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攻坚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港口航运管理局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牢记嘱托显担当 攻坚之年谱新篇
九江市“港航基础设施(交通)攻坚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市港口航运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卢作林)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见面,欢迎大家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港口航运管理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市港口基础设施攻坚行动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市港口航运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弘扬伟大抗洪精神,紧紧围绕全市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目标和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重点,聚力打造区域航运中心,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港航基础攻坚行动取得新实效、实现新跨越、展现新担当,迈出新步伐。
一、夯实基础,港口能级进一步提升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引领,大力推进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全市共推进港口项目13个,完成投资超25亿元,建成了全省首座万吨级码头——国家能源集团九江发电有限公司煤码头、全省首座5G智能码头——赤湖公用码头和全省最大单体码头——瑞昌港区金丝港作业区码头,有序推进一批规模以上港口项目——城西安信物流码头、湖口银砂湾综合码头以及彭泽泽诚公用码头等项目建设,九江港货物吞吐能级得到大幅提升。
二、科学布局,港口功能进一步完善
以打造区域航运中心,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重点,完善港口功能布局。推动港口企业合作运营,九江港城西、红光两大集装箱码头实现一体化运营。长江九江港游轮始发港资质申报成功,为助力打造区域文旅中心迈出坚实一步。强化港航数字化场景应用,优化九江智慧港航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九江港集装箱码头实时动态监测平台,稳定运营九江口岸查验综合平台,有效提高了港航工作效率。
三、畅流通道,航运服务进一步优化
为满足企业需求,服务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水运物流效能,大力发展水水联运,与沿长江港口合作,开通了11条航线,与省内港口合作,开通了5条航线。大力发展铁水联运,九江港铁水联运到、发站点增加到27个,实现省内全覆盖,省外延伸至湖南、贵州、湖北、河南、福建等地区。通过“海-江-铁多式联运”模式,进一步畅通了九江港进口粮食集疏运体系。联合长江中游港口,先后开通九江-日本、九江-东南亚国际直航,有效提高了九江港国际物流服务能力。
2023年九江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同比增长11.23%,再创历史新高。为九江港货物“大进大出、快进快出、优进优出”提供了强大的坚实基础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大港口、大水运、大通道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港航发展新格局,全力推动港航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大力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强枢纽互联,构建水陆空运输无缝对接、“公水铁”多式联运的现代运输体系。推动城西铁路专用线稳定运营,推进红光港区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提升水铁联运能力,助力降低物流成本。
二是加快港口水运项目建设。大力推进15个续建、新建、改扩建港航项目,持续完善港口功能资质,畅通红光综合码头危化品物流通道,加快彭泽港区集装箱危化品堆场建设,增强港口吞吐能力和竞争优势。
三是加快航运物流通道建设。高质量开行“沪浔快航”,加强与省内港口及铁路场站衔接,做强铁水联运;加强与长江沿江港口合作,完善九江港沿长江航运物流通道;加强与宜春、吉安等地港口联动,做强省内五河一湖水水联运,强化九江港“江海直达、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物流服务能力。
风起扬帆正当时,凝心聚力再出发。以加快建设区域航运中心为着力点,全面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加快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贡献港航力量。
答记者问
问题1:请介绍下港口基础设施取得的主要成效,下步如何推进港口设施建设?
答: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港口航运工作的关心支持。
近年来,九江港持续优化港口布局、夯实港口基础建设,加快水运通道升级,增强货物“大进大出”能力、“快进快出”效率、“优进优出”水平,助力九江港货物吞吐量屡创新高,202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亿吨。主要取得如下成效:
一是港口吞吐能力实现大幅增长。截至2023年底,九江港年设计通过能力突破2亿吨,较5年前实现了翻番;集装箱码头吞吐能力突破100万标箱,较5年前的35万标箱,实现了近两番的增长,九江港码头吞吐能力的提升,为货物“大进大出、快进快出、优进优出”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撑。
二是码头建设实现规模化大型化。为充分发挥水运低成本、大运能优势,充分集约科学利用港口岸线资源,全力推进大型规模化码头建设,5年来,共建成码头泊位43个,长江段建成泊位27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个,5000吨级泊位24个、3000吨级泊位2个,全部为深水岸线泊位;鄱阳湖区建成的16个泊位均为2000吨级。
三是港口配套设施功能逐步加强。为服务过往船舶,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船舶锚地的建设,建成投用了湖口永和洲锚地,彭泽棉洲圩锚地也已完工即将投入使用。进港最后一公里通道得到进一步完善,城西港区铁路专用线建成并投入使用。完善水上环保项目建设,建成了湖口洗舱站、LNG加注站、船舶污染物接收站等项目,港口岸电设施实现全覆盖。
四是智慧港口建设实现良好开端。推进九江港航大数据中心建设,深化港口间数据共享,实现了与上海港,泸州港,南昌港,舟山港,南京港、重庆港等信息互联互通,数据交换成员达19家,港航数字化场景应用达15个,港航数字底座不断夯实,数智化赋能效应逐步凸显,智治港航和智服企业能力不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三大攻坚行动”任务目标,始终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
一是推动港口基础设施适度超前。重点推进大型公用码头建设,长江段着重推进万吨级、智慧化、绿色化码头建设,推进城西多用途码头、彭泽恒晋码头等万吨级码头建设,统筹长江港区及鄱阳湖港区协调发展,着力推进符合条件的老码头升级改造。
二是进一步完善九江港港口功能。围绕打通我省危险品集装箱水运出口通道,推动红光集装箱码头增加危险品作业资质、在彭泽港区建设危险品集装箱堆场。推进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建设,使得进口水果可以直达九江。推进红光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扩大港口服务范围。
三是做优服务助力港口项目建设。聚焦港口项目建设需求,精准服务,创新突破,不断优化服务链条,健全服务渠道,为港口项目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立体式服务环境,加快打造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推动九江港“江海直达、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能力登上新台阶,朝着建设长江流域强港的目标不断奋进。
问题2:能否具体介绍下九江口岸扩大开放瑞昌港区和彭泽港区工作?其对我市发展有何意义?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港口航运工作的关心支持。2019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九江口岸扩大开放瑞昌港区和彭泽港区。在国家、省级口岸职能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市全力推进口岸扩大开放工作,于2023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今年2月交通运输部已发布开放公告。
一、主要措施
一是围绕项目要求通力协同合作。我市把口岸扩大开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省里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成立了工作专班,上下同心,协调推动九江口岸扩大开放。
二是围绕港区抓实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对照国家标准,逐条逐项配套完善码头基础设施。建成4个5000吨级兼顾10000吨级集装箱泊位;建成两栋综合办公大楼和一处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的堆场。
三是围绕口岸实现设施共享共用。为实现口岸资源集约利用,按照共享共用原则,口岸旅检大厅内划定候检区以及边检、海关查验区;瑞昌港区、彭泽港区和城西集装箱码头签订H986共享共用合作协议;彭泽港区与瑞昌港区共享共用国际直航船员换班功能设施。
二、意义
九江口岸是江西省唯一通江达海的一类水运口岸。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加快打造区域航运中心,离不开口岸的支撑和助力。
一是九江口岸“一港五区”实现全部开放。九江港口岸扩大开放瑞昌港区和彭泽港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九江港口岸“一港五区”实现全开放、全贯通,九江港口岸开放码头由6增至8,进一步凸显九江开放区位优势。
二是更深融入国际运输大通道。口岸扩大开放后,可通达国际直航码头的增加,丰富了外贸企业货物进出物流通道选择,提高了货物运输效率。通过构建以国际直航为核心的口岸多式联运体系,使九江乃至全省更深地融入国际运输大通道,密切了与国际经济的联系。
三是助力口岸经济发展。九江口岸扩大开放瑞昌港区和彭泽港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是我市启动新一轮“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打造区域性物流集散枢纽和商贸中心”改革发展举措的先手棋,为建设区域航运中心提供有力支撑,为九江乃至全省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提供更大空间。
问题3: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构建水陆空运输无缝对接、‘公水铁’多式联运、通关贸易一体化的现代运输体系”。作为港航管理部门,请问我市在构筑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方面有什么工作成效和举措?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港口航运工作的关心支持。近年来,我市从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出发,立足区域航运中心“江海直达、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功能定位,着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实现大宗货物“大进大出、快进快出、优进优出”。
一是完善水水联运。不断织密省内水路运输新航线,引导“赣货浔出、入赣浔进”。在省内,为解决赣江枯水期运力短缺、航班密度不够,丰水期船舶舱位闲置的问题,去年底,我们推动了昌九小支线航线运行。今年4月9日,九江港-上饶鄱阳角子口航线开通,九江港集装箱船舶首次进入信江流域,为促进我省水运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沿江,今年2月,九江港牵手万里长江第一港——云南水富港,水富-九江集装箱直达航线首航,为云南腹地及周边地区货物经九江港中转后快速运抵长江中下游提供了便利。另外,今年1月,九江-安徽蚌埠直达航线开通,标志着九江港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淮河流域。目前,九江港始发集装箱班轮航线16条,辐射地区到达江苏、浙江、上海等21个省份。
二是发展铁水联运。加强与赣州国际陆港、南昌向塘陆港、新余等场站连接,健全省内铁水联运通道;支持矿石、粮食等大宗货物在九江港“散改集”水铁联运,发展“海进江”免翻坝通道;引导大宗货物往来在九江港水铁转换,建设中部物流通道。九江港水铁联运方式辐射西南、西北、东南地区,始抵的省内外铁路站点达到27个。
三是大力推动“陆改水”“散改集”。“陆改水”是指将集装箱货物通过陆地直接运输到上海港的物流方式转变为通过水路运输到上海港。九江港大力推动我市及周边企业货物从公路运输改由水路运输至上海港,有效地为企业节约了物流成本。
“散改集”即将传统的散货运输调整为集装箱运输,将货物由整体承运升级为以集装箱为单元的标准化运输。“散改集”将提高企业货物到货时效预期,降低了货物在运输过程和转运环节中的损耗,卸货后的空箱流转畅通了九江市航运物流的“微循环”,也为下一步拓展多式联运业务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