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精神 生生不息”——纪念第77个 “世界红十字日”暨“红十字博爱周”活动 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人道精神   生生不息

——纪念第77个“世界红十字日”暨“红十字博爱周”活动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九江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  崔杰)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年恰逢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20周年,我们即将迎来第77个世界红十字与红新月日,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九江市红十字会向全市的红十字工作者、志愿者、会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也向关心支持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更要感谢在座各位为红十字人道文化的传播所作的不懈努力!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红十字会的精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全市红十字会牢牢把握职责定位,扎实推进重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九江市红十字事业发展状况

    红十字会担负着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参与推动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和遗体器官捐献,组织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红十字青少年工作。2023年,市县两级红十字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推动我市红十字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较好地发挥了党和政府在人道工作领域的助手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是推动党建引领事业取得新发展。九江市红十字会把党建工作融入“三救”“三献”业务工作方方面面,通过加强党建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以“党建红”引领“人道红”,通过强化“自身红”、扩大“志愿红”、用好“江小红”,推动“服务更暖心”工程,以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成效推动党建与业务的“良性循环”,赢得群众对红会工作的“正向反馈”。为建设“一个美好家园”作出红会贡献,形成了颇有成效、颇具影响的“益起红”党建特色品牌,获九江市直机关优秀党建品牌。

    二是推动应急救援取得新突破。积极推进储备库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并按照国家2级库标准打造了1个应急物资储备库。2023年,全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伍共参与救援、防灾减灾等各类志愿服务102次,开展了19次专业培训,26次应急救援演练,并连续10年开展江河湖畔边防溺水值守,全市红十字志愿者夏季防溺水值守巡防累计超6万人次,共成功挽救11名溺水者,值守区域内无一人溺亡,市红十字救援队“水美家安”志愿服务项目连续两年荣获全省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大赛一类项目。

    三是推动应急救护实现新发展。大力开展救护师资等级认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推广使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在身边·红十字应急救护平台”,推进应急救护培训五进(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2023年共开展360余场相关活动,培训了应急救护员1.7万名,普及救护知识和技能19万余人,新增救护师资41人,在人流量大的政务服务中心、火车站、体育馆等公共场所新增自动体外除颤器(AED)89台,在市、县两级红十字会分别设立了AED远程监控管理平台。

    四是推动人道救助实现新跨越。2023年,按照党政所需、群众所盼、红会所能的要求,全市红会系统在乡村振兴、大病救助、助学助困等人道救助方面,筹集和发放捐赠款物8400多万元,打造了27个公益服务项目,受益群众10万余人,不断加大人道服务力度,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五是推动“三献”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各级红会主动适应人民群众求健康、求安全、求幸福的新需求,围绕政府所需、群众所盼、红会所能,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宣扬造血干细胞捐献和遗体器官捐献的新风尚,我市“三献”事业呈现良好上升趋势。截至目前,全市造血干细胞入库已完成7623人份,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47例,遗体器官登记志愿者18459人,实现遗体捐献64例、器官捐献86例、角膜捐献38例,挽救了248名器官衰竭患者。

    六是“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建设有提升。开展“文明实践+红十字”工作,搭建生命教育“五送”志愿服务平台,推动全市各级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三献”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社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做优做强“水美家安”“平安护夏”“红暖浔城、救护微课”等优秀志愿服务品牌。按照“建设标准化、服务常态化、管理规范化、工作特色化、共享长效化”要求,累计发展基层组织423个,建设基层阵地219个,建成红十字服务窗口、服务站点123个。

    我会将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作为红十字会人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持续推进全市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九江市红十字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红十字博爱周”期间活动安排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省红十字会的统一安排,我市红会系统将于第77个世界红十字日来临之际启动以“人道精神 生生不息”为主题的“红十字博爱周”系列活动。此次新闻发布,也是我市“红十字博爱周”活动的启动仪式。

    “红十字博爱周”期间,全市红十字会系统上下联动、形成合力,聚焦主责主业,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人道服务和宣传纪念活动,推动红十字会“三救”“三献”核心业务惠及更多困难群体,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红十字人道救助行动,在全社会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讲好红十字故事。

    一是全面开展红十字宣传联动活动。“5·8世界红十字日”当天,联动全市相关部门单位,综合运用主题海报、主题视频、宣传标语、知识普及、项目推介等宣传方式,全方位营造宣传氛围,实现全城联动、千屏万次。

    二是认真开展人道资源动员活动。“5·8世界红十字日”期间,组织全市红十字会系统参加江西省“建设‘博爱家园’助力乡村振兴”网络众筹项目大赛,全面提升“博爱家园”品牌影响力。

    三是精心开展红十字成效发布活动。聚焦“三救”“三献”主责主业,举办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示全市红会系统围绕中心大局开展人道救助、积极关心群众的工作举措和成效。

    四是集中开展公益信息普发推送活动。在“5·8世界红十字日”当天,联合三大运营商,向全市市民推送红十字公益短信,着力提高红十字宣传的覆盖面,营造红十字人道文化强大宣传声势和良好舆论氛围。

    五是继续开展红十字公益专版展示活动。“5·8世界红十字日”期间,在《九江日报》上刊发红十字人道公益主题专版,广泛宣传“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六是积极举办红十字访谈解读活动。“5·8世界红十字日”期间,在九江交通广播开展一期专题访谈,为市民解读红十字会“三救三献”人道工作举措,回应社会关切。

    七是深入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活动。在校园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和中小学生防溺水培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升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在机关、社区、企业组织开展公益培训、持证培训活动,普及应急救护、防灾减灾知识,营造“关爱生命、救在身边”的良好氛围。

    八是大力开展志愿者上岗行动。充分发挥广大红十字志愿者作用,积极发挥博爱家园、红十字生命教育示范基地、红十字救护站等各类阵地平台功能,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普及、人道救助、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宣传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志愿活动。

    九是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两微一端”平台专栏和“江小红”宣讲团作用,将普法工作与红十字人道服务相结合,广泛开展宪法、民法典、红十字会法、《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和《江西省红十字会条例》等宣传。

    各县(市、区)红十字会还将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纪念活动,希望社会各界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关注和参与我们的活动和项目,积极投身公益,共同汇聚全社会的温暖和力量,让人道精神在九江大地上生生不息,为建设“一个美好家园”贡献更多的红十字力量!


答记者问

    问题1:请问AED设备的作用是什么?现阶段九江市AED投放情况如何?

    答: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自动体外除颤器(简称AED)它能够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并判断是否需要电击除颤,是一种易于操作的急救设备,适合经过培训的非专业医疗人员使用。在心跳骤停时,利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可以最大限度的有效制止心源性猝死,为院内抢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截至目前,全市红会系统在学校、火车(汽车)站、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投放AED 153台,同时,积极组织投放单位及周边群众开展应急救护员培训,切实做到遇到突发情况时,附近有设备、有应急救护员,并能第一时间进行施救,极大地提高了全市公民出行安全。

    2024年,全市红会系统将继续扩大AED投入量,预计10月底前再投放101台。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问题2:请问市红十字会针对白血病患者有哪些救助项目?

    答: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年龄在0-18周岁确诊为“白血病”的九江户籍儿童,可在我会申请“小天使基金”和“白血病儿童救助金”项目救助。

    “小天使基金”项目,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为救助贫困家庭的白血病儿童设立的专项公益基金。凡0-18周岁确诊为“白血病”的中国籍儿童均可申请,此项目需在户籍所在地申请。对无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或需要移植但尚未实施移植手术的白血病患儿每人一次性资助3万元;对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白血病患儿每人一次性资助5万元;患儿在获得3万元资助款后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补充一次性资助2万元。

    “白血病儿童救助金”项目,项目资金来源于市红会募集的爱心善款,救助对象为0-18周岁确诊为“白血病”的九江户籍儿童,每人一次性资助人民币10000元,凡申请“小天使基金”项目资助的同时,视同申请该救助金,不需另行申报。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问题3:孙超先生,您好。听说您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请问您当时有什么感受?

    答:谢谢您的提问。捐献造血干细胞那天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我践行了加入中华骨髓库时的承诺,用自己的爱心帮助了患者,我感到非常幸运和自豪。2021年,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德安县红十字会在高塘乡组织了一次集中无偿献血活动。我和同事都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这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进行无偿献血。献血过程中,我详细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后,我就响应县红会的号召,自愿成为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者,随时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

    最初我误以为造血干细胞捐献会对身体有伤害,心里也有些打鼓,但当时我觉得,就算会有一定程度的损伤,这件能救命的事情我也一定要去做。后来经过翻阅权威资料以及红十字会同志的详细介绍,我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是一种可再生的细胞,通过外周血进行采集,和无偿献血一样,对身体并没有什么损伤。

    加入中华骨髓库并不等于可以捐献。目前造血干细胞捐献配型成功的概率为万分之一甚至是几十万分之一,每位志愿者在入库后会有几个月、几年甚至是更漫长的等待期。而我非常的幸运,捐献一年左右的时间,2023年年初,我就接到了省红十字会的意见征询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电话询问我是否愿意捐献时,我当时没有丝毫犹豫就爽快地答应了。放下电话后我心情既激动又很忐忑。激动是因为自己第一次献血、加入中华骨髓库才1年多一点的时间就能与患者初次匹配成功。不仅能为患者及家属带去一丝希望,如果成功捐献的话也能为患者的生命“续航”。忐忑是因为目前只是初次匹配成功,后续还要经过体检、高阶筛查,也要视患者的身体情况而定,同时也担心因为自己的体检结果异常而不能进行捐献。在认真完成好手头工作的同时,平时更加注重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锻炼身体,终于在市、县红十字会的帮助下,积极配合完成了高分辨检测及体检工作。经过一系列血样采集、体检,我的血样与这位白血病患者高分辨配型成功。去年8月9日,经过5天动员剂的处理,熬过身体的不适,采集的256毫升造血干细胞,为远方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火种”,在南昌成功完成捐献。我成为全省第3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全市第42例,同时接过德安县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生命接力棒,成为德安县第3例。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单位和家人,是他们让我能够无忧地踏上捐献之行,感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我的精心照料,感谢红十字会给了我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谢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