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防汛救灾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坚持“两个至上” 弘扬“抗洪精神” 全力以赴防汛抗灾

——九江市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主发布词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秘书长、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柯  文)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各位线上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九江市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我是市防指秘书长、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柯文,受市防指副指挥长、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曾宪奎同志的委托,我谨代表市防指、市应急管理局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关注、关心、支持我市防汛救灾各项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比较严重的洪涝灾害。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排查风险隐患,备足装备物资,完善工作预案,有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当前全市防汛救灾工作情况。

一、汛情总体特征

6月中下旬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全市汛情陡然严峻,汛情总体呈现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一是降雨时间长,累计雨量大。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1229.1毫米,比常年同期(941.6毫米)偏多2.5成。特别是6月18日来,我市遭遇连续性集中降雨天气过程,至今基本无间歇,是今年连续降雨时间最长的一个时间段。全市平均过程雨量341.5毫米,最大点雨量为武宁东林下车站646.9毫米,85站次小时雨强超过30毫米。

二是洪水涨势猛,江河水位高。受持续降雨和长江、鄱阳湖“五河”来水综合影响,主要江河水位迅猛上涨,修河发生2024年第2号洪水,鄱阳湖、博阳河等出现超警戒洪水。长江九江段、鄱阳湖累计涨幅分别达5.12米、4.89米。截至目前,全市有9站次(虬津站、修河永修站、德安站、鄱阳湖星子站、棠荫站、修水吴城站、吴城站、都昌站、梓坊站)超警,超警幅度0.40-3.35米。

三是影响范围广,灾害损失重。全市16个县(市、区)中13个县区有灾情上报,修水县、瑞昌市灾害损失偏重。截至目前,本轮强降雨累计造成我市18.52万人次受灾,自6月18日以来,全市共转移2928户、848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6.54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60亿元。

二、主要应对措施

我们主要采取“八个强化”,以超强措施做好当前防汛救灾工作。

一是强化政治站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救灾工作。市委书记刘文华、市长蒋文定等领导同志6次组织召开防汛专题会商会,分析研判汛情发展趋势,多次深入防汛一线调研指导。市四套班子领导按照分片包县要求,全部下沉一线、靠前指挥。各地各部门迅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吸取河南郑州“7·20”极端暴雨灾害、广东梅州“5·1”梅大高速塌方灾害等教训,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调度,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做到严阵以待,防患于未然。

二是强化应急响应。6月25日19时,市本级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目前,修水县、都昌县三级,武宁县、湖口县、永修县、德安县、共青城市、庐山市、濂溪区、庐山西海、八里湖新区等10个县(市、区)四级应急响应,经开区启动防汛防灾预警响应。浔阳区、彭泽县、瑞昌市暂未启动响应。市防指及时组建响应工作专班,市防指重点成员单位实行联合办公。

三是强化会商研判。应急响应期间,市防指坚持加密会商,及时研判汛情发展趋势,针对性作出部署安排,市县两级防指及各有关成员单位召开防汛专题会商会议165次。强化会商成果的运用,及时把会商成果传导到各县区、传导到防汛第一线。

四是强化监测预警。坚持24小时实时监测云系变化、降雨落区、洪水涨势、城乡渍涝等情况,根据实时监测及趋势会商分析意见,及时发布预测预警等信息。严格落实“631”风险预警机制,确保预警到点到户到人,精准“叫应”、全覆盖“叫应”。累计发布“631”气象灾害预警信息59条、地质灾害预警信息7条,开展江河湖库站点预报386站次,发布中小河流预警37期,洪水涨势“三个3天”预报12期。

五是强化工程调度。在严格执行省、市防指批复下达的度汛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趋势会商意见,科学研判水库水位涨势,科学准确把握洪水蓄泄,及时精细实施洪水调度,充分发挥水库拦洪、滞洪、削峰、错峰作用,提前错时腾库迎洪,共计下达水库调度命令34次。

六是强化巡堤查险。前天晚上,市防指下发《关于做好巡堤查险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超前做好上堤驻守准备,特别是在险工险段和历史出险段,提前预置抢险物料和抢险机具。永修、德安等地组织机关干部、发动人民群众,按照省防指巡堤查险“四个六”要求,驻堤巡堤查险,全市累计投入巡查人员26696人次,其中巡堤查险1326人次,全市未发生堤防险情。

七是强化转移避险。始终坚持有险必撤、有险先撤,坚决提前果断转移危险区群众,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全市累计紧急转移9776人、集中安置195人。同时强化转移人员管理,在危险未完全解除之前,严禁擅自返回,严防二次伤害。

八是强化督导检查。6月24日,市防指组建8个防汛及地质灾害督导组,采取1组挂2地的方式,在各地督导指导防汛救灾等各项防范举措落实,以铁的纪律,保障各项决策迅速落实、各项指令畅通无阻、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三、下阶段打算

未来一周,主雨带仍在我市境内南北摆动,全市仍将以中雨到暴雨天气过程为主,全市江河湖库水位仍将持续上涨,长江九江站将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下阶段,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工作重要指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八防”举措一体推进,即防雷电大风、防中小河流洪水及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防城乡内涝、防山塘水库及尾矿库漫坝溃坝、防交通工程损毁淹没、防公共场所漏电风险、防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事故、防景区及非景区旅游安全事故,抓实抓细防汛救灾各项工作举措,确保全市平稳安全度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超警戒洪水防范。弘扬“抗洪精神”,发扬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的作风,组织动员干部群众持续做好巡堤查险,严格落实巡堤查险“四个六”要求,确保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严防“小险变大险”“大险酿大灾”。特别是针对跨区域堤防,严格按照桩号范围逐段落实巡查责任,联合组织交叉巡查、越界巡查,确保每一寸堤防都巡到位、每一个险情都查出来。

二是抓好山洪地质灾害防范。深刻吸取广东梅州“5·1”梅大高速塌方灾害和“6·23”修水县溪口镇山体滑坡灾害教训,按照“六个一”管理模式,发挥山洪和地质灾害县、乡、村、组、户五级群测群防机制优势,加大对切坡建房、切坡筑路以及地质灾害易发等隐患点的巡查力度和频率,落实好监测预警及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有效管控地质灾害点隐患点的安全风险。

三是抓好救灾救助。及时下拨折叠床、帐篷、大米、食用油等救灾救助物资,传递好党和政府的温暖。严格落实灾情统计调查制度,及时派出灾情核查组深入受灾地区一线实地查灾核灾,实事求是上报灾情,做好灾情核查统计。

总之,防汛救灾是当前全市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一定把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问题1:目前长江九江段和鄱阳湖的水位上涨很快,请问近期洪水发展态势如何?作为防汛抗旱的“耳目、参谋”,水文部门为全市防汛提供了哪些服务工作?

答:6月中旬以来,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我市江河湖泊水位全面上涨,目前已经有修河、鄱阳河、长河及赛城湖等四条河流、两个湖泊共十个主要站点发生超警戒洪水,鄱阳湖及长江九江段水位快速上涨,涨幅分别达到5.12米、4.89米。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27日6时50分涨至19.01米,超警戒0.01米。今日8时长江九江站水位19.83米,距警戒仅0.17米;鄱阳湖星子站水位19.67米,超警戒0.67米。随着洞庭湖和鄱阳湖两湖来水的增加,长江和鄱阳湖的水位近期内将持续上涨。

为全力做好本轮洪水过程的防御,水文部门主要做到了两个强化:一是强化水文监测,当好防汛决策的“耳目”。修河水文在全市共设有水文站、雨量站等各类监测站点755处,基本构建了科学合理、功能完备的防洪水文监测站网体系,通过各种手段收集水文情报信息。本轮暴雨洪水期间,修河水文中心共派出46个应急监测组120人次奔赴一线,昼夜开展洪水过程现场监测,为防汛决策指挥收集第一手数据。二是强化水文预报,当好防汛决策“参谋”。早在今年初,水文部门通过分析研判,提出了6月下旬至7月上旬长江及鄱阳湖可能发生超警戒洪水。本次洪水过程期间,我们积极落实防汛抗旱“3310”水文情势预报服务机制,滚动分析研判,制作“三个3天”专报9期,开展了386站次江河湖库站点预报,发布洪水黄色预警3期、蓝色预警8期、中小河流预警24期。另外,与气象部门联合发布《城市内涝风险预警》,与水利部门联合发布《水库纳雨能力风险预警》,以及时准确的水文预报数据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雨水情变化情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全力做好强降雨测报工作,为平安度汛提供水文技术支撑。

问题2:当前防汛重点有哪些?

答:我市防汛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的领导下,已从前一阶段中小河流、山洪灾害、中小水库的重点防御,进入到了包括圩堤在内的全面防御阶段。水利部门依据不同汛情形态的特点,针对性落实各项精准防御措施。

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依旧是当前首要重点。6月下旬以来的连续强降雨,导致修河、博阳河等中小河流水位陡涨,目前博阳河德安站、修河虬津站、永修站已超警戒水位,同时持续的降雨导致土壤饱和,极易引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我们紧紧压实预警和“叫应”两个重要环节,化“被动受灾”为“主动防御”,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直达乡(镇)一线,保证洪水影响区人员及时安全避险。

其次是中小水库和山塘防御。全流域的降雨导致各水库集雨面积径流比较常期偏大,加之我市大部分中小水库无防洪库容,调蓄能力普遍较差,虽然前期进行了预泄迎洪,但面对强降雨,水库水位仍急速上涨。今年我们在全省首次开展水库纳雨能力测报,根据测报成果已指导249座次中小水库在降雨前预泄腾库,6月下旬以来已提前腾洪1.32亿万方,为后期洪水的迎峰、削峰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按照“一个专班”“三个预置”要求,配置了以县为单位的技术专班,和以乡镇(村)为单位的抢险设备、物资、队伍,保证水库(山塘)应对强降雨过程有准备、有办法、有措施。

再次是沿江滨湖堤防防御。受鄱阳湖区持续强降雨、洞庭湖区汇流加大、以及五河来水共同影响,鄱阳湖星子站昨日6时50分超警戒水位,长江水位仍保持持续上升态势。根据汛情发展态势,我们已督促堤防管理单位加强对堤防的巡查力度和频次,突出历史出险点、险工险段和穿堤建筑物等重点部位,一旦水位超警,第一时间组织各地政府开展巡堤查险,切实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确保重要堤防不决口。

最后是城区内涝防御。当前中心城区各排涝泵站全面进入临战状态,时刻关注前池水位,随时做好启排准备。目前九江城区8座泵站总装机容量达11270KW,日均排水能力达820.86万方。针对6月下旬全市普降大雨导致城区部分低洼地区严重内涝,八里湖、赛城湖水位急速上涨,市水利局及时启动5座泵站17台机组全力抽排,加快降低内湖水位、消除城区积水。

据气象水文预测,长江、鄱阳湖未来水位将持续上涨,我们将继续发挥水利部门职能作用,切实做好防大汛准备,做好专业技术支撑和相应物资设备保障工作。

问题3:近期天天下雨,九江的天气什么时候能转晴?

答:据最新预测,未来五天,受梅雨锋影响,我市仍将持续出现大到暴雨的天气。大概7月3日左右,副热带高压北跳,我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会转为晴热高温天气,气温也将快速的上升到35℃以上。

问题四:近期我市城区强降雨天气频发,市城防指采取哪些措施防范城区内涝风险?

答(陈  华  市城防指办公室负责人)今年入汛以来,市城防指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突出重点,严阵以待,全力做好应对强降雨等各项防汛准备工作,多次与气象、水文等部门联合会商研判,密切监视水情、雨情变化,严格落实“631”风险预警机制,实时分析研判防汛形势和发展趋势,科学统一指挥调度城区强降雨防范等工作。

一是加强值班值守。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和降雨情况,及时向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发布防汛预警信息,城区防汛人员时刻保持待命,做好应急防汛准备。

二是加强会商研判。一方面服从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统一调度指挥,另一方面强化与气象、水文、城市管理、住建等部门的会商研判,综合天气形势、雨情、水情、工情、灾情等情况,研究制订相应的应急防范措施,组织实施防汛抢险工作。

三是加强隐患排查整治。气象发布预警信息后,立即组织相关单位强化对雨水井、窨井、排水管网、桥梁、路灯、泵站、涵闸、涉河区域等各类设施加强隐患排查,对出现隐患的部位立即采取应急防范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四是强化应急处置。降雨前,组织有关单位对城区泵站、涵闸进行科学调度,确保排水畅通。组织市政部门对排水管网、雨水井和窨井等市政设施进行清淤疏浚,强排人员提前到达易积水点位,提前预置抽排设备,配齐防汛物资,做好排水除涝准备。组织环卫人员雨天坚守岗位,及时清理道路旁边及堵塞窨井盖的垃圾和枯枝落叶,保障各路段道路排水通畅,确保过往车辆及行人顺利通行。必要时提前打开窨井盖,安排人员加强值守,设立安全隔离和警示标志,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是强化联排联调。本轮强降雨以来,九江市城区防指着眼提前预排、科学调度,根据气象预警信息,第一时间调度有关单位充分发挥排水防涝合力,通过联排联调、预排预泄,预先腾空城区水体,留出足够库容应对强降水,最大限度发挥水利工程的防洪减灾效益,。据统计,截至6月27日18时,城区累计开启泵组40台次,累计单台泵组运行1685小时,共排除涝水4630.126万立方米。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防汛工作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做好城区防汛各项工作,确保城区安全度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