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攻坚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水利局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聚力攻坚 全力做好水利要素保障
——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主发布词
市水利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王文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水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今天,我们的新闻发布会主题是:“聚力攻坚 全力做好水利要素保障”。
开展制造业、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三大攻坚行动”是市委聚焦现代化九江建设、着眼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为狠抓“三大攻坚行动”任务落实,加快建设富裕美丽文明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市水利局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不断提高服务项目的积极性、推进项目的主动性,全力助推攻坚项目加速建设,对攻坚任务中需要重点攻坚落实的子项,认真梳理,建立台账,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在助推“三大攻坚行动”任务落实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水资源要素保障。水资源是制造业的基础要素。我们积极服务有关企业办理用水指标与取水许可审批手续。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完成对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玻璃纤维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年产35万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项目取水许可申请批复,完成对泰盛(江西)生活用品有限公司新建年产48万吨生活原纸、18万吨生活用纸成品、18万吨妇婴卫生用品和热电联产项目取水许可申请批复。
二是做好建设项目水利审批服务。我局大力支持“三大攻坚”相关项目建设,积极配合做好在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部分涉河项目防洪影响评价,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在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方面,我们会同市行政审批局,对九江高铁枢纽工程、九江港星子港区沙山作业区综合码头一期工程、S221修水界下至杭口镇段公路改建工程等7个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加快完成了审批手续。在涉河审批方面,我们先后完成九江石化150万吨芳烃项目临时码头、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重件码头改扩建项目、庐山西海梦生山码头工程、庐山西海5A创建核心旅游区项目一期工程等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专家审查。配合开展九江至湖口跨湖二通道、新开至永安过江通道、九江至黄梅过江通道、彭泽至宿松过江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同时,为服务长江文化公园项目,我们实时跟进保障,及时对接方案设计,处理好项目建设与河湖管理的关系,多次跟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和省水利厅进行汇报沟通,认真指导做好涉河建设方案的报审报批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先后完成九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一二期项目长江九江中心城区岸线历史文化提升项目-环城路至琵琶亭段岸线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专家评审。目前,九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滨江段建设项目一期工程,长江水利委员会于今年4月组织了专家评审。
三是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今年1月,市政府印发了《九江市水利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5年)》,为我市水利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明确了路线图。我们以此为契机,建立了水利项目建设调度工作机制,每月召开会议专题调度,确保项目压茬推进。截至7月底,全市已落实社会水利投资38.53亿元;纳入中央水利基建月报调度的111个项目已开工99个,开工率达89.19%;18个增发国债水利项目于4月底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开工,获得省水利厅专门通报表扬;完成国债投资3.27亿元,完成率49.31%,位列全省第三(全省平均完成率42.57%);支付国债资金2.09亿元,支付率31.73%,位列全省第二(全省平均支付率29.88%)。
下一步,市水利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立足部门职责,强化服务意识,会同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全力以赴推进“三大攻坚行动”各项任务落实,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贡献水利力量。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
答记者问
问题一:水是制造业的保障要素之一,请介绍一下在我市的水资源保障工作。(市水利局水资源科负责人 陶晓勇)
答:首先非常感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解答。
近年来,随着我市沿江县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用水指标已成为我市部分沿江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破解用水瓶颈,我市坚持一手狠抓高效集约节约用水,一手鼓励推动企业通过水权交易解决用水问题,有效保障了企业用水需求。一是坚持节水优先。近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大力推进国家节水行动,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广泛开展节水型机关、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灌区、节水型工业园区等节水载体创建工作,有效促进了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各类节水载体一千多个其中,97家工业企业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8个灌区建成省级节水型灌区,4个工业园区建成省级节水型园区。二是坚持市场主导。近年来,我局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聚力培育市场、示范引路、全程监管,多类型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一方面,鼓励通过节水改造而节余用水指标的灌区编制水权交易论证报告书,在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挂网公开售卖。另一方面,指导用水指标不足的沿江县区采取水权交易满足其企业用水需求。近两年,我市灌区与企业之间的水权交易,有效发挥了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了水资源高效集约节约利用。2023年,湖口县五洲特纸和永修县云山灌区之间的水权交易还被中国水利报、江西卫视宣传报道。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开展水权交易47宗,交易水量2566.85万立方米,交易金额345.67万元,交易类型、交易总量、交易金额均位列全省前列。三是坚持倾心服务。近年来,我们把为企业服务、解决企业后顾之忧,作为水利行业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实。对沿江县区近期有扩产计划的用水企业,我局及县区水利部门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如,为解决九江石化150万吨芳烃项目用水问题,我们采取向上争取、县区统筹等方式,有效保障了九江石化150万吨芳烃项目用水需求。同时,我局还专门安排专员登录“江西水资源动态分析评价预警系统”,定期查看企业用水情况,对企业因年度扩产出现用水指标不足的问题,及时指导企业采取水权交易方式解决,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当中依法合规用水。近两年,我们先后指导江西泰盛纸业、九江巨石集团、湖口润泉自来水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通过水权交易解决取水指标不足的问题,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扬。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服务企业,关注企业的用水需求,持续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水资源高效集约节约利用,为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投资稳增长作出水利应有的贡献。
问题二:请问在全市推进“三大攻坚行动”中,水土保持工作是如何服务基础设施攻坚行动的?(市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 徐江宁)
答: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工作。我局在服务基础设施攻坚行动中,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和效能,强化水土保持审批要素保障。一是优化审批服务。依法依规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一稿制”审批、容缺审批、承诺制审批,推进水土保持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今年,瑞昌横立山二期风电、长江堤涝区治理、鄱阳湖水上搜救海事基地等20多个项目得到及时审批。二是加强技术服务。严格按照水土保持工作规定和管理要求,指导建设单位抓好水土流失源头防控,把控制防治责任范围、植被恢复、表土资源利用、径流排导、弃土弃渣处置等内容作为水土保持技术服务的重点,督促建设单位树立生态优先理念,落实绿色设计要求,规范绿色施工行为。三是加强联动服务。对于需要上级部门审批的项目,我局高位推进,提前对接建设单位,告知审批程序和工作要点,定期调度,做好方案编报、审批无缝衔接。今年,九江石化150万吨芳烃及炼油配套项目、瑞昌通用机场、G353武宁罗溪至修水黄沙段公路改造等重点项目顺利通过省级审批。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问题三:我市水系众多,请问我们如何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涉河审批工作?(市水利局建管科科长 傅建伟)
答:首先十分感谢媒体记者对涉河审批工作的关注。我来介绍下这方面的情况。
关于“三大攻坚”行动,我局总的原则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的决策部署,紧盯“三大攻坚”行动重点任务,结合水利部门职责,全力搞好服务保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涉河项目,我们主动对接项目牵头单位,梳理项目清单,全程跟踪做好涉河审批指导和服务工作。
涉河建设项目的审批是根据河道、湖泊、水库所在区域、规模以及重要性等因素,按照权限由流域机构、省、市、县分级审批的,其中按照工程规模,小型项目下放一级审批。由于九江的特殊区位,大部分涉河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都是涉及长江、鄱阳湖,一般报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批,最低权限也在省水利厅。
今年以来,我们先后指导15个项目完成涉河审批,取得了洪水影响评价批复,其中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批9个、省水利厅审批2个。对一些重大、重要的项目,我们实行重点帮办。比如,九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滨江段建设项目一期工程,我们多次到长江委、省水利厅沟通汇报,争取支持,并按上级意见及时组织项目涉长江堤工程专项设计审查,有力推动涉河审批进程。九江石化150万吨芳烃改造项目建设临时码头问题,我们多次与建设单位沟通,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确定合理方案。中铁九桥公司重件码头改扩建项目,我们积极协助收集资料,并就长江委审查时提出的项目所在长江段岸顶高程不足问题,积极帮助企业出主意、想办法,完成专项补救措施,为顺利取得长江委洪评批复提供了支撑依据。
在做好涉河审批指导和服务的同时,我们还加大涉河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坚决查处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的行为,推动审批程序合规、建设内容合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就介绍这些。最后再次感谢广大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谢谢!
问题四:水是九江最大的自然资源禀赋,请问水利部门在水利风景区规划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市水利局农水科科长 沈宇)
答:非常感谢对我们水利风景区工作的关注。
组织开展水利风景区创建,以水利设施、水域及其岸线为依托,从单一的“治水”“造景”转向注重地方水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展示,并使其成为旅游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发挥水文化建设与传承的纽带作用,是水利部门助推我市文化旅游攻坚行动的一项有力抓手。市水利局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厅统一部署,以九江水利工程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水文化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多措并举推进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水美九江新标杆。
一是合理规划水利风景区建设,注重人水和谐发展。在保证水利设施防洪、灌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以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现代水管理为价值导向,通过与城市建设、亲水设施相结合,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体系,全力打造了一批具有一定资源规模、环境质量、服务条件和管理水平,可以开展文化、科普、教育或者供人们休闲游憩的水利风景区。自2009年开展水利风景区创建以来,全市目前共有水利风景区16处,其中国家水利风景区7处、省级水利风景区9处。今年,我市继续组织申报国家水利风景区1处(九江市浔阳江水利风景区),省级水利风景区2处。
二是持续完善水利风景区管理,注重可持续发展。要求水利风景区必须设立景区管理机构,落实景区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人员责任,在发挥水利设施效益的同时,优化发挥水利风景区社会、经济效益,为景区规范化、专业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如我们九江市浔阳江水利风景区由市水利局主要领导担任该水利风景区建设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水利局、浔阳区、市文旅集团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水利局相关业务科室(局直单位)、浔阳区和市文旅集团有关单位为成员。
三是充分彰显水利风景区特色,注重高质量发展。各县(市、区)水利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特点,积极统筹协调,整合部门资源,明确时间节点,细化工作任务,通过水利特色鲜明的水利风景区创建,在维护持久水安全、修复健康水生态、构建宜居水环境、弘扬先进水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助推绿色发展等方面成效明显,凸显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要素特征,以点带面促进当地的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发展。
目前,我市水利风景区类型多样,包含水库型、自然河湖型、城市河湖型、水土保持型等。我们水利部门持续开展水利风景区创建,立足生态文明建设,挖掘“水文化”内涵,在维护工程安全、涵养水源、保护生态、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其功能作用,为推动九江市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