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攻坚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社科联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文化江西润泽赣鄱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2024年九江市社科普及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的主发布词

市社科联新闻发言人、副主席 杨光明

各位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2024年九江市社科普及宣传周”新闻发布会。  

首先,我代表九江市社科联,向大家长期以来对九江市社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根据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工作部署,决定于9月22日-28日,省市县三级同步开展2024年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活动,各地各单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集中开展宣传宣讲、展板展示、论坛讲座、咨询服务、“云上科普”等系列活动,广泛宣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社会科学知识,为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奋力铸就新时代赣鄱文化新辉煌贡献社科力量。

营造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贯彻浓厚氛围。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文化江西 润泽赣鄱”为主题,广泛深入宣传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好九江文化故事和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促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挖掘九江特色文化推动文化惠民。社科普及宣传周期间全市将集中开展普及宣传活动217项,其中市社科联将主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会、知识竞答、网上灯谜竞猜、长江流域青铜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会、祭孔大典和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等活动,濂溪区“非遗之光 共庆华耀”非遗成果展、九江学院旅游与茶文化教育体验中心“秀美九江”短视频展播、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欢迎英雄回家——抗洪精神放光芒”主题展陈展示、修水县全丰花灯展演等系列活动将为广大市民呈现独具九江特色的文化大餐。

创新机制整合线下线上资源。全省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9月21日-22日在新余市举办,本着节约高效原则,市县两级不举办启动仪式,各地各单位可通过“云直播”“云展播”等方式,开展“云上社科普及宣传”系列活动,市社科联将在社科普及宣传周期间开辟专栏,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普及宣传活动信息,同时积极向省级媒体、市级媒体推送。同时,指导协调市县各类讲堂讲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省级市级社科普及基地等,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普及宣传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九江古色、红色、绿色文化故事。

各位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2024年九江市社科普及宣传周的基本情况,我就介绍到这里,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并参与支持,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问题一:请问今年九江市社科普及周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往年相比有哪些不同?

杨光明:感谢这位记者提问,这个问题请市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李方备同志回答。

答:根据《江西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按照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的工作部署,九江市社科普及周系列活动由市社科联组织协调开展,集中普及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科学知识,展示我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一是主题更加鲜明。以“文化江西 润泽赣鄱”为主题,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广泛深入宣传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时代气息浓厚,九江特色鲜明。

二是形式更加多样。更加注重线上线下融合,线下集中开展普及宣传活动的同时,推出“云上科普”系列活动,综合运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积极适应新媒体繁荣发展的形势,满足群众便捷获取信息的需要。

三是范围更加广泛。更加注重基层特别是偏远地区的覆盖,组织专家学者和社科普及志愿者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等,打通普及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四是互动性更高。更加注重与群众的互动,通过举办座谈会、讲座、研讨会等,为群众提供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鼓励群众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形成充分互动、及时反馈的良好氛围。

五是更加注重实效。9月22日-28日集中开展普及宣传活动,同时指导省级市级社科普及基地常态化开展宣传宣讲,巩固拓展长效机制,鼓励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社科普及宣传。

问题二:请问针对城乡差距,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更快更好推动社科普及宣传?

杨光明:感谢这位记者提问,这个问题请市社科联学会部部长、一级主任科员周建沣同志回答。

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宣传不仅是提升全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城乡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在知识获取渠道、接受程度及传播效率上的差距:

一是普及宣传精准化。采取多种方式了解城乡在社会科学知识获取、接受程度、兴趣偏好等方面的差异。掌握城乡居民的实际需求、学习习惯以及他们在获取信息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明确普及宣传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确保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二是创新普及宣传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科学知识呈现给人民群众。利用宣传栏、宣传册等手段,制作接地气、有吸引力的宣传内容,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名人等走进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解答他们的疑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是加强普及人才培育。发挥好本土社科知识普及宣传人才作用,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宣传能力。建立涵盖基层干部、高校学生、社会热心人士等组成的普及宣传志愿者队伍,形成部门协同合作,专兼职人员互补的普及宣传格局。

四是强化监督评估反馈。加强社科普及周项目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巩固完善日常普及宣传工作机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方式,了解群众对普及宣传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加强普及宣传成果的监督评估和反馈整改,同时提升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和参与支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宣传的良好氛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