‘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首届文化旅游消费季活动”。警务协作更加有效,修水与平江等16个湘赣边县级公安机关共同发起成立警务协作区,签署了《警务协作备忘录》。2022年以来,累计破获流窜盗窃、跨区域贩毒等案件13起,抓获嫌疑人18名。生态联防联控更加紧密,2020年8月,修水与平江签订《湘赣边区域河长制合作协议》,建立了汨罗江和修河联防联控保护机制。

三、做实南昌都市圈的关键支撑,谱写昌九一体新篇章

南昌、九江同为西汉灌婴所筑,是一对孪生兄弟,也是全省最为发达、联系最为紧密的经济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昌九工业走廊”。2018年7月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上,又提出“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近30年的时间跨度,九江一直和南昌绑定在一起。从始至终,省委、省政府都把昌九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

“十四五”以来,九江积极“融圈”,昌九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双城变同城的美丽愿景正逐步变为美好现实。一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昌九高速四改八建成通车,昌九高铁快速推进,预计2027年建成投运,G105西移改线(昌九大道)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在永修至南昌城际公交的基础上,新增开行共青至南昌、西海至南昌两条城际公交线路,都市圈互联互通更加便利。二是公共服务提质增效。2014年昌九率先取消两地移动漫游,拉开了昌九公共服务一体化序幕,截至目前,昌九两地已经实现了两地社保、公积金、异地就医等领域高频事项的一网通办,两地群众基本实现了共享同城化市民待遇。三是合作领域再上台阶。今年7月,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李红军率南昌党政代表团来浔考察,签署了《深化昌九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产业协同发展、交通互联互通、生态共保共治等9大领域深化合作。积极促成了永修县与青云谱区缔结结对合作关系,开启了两地在党建、宣传、文旅、交通、民生等十个领域的联动协同。四是全力支持赣江新区建设。把赣江新区当做昌九一体的前沿阵地,完成了新区统筹区、直管区范围的划定及直管区人员机构及相关社会管理职能的全面移交。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支持赣江新区激发活力增强实力若干措施的工作要点》,提出了12项支持举措,并与南昌市、赣江新区建立起常态化对接机制。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九江发展进程中极具荣光、极为难忘的一年。接下来,我们将抓紧抓实总书记首次亲临九江这一历史机遇,知恩感恩、知责尽责、知重负重,紧扣节点城市目标定位,聚焦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实践路径,拿出更大的决心、更扎实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全力推动九江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更大作为,助力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迈出新的更大的步伐。



答记者问


1.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了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的总体部署。这里面,无论是区域性航运中心的打造,还是区域间合作协调发展,都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市发改委作为全市基础设施攻坚行动的牵头部门,请您简述下开展基础设施攻坚的重点目标举措。(市发改委总经济师胡小驰回答)

答:感谢您的提问。开展基础设施攻坚行动,是贯彻市委、市政府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决策部署,补齐我市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的重要举措。市发改委作为基础设施(交通)攻坚行动的牵头单位,我们会同各地各部门立足实际,着眼长远,重点围绕四个方面梳理、谋划、推动了70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一是推动一批补短板的铁路项目。重点推动昌九高铁建设,全面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加快庐山站高铁站房建设,推动共青东站、庐山南站尽早开工。深入开展长九、九池等铁路项目前期研究工作,提高市域铁路覆盖率,夯实九江铁路枢纽地位。

二是推动一批强基础的公路项目。在深化区域交通一体化衔接方面,谋划推动一批过江过湖通道,并以联网、补网为重点,推动城市内部瓶颈路段改造提升。进一步健全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启动一批互联互通高速项目,力争到2025年末,全市运营与规划建设的高速总里程达1000公里,初步形成“七纵四横三联”网格状高速公路网。

三是推动一批增优势的港航项目。围绕打造区域航运中心,重点推进上港码头二期、城西安信物流码头、湖口银砂湾综合码头等一批项目建设。优化集疏运体系,开工建设一批疏港铁路和疏港公路,打通公铁水联运衔接的“最后一公里”。到2025年基本实现九江港主要港区“公铁水”有效衔接,让更多货物在九江实现集并和分拨。

四是推动一批利长远的航空项目。着力提升民航机场的经济社会服务能力,适时新增庐山机场航线航点;加强机场货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瑞昌等地通用机场项目,打造以民用运输机场为骨干,基地型通用机场为节点,一般通用机场为补充的机场网络格局。

下一步,我委将紧盯项目、主动担当,以基础设施攻坚行动的优异成绩,为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2.11月29日,2023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协同发展座谈会顺利召开,会前经开区与黄梅县签订了《合作共建小池江北工业园框架协议》,请介绍下合作的背景及协议的基本情况,并展望下未来的合作预期。(九江经开区经发局局长李启林回答)

答:感谢您的提问。

一是合作背景。2021年9月,在武汉召开了首届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三省党政主官的共同见证下,九江、黄冈、黄石、鄂州四市政府联合签署了《关于深化跨江合作推进区域融合发展的框架协议》,协议中提出探索采取飞地经济、联合共建、委托管理等方式推动产业协同互补发展,其中就提到了建设九江江北工业园。在2023年6月8日,叶建春省长率队访问湖北,期间再次提出了小池与九江经开区合作共建飞地产业园事宜。在此背景下,2023年11月29日在南昌召开了长江中游三省主要领导座谈会,会上九江经开区和黄梅县共同签署的《合作共建小池江北工业园框架协议》。

二是协议基本情况。一是建设专业园区。将小池江北工业园作为双方产业合作平台,确定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链定位,共同将“九江经开区小池江北工业园”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示范园区。二是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围绕化纤面料及绿色印染、光通信新材料、临港物流等主导产业,建立协同招商机制,推动招商活动共办、资源信息共享共同招引符合条件的产业项目落户小池江北工业园。三是形成共建机制。成立产业协作指导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小池江北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导入中的重大问题和具体工作协调,推动重大合作事项纳入双方省市支持范围,共同争取支持合作园区建设的政策和资金。

三、未来合作预期。未来九江经开区将与黄梅加强协调互动,优势互补,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充分利用好小池江北工业园各项良好要素,推动绿色印染、临港物流等主导产业及优质项目导入小池江北工业园,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合作共赢,开起新征程,构建新格局。真正使“九江经开区小池江北工业园”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示范园区。

3.永修县作为我市融入南昌都市圈排头兵和先遣队,2022年青云谱区和永修县形成一对一结对合作关系,请简述下目前一对一结对合作的主要做法、工作成效及下步打算。(永修县发改委主任吴传明回答)

答:感谢您的提问。永修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市“做强做优南昌都市圈”的指示精神,2022年6月,永修县政府和南昌市青云谱区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两地战略合作,推动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一是党建联创。围绕做实做细党建工作,两地开展了基层党建实地学习交流、组织座谈,共同打造党建工作特色亮点。二是宣传联合。双方联合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在新闻外宣、新时代文明实践相互合作交流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网信、意识形态、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互学互鉴。三是招商联动。两地招商项目实现信息共享,宣传互通,邀请青云谱参加了永修举办的2023年硅橡胶生产及应用技术高级培训会及项目信息共享座谈会等。四是旅游联线。今年3月,两地联合在南昌主办了“花漾永修 欢迎您游”主题推广活动,活动现场两地还就非遗、文创、特色农副产品等旅游商品进行了展示展销。五是产品联售。今年6月,永修参加中国南昌国际龙舟赛南昌都市圈商品展,安排专人组织永修东坡肉、畲家米酒等特色农副产品参展,并有鑫农康、云山甲鱼等农产品成功进驻青云谱部分超市。

下一步,两地将继续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持续精准发力,推动两地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促进双方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附件:
  • 隐私声明
  • 主办:中共九江市委 九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九江市数字经济发展中心

    ICP备案编号:赣ICP备1900723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4000043

    公安备案号:36040202000107        联系方式:Webmaster@jiujiang.gov.cn

    -->
    点击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