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攻坚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瑞昌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奋力在打造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当先锋

——瑞昌市“制造业攻坚行动”主发布词

(瑞昌市委常委、副市长  高阔)

先生们、女士们,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感谢社会各界一直以来对于瑞昌和瑞昌社会经发发展给与的关心、关注和支持。根据九江“三大攻坚行动”统一安排,今天由瑞昌市就制造业攻坚行动进行新闻发布,我们的发布主题是:“奋力在打造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当先锋”。

近年来,中央、省、九江市高度关切、高位推进制造业发展。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亲临九江,提出了“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江西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省委书记尹弘同志明确指出瑞昌要发挥沿江临港区位优势,聚力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着力打造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文华书记多次要求,瑞昌要以向江图强为根本路径,壮大临港先进制造业。在九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瑞昌全力开展“三大攻坚行动”,下面我重点介绍在推进三大行动中取得成效和下步工作计划和打算。

1.坚持聚势成链,项目招引出新出彩。我们对标省“1269”行动计划、九江“9610”工程和“三大攻坚行动”的具体要求,2020—2022年度,瑞昌连续3年荣获全省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一是主导产业加速集聚。瑞昌坚持以“3+N”主导产业为重点招商方向,做大产业总量和规模。今年以来,我们已签约制造业项目43个,签约资金202.9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个,“50”项目2个,“20”项目1个,优强项目3个。我们在聚焦主导产业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光电信息产业项目25个、木业家居产业项目6个、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项目8个,三大主导产业项目占比达到88%以上,同时,电子信息(光电)产业集群获评省级产业集群。二是招大引强有序推进。我们紧盯优强项目招引,今年以来,我们招引了投资50亿元的上市公司国泰集团HR项目、投资15亿元的上市公司特变电工新能源项目、投资20亿元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申隆锌业新材料项目。目前,我们还在积极对接中广核上海电气投资65亿元的绿色甲醇项目,以及江西九江本土上市的德福科技投资20亿元,3万吨电子化学品项目。与此同时,我们很多重大项目“二期现象”非常明显,比如,理文化工新上技改、瑞华智能新上充电站配套设施、瑞显科技新上液晶显示智能绑定等项目。三是平台承载能力增强。我们深入推进经开区的体制机制改革,瑞昌经开区的调区、瑞昌化工集中区的调区扩区都已得到了省政府的批复,我们新增化工用地5000余亩。同时,我们瑞昌的口岸在去年的11月21日,获得了国家的验收,瑞昌港可以直航全球各地,标志着瑞昌开启了“口岸新时代”。

2.坚持强筋壮骨,项目建设见行见效。以“3+N”产业体系为主导,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火热局面。一是项目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充分发扬“马上办”精神,将94个重大项目纳入常规调度范畴,12位党政领导轮流坐班,按照“绿蓝黄红牌”机制进行通报督促,健全产业项目每周会商、分层管理、分级调度等协同推进机制,及时调度梳理重大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类别、分权限、分层级协调解决项目问题。二是项目推进成效不断显现。投资30亿元的天际新能源一期项目厂房正在主体施工,8月份可投产;投资23亿元的武山铜矿三期工程项目已完成60%;投资20亿元的瑞和新材料中部涂料项目完成80%;投资10亿元的昌福木业厂房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8月底可投产。三是项目推进空间不断扩大。我们强攻腾笼换鸟,探索出了“政府收、同行转、司法拍、重新组”的处置模式,投资50亿的江西国泰以及投资50亿江西浩普海诚分别利用老人民厂(9333厂)和491废旧厂房,实现了“变闲为宝”。投资52亿元的江西沃尔德新型肥料项目,收购天瑞丰收老旧厂房设施设备和闲置用地,完成了“以旧换新”。投资100亿的绿色建材和高端装备船舶制造项目,实现了新江洲船舶的“重组再生”,目前,公司已经承接了28只船,41亿元订单。

3.坚持服务为要,营商环境走深走实。我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工程,着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在全省100个县(市、区)的营商环境测评中,最近四次里,瑞昌取得了“两次第一、两次第二”的好成绩。一是做好企业服务“特派员”。我们主要在两个方面节省企业的成本,一是节省企业的显性成本,体现在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通过降低厂房、土地、融资、用工、物流等成本,有力降低企业显性成本。二是节省企业的隐形成本,通过我们政府体制改革,降低企业的隐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盈利实效。二是做好惠企政策“服务员”。我们全面梳理市本级惠企政策事项,对表认领录入国家、省和九江市相关事项,录入惠企政策33项,惠企事项137个;用好“惠企通”平台,开通“政策直通车”,让更多的惠企政策“即申即享”“免申即享”“一网兑付”。目前,已有17961家企业入驻惠企通平台,累计兑现惠企资金6351笔,金额达3.78亿元。三是做好品牌服务“先行者”。在全省率先建设“无证明城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园区市场监管“一站式”服务改革,在全省成立首个县级公平竞争委员会,瑞昌“暖心工作室”做法和模式获得省委统战部主要领导批示褒扬,政务服务中心获评省级政务服务示范大厅称号。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第一等的工作状态,第一等的工作标准,第一等的工作举措,第一等的工作实效,投身“三大攻坚行动”,持续强攻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为九江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贡献瑞昌力量,彰显瑞昌担当。

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问题一:瑞昌光电产业作为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

    答:感谢记者朋友关注瑞昌发展。以LED 为代表的光电产业是瑞昌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我们积极抢抓省打造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和沿海产业转移契机,立足优势,借势发力,招引昕诺飞·凯耀照明、晨丰科技、瑞晟光电等一批优质企业。现有光电产业企业144家,全产业链8大组成部分70个子项目已有65个,产业链完整度达到93%。将持续发挥昕诺飞·凯耀照明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聚焦产业链完善、区域布局、创新驱动、对外开放、服务优化、供应链产业链等领域,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今年以来,正式签约工业项目43个,光电产业项目招引占主导产业64%,在建及部分投产项目56个,光电产业项目逐年提高。通过强化招商引资质量、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完善功能配套、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优化企业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全方位推动光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问题二:2024年,瑞昌市在制造业项目招引上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答:非常感谢您对瑞昌的关注和支持。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作为工业重镇,招商引资更是制造业发展的生命线。瑞昌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聚焦省“1269”、九江“9610”行动,大力实施制造业攻坚行动,扎实开展百亿项目攻坚,持续壮大“3+N”产业发展体系。2024年以来,我市正式签约项目44个,签约资金205.92亿元(制造业项目43个,签约资金202.92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3个。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聚力招大引强。结合国家、江西省和九江市重大战略规划,立足本地产业资源优势,筛选重点领域细分赛道。瞄准世界 500强、中国 500 强、知名跨国公司、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深度把握目标企业战略布局与投资需求,上市公司特变电工投资落户瑞昌,投资20亿元的申隆锌业新材料项目当天洽谈、当天签约。

    二是推进产业链招商。坚持以“3+N”主导产业为重点招商方向,做大产业总量和规模。继续推行产业链招商“链长制”,一条产业链一个部门负责。各牵头单位聚焦产业链缺失和关键环节,策划生成一批延链、补链、壮链、强链项目,建立招引目标企业库,压实产业链发展责任。今年已签约项目中,光电产业项目25个,木业家居产业项目6个,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项目8个,三大主导产业项目占比达到88%以上。

    三是完善招商机制。坚持“大组团”和全民招商工作思路,盯紧产业集聚区,拓宽招商引资信息渠道;创新招商引资调度、研判、洽谈、会审、奖励工作机制,提升项目“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深化以商招商、乡情招商、链主招商,努力探索协会招商、会展招商、资本招商,实现招商引资量质齐升。今年以来各招商团单位共收集项目信息401条,各地各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外出招商216次。

    问题三:瑞昌市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护航制造业发展的?

    答: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紧盯企业最关心的厂房、用工、物流、融资等要素成本因素,用实打实的硬举措让企业降成本、得实惠。

    一是强金融供给。以获批全省唯一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为契机,创新推出“LED贷”“木业贷”“疏浚贷”等金融产品,推行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办法,强化政银企对接,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截至目前,共为103家企业投放贷款4.23亿元。二是强物流供给。设立物流发展引导资金,引进上海正广通、江西三志、联盛物流等知名物流企业,引导华中木业成功升级5A级物流企业,开通40条省际物流干线和36条城际专线,瑞昌到长三角、珠三角陆路物流成本降低50%以上,是全省的物流洼地。三是强政策供给。制定市场主体发展“30条”、房地产市场发展“20条”等惠企政策,创新推出“拿地即开工”“首违不罚”“企业安静日”等举措,以高水平的制度供给,推动市场主体活跃壮大。四是强用工供给。把企业用工当作分内之事,探索市场化用工思路,组建瑞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建立市、乡、村、组四级招工就业联动机制,制定20条就业稳岗补贴政策,以“专班专员”促进招工稳工。五是强用地供给。深入践行“亩均论英雄”理念,全面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制度,扎实推进园区“腾笼换鸟”行动,目前,共收回土地799.52亩,盘活土地610.82亩、厂房3.01万平方米,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成效获得国务院大督查激励;累计投资50亿元,在城区建成标准厂房面积210余万平方米,完善职工食堂、宿舍等配套设施,让企业“拎包入住”,“轻装上阵”。


附件:
  • 隐私声明
  • 主办:中共九江市委 九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九江市数字经济发展中心

    ICP备案编号:赣ICP备1900723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4000043

    公安备案号:36040202000107        联系方式:Webmaster@jiujiang.gov.cn

    -->
    点击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