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攻坚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共青城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共青城市文旅攻坚行动新闻发布会主发布词
(共青城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统战部部长 许巨峰)
主持人好,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三大攻坚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并介绍共青城文旅产业发展情况。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共青城市,向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共青城文旅事业的关注、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共青城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北倚庐山,东邻鄱阳湖,是国家级赣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羽绒服装名城、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共青城也是一座创新创业之城、青春活力之城、绿色生态之城。1955年,98名上海青年志愿者响应党的号召来此垦荒创业,几代共青人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用青春和汗水在鄱阳湖畔的荒滩野岭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建起了一座新城,成为鄱阳湖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2023年以来,共青城全面落实九江市“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部署要求,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思路,聚焦“333”实践路径,扎实推进文旅攻坚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个“3”:就是聚焦三大文旅品牌。一是低空文旅品牌。共青城高标准打造了全省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率先建成全省首个市场化运营、环鄱阳湖首个A1类跑道型通用机场,逐步丰富低空文旅小镇业态,致力建设全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全、体验最佳的青少年航空研学科普基地和航空特色主题乐园,成为全省航空文化的展示窗口。目前的飞行体验、空中游览、飞行培训等项目如火如荼,短短几个月就接待体验飞行1860人次,飞行时间累计1300余小时。经批准开通了共青城--庐山、共青城--庐山西海两条观光航线空域。二是垦荒文化品牌。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以共青垦殖场旧址为核心,盘活旧址遗存,精心打造共青垦荒文化体验园,集红色教育、垦荒体验、文创开发、团建培训等功能于一体,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3年10月以来,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三是青年文旅品牌。以17所大中专院校学生为重点,以共青科教城为依托,以节会为媒,以活动聚势,做强做特青年文旅市场。富华山旅游区开园当天青年聚贤营就吸引了游客5万余人次。打造了“青春不夜城”,激活“大众化、接地气”时尚消费,开市六个月以来,吸引消费人群超60万人次。举办了大学生艺术节、青春音乐节、新春灯会等活动,越来越多的青年关注共青城、做客共青城、爱上共青城。
第二个“3”:就是聚焦三条精品线路。由点串线,以线带面,推动各景区景点联动发展。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主要围绕共青城市博物馆、共青垦荒文化体验园、烈士纪念园等景点,打造红色精品线路,开发红色文创产品,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人文历史的力量。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主要依托江西生态文明展示馆、鄱阳湖物理模型基地、钱学森航天博物馆、六大城市公园、42公里马拉松赛道等,开发了一批生态科普和体育休闲项目,景区、绿道、公园成为了网红打卡地。乡村精品旅游线路以潘家湾研学基地、金牛生态园、二十九度公社、陌上花开等乡村旅游点为主体,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持续擦亮田园牧歌底色和人间烟火气色。
第三个“3”:就是聚焦三项融合提升。一是农旅融合。打造了草莓、葡萄等特色采摘体验基地,举办了生态杨梅节、油菜花节等活动,推动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快速发展。提升共青板鸭、共青龙虾等美食品牌,评选了十大名店、十大名菜。二是文旅融合。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设计垦荒系列文创产品,编排了《共青 共青》《共青颂》情景剧和《她在寻找自己》话剧,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三是工旅融合。重点推进了服装小镇、羽博中心、京飞无人机等项目,举办羽绒服装周、无人机飞行表演等,着力发展工业旅游,做活“文旅搭台、经贸唱戏”。
下一步,共青城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九江市“三大攻坚行动”的部署要求,不断丰富文旅新业态、新场景,为九江打造区域文旅中心贡献“共青力量”。
一是聚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富小新”水上乐园、“华小丫”无动力乐园、南湖帐篷客、南湖文化街区等项目建设。强化环庐山空中游览项目宣推力度和运营管理,筹划开通共青城-井冈山、共青城-黄山两条短途航线。以富华山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大力实施一批配套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加大文旅项目招商力度,以项目带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聚力文旅IP打造。结合资源禀赋和文旅特色,对接专业团队,创新宣传营销模式,线上线下同时发力,进一步唱响低空、垦荒、青年三大文旅品牌,打造文旅IP,全面提升共青城文旅美誉度、知名度。
三是聚力活动造势。常态化举办长江经济带(九江▪共青城)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中国青年企业家发展峰会、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会活动,提升共青城文旅热度。推出“共青城市文旅消费季”“大学生青春主题游”活动,通过旅游推广、文化演出、媒体宣传、图片展览,让游客感受共青城市的魅力。
答记者问
问题一:据了解,现在很多人到共青城去乘坐飞机、热气球、滑翔伞、动力伞等,体验低空飞行,可以说共青城低空文旅产业正在悄然兴起。请问接下来共青城在发展低空文旅这块还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和政策措施?
答: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眼下,“低空经济”“空中旅游”成为热词,越来越多的地方正抢抓风口,争相布局这条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共青城依托低空经济产业园、通用机场、低空文旅小镇,大力发展低空文旅新业态。我们建设了航空文化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包括游客中心、飞行营地、2栋室内飞行空间、房车营地和露营基地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滑翔伞、三角翼、风洞等极限飞行运动体验。目前,已落户了翱翔星云、中航通飞、空中未来等十余家企业,低空文旅初现效应,低空经济初具规模。下一步我们计划:一是推进低空旅游立体交通建设,并在共青城低空文旅小镇开通eVTOL空中游览航线。二是适时举办科技部无人机遥感比测大会、飞来者大会、航空嘉年华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赛事赛会。三是打造应用场景,探索开发航拍航摄、空中游览、无人机编队表演等文旅消费场景,让游客既有看头更有玩头。四是争创全国青少年研学基地、全国航空文化科普基地及国防教育基地等“国字号”实践场所,让低空文旅成为共青又一张闪亮的“名片”。
共青城高度重视低空文旅产业的发展,围绕发展低空经济、壮大低空文旅,我们制定了《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出台了《共青城市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给予“真金白银”扶持和保障。比如说,我们组建50亿元的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落户低空小镇的文旅项目实行三年培育期,在此期间,对项目运营方购置全新设备达到300万元以上,按照新设备投入的10%予以补贴;对租用飞行营地的文旅项目,前两年按实际缴纳租金给予等额补贴。针对吸引低空专业人才方面,出台了专门的政策,让企业汇聚、人才汇聚、资源汇聚、市场汇聚,提高共青低空文旅的竞争力。
问题二:我们知道,共青城是由垦荒创业而来的城市,垦荒文化是共青城独特的印记。请问共青城在运用垦荒资源,推动垦荒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答: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为了深入推动垦荒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我们主要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度挖掘垦荒文化。我们注重收集整理老垦荒队员等亲历者口述资料和重要事件回忆录,计划出版《报纸里的共青记忆》、《刊物里的共青记忆》、《共青城之歌》等文史资料。以共青垦荒文化体验园为舞台,采用垦荒场景再现、年代情景剧展演等方式,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垦荒文化,体验“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内核。聚焦垦荒主题,开展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适时举办“垦荒文化”座谈研讨,策划复排一台“垦荒文化”特色演艺节目,筹划开展纪念上海青年志愿垦荒70周年系列活动。深化南北共青合作,在农、商、文、旅四个板块“合作破题”,打造南北共青友谊示范区。
二是着力搭建文旅载体。围绕耀邦陵园、共青城市博物馆、共青垦荒文化体验园,推出“重走垦荒路”体验路线。启动实施博物馆数字化改造提升项目,增强游客的沉浸式体验感;结合富华山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丰富上海记忆1955主题风情街业态,在一代“海派青年”故事里弘扬创业精神,唱响“与青春、共富华”的口号;进一步加大对共青垦殖场等垦荒旧址的保护力度,在开发建设垦荒文化体验园“棚友之家”主题酒店的基础上,配套开发建设垦荒主题民宿,研制垦荒系列菜品,让游客走进垦荒岁月,重温垦荒生活。
三是持续丰富研学培训。2023年,省内部分高等院校约1200名学生,分6期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红色共青行”活动,忆峥嵘岁月、寻垦荒记忆。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赣江新区垦荒展示馆作用,积极承接大中小学生研学培训,持续探索(博物)馆(学)校合作思政教育基地模式,开发“共青精神的内涵与传承”红色课程、“垦荒创业再出发”现场教学课程,打造青少年红色研学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