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九江市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新闻发布会
——九江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 何伟仁)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与环委会成员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城管局、市市监局和我们督察办同志一道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九江市生态环境局对各位媒体朋友、社会各界,长期以来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关心、关注生态环境督察和问题整改,表示衷心感谢!
在正式发布前,我例行通报一下今年以来我市环境质量情况。
水环境质量情况:1-8月,全市地表水监测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97.6%,同比上升11.9个百分点;达到或好于Ⅱ类水体比例为69%,同比上升7.1个百分点;总磷平均浓度为0.055mg/L,同比改善1.8%。全市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100%,同比上升6.2个百分点。鄱阳湖九江湖区水质均值为Ⅲ类,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87.5%,同比上升62.5个百分点,较全湖区优良率高37.5个百分点;总磷平均浓度为0.044mg/L,同比改善22.8%,较全湖区低13.7%。长江九江段、赣江九江段、修河、柘林湖等重点水体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全市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100%。
大气环境质量情况:今年截至9月23日,我市PM2.5浓度均值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91.4%。
接下来,我通报一下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情况。大家都知道,今年5月8日至6月8日,中央第三环保督察组进驻江西,对我省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8月21日向我省反馈督察报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继9月18日全省整改动员会后,我市紧密部署,9月23日,也就是本周一迅速召开了全市整改动员会,对照指出我市的个性问题,照单全收,举一反三,主动认领共性问题,一并制定整改清单。我市认领的24个问题,3个问题已立行立改,2个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其他19个问题正在序时整改中;督察期间交办了我市信访件344件,已办结247件,阶段性办结97件。具体来说,整改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积极主动挂牌督战。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江西后,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典型案例整改工作部署会、边督边改推进会等,动员部署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工作。各县(市、区)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各有关市直单位第一时间召开党委(党组)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与省、市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督察期间,配合有力,涉及领导批示件、督察转办件及时督办、转办,向督察组共提交13批62项材料。
二是压实责任明确任务。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全面压实各方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深入现场督导问题整改。市四套班子领导靠前指挥,全部深入到挂点县(市、区)推动问题整改、协调调度;市政府分管领导靠前指挥、一线督导;各责任部门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履行应尽职责、指导督促问题整改。市环委办共向16个县(市、区)及6个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督办通知235份,向22个市直单位及属地部门发送告知函237份。
三是立行立改压茬推进。加强对信访件调查、整改督办,建立信访件“转、办、督、审”办理流程,对交办的重点信访件,严格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全覆盖核查核实,依法依规处置,先后出动716人次赴现场对重点信访件进行核查,出具核查报告344份。对通报的典型案例问题,由市领导牵头,市有关单位组成4个整改工作专班,集中力量推进问题整改,并配合调查组开展工作。
四是多措并举强化宣传。依托九江电视台、九江网、九江日报等媒体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生态环境问题边督边改工作进展、各地各部门问题整改的工作做法、实际成效、典型案例;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江西”专栏,定期公布督察动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先后向省厅推送我市环保督察各类动态8期,编发督察工作简报11期,发布边督边改等各类新闻290余条,公示群众举报件边督边改情况共33批344件。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整改方案》推进整改工作,夯实整改责任、抓实整改举措、落实整改任务,全力确保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按时高质量整改到位。一是扛牢扛实政治责任。按照属地主责、部门指导的原则,深入现场调研督导,积极参与相关部门沟通,凝聚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扎实有力开展工作,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全力以赴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二是立足全局系统谋划。依法依规科学完善好我市《整改方案》,摸清症结、分类施策,推动整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重点聚焦问题,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对标对表整改目标与时间节点,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整改工作;三是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找准源头、标本兼治,不折不扣抓实问题整改,通过解决一个问题带动解决一类问题,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着眼长远建章立制,形成常态长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以上就是本次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问题一:矿山生态保护和修复一直都是环保督察的重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请问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在矿山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何伟仁: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有请市自然资源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英富回答。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新闻界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九江市矿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支持和关心。我重点介绍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矿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在《关于九江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情况的报告》中批示,要请市发改委帮助废弃矿山修复的项目申报指导,争取更多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市人大开展2024年“无废九江行”长效监督活动,对我局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专项监督和绿色矿山建设的评议,推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市政府分管领导与市局主要领导多次亲临矿山现场,亲自部署、督导开展矿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恢复治理面积41897.17亩,修复率达95.37%,进度位列全省前列。
二是压紧压实工作职责。出台了《九江市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进一步压紧压实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属地政府主体责任、生产矿山企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保护专业委员会牵头作用,强化部门协调合作,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依法依规监督管理。组织编制了《九江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将矿山生态修复作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通过矿山复绿复垦、生态重塑,消除矿山边坡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减少水土流失、降低矿山环境被破坏对周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努力实现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和全面恢复。印发了《关于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义务履行情况双随机抽查工作的通知》,严格规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审查、公示和备案制度。按照《江西省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条例》要求,严格执行生产矿山年度修复计划,要求矿山企业制定生态修复年度实施计划,按规定设立生态修复基金账户,建立台账、规范计提、使用生态修复基金,严格履行“边开采、边修复”义务。结合“公益诉讼江西行”活动,与市检察院联合印发了《九江市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实施方案》。目前,我局牵头完成了12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办理工作。搭建矿山智能监管平台,与铁塔公司合作,安装高空视频监控设备,利用专网进行数据传输和数据访问,对重要矿山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自动巡航、自动识别、自动定位、自动分析、自动预警、自动处置等“六个自动化”。全面落实“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加快提升自然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
四是宣传培训营造氛围。通过开展《江西省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条例》《江西省绿色矿山管理办法》进矿山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企业、群众、师生进行宣传引导。开展全市自然资源业务知识培训班,围绕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等工作开展培训,正确处理好自然资源保护与发展两大课题,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通过宣传和培训。不断增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矿山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打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进入矿山生态修复领域,结合旅游、文化、康养等多产业共同发展,打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二)拓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资金筹措渠道。提前做好申报“十五五”期间“山水工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推动重大生态修复项目落地。(三)创新矿山全链条监管手段。构建智能监管平台,从源头管控做起,加强新建矿山的准入管理,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作。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问题二:2016年以来,全市共接受3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每轮督察都重点关注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情况,请介绍当前全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情况,及下一步如何做好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作。
何伟仁: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有请市城市管理局市政园林科负责人邹进回答。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2018年以来,我市投资144亿元在中心城区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共计新建管网781.4公里、修复整改管网74.5公里、改造小区373个。九江中心城区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已经从2018年的28%逐步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81.11%,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污水日处理能力从2018年的17万吨提升至2024年38.5万吨。但水环境治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尽管我们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是此轮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指出了我市经开区李家山泵站存在雨污混流水直排问题,反映出我市在城市水环境治理方面仍然还有短板和漏洞。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已经开展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补齐漏洞、提质扩面、强化管理,全面提升中心城区水环境。一是加快推进正在实施的水环境治理项目。当前正在重点实施25条市政道路、24个小区排水单元的管网改造。同时我们还将对实行合流制区域内依然客观存在的管网缺陷的问题,进行综合研判分析,进一步填补漏洞,补齐短板。二是谋划推动在未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片区实施管网攻坚。去年4月,我们就主动对接三峡集团,谋划在经开区、八里湖新区、柴桑区实施管网攻坚战项目,系统性地解决中心城区的雨污管网问题。目前三个区也同步启动了项目立项、批复、入库等相关工作,管网攻坚战整体推进有序。三是不断完善用水治水管水护水工作统筹协调机制。统筹实施“岸上截污、岸堤美化、水系活化、智能调配”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入河入湖污染,进一步增强活水畅流能力、提升水体自净功能,实现中心城区“六湖八河”水质优良、岸堤优美、水系连通的目标。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问题三:我们关注到,今年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也重点关注到第三方环保检测机构弄虚作假的问题,请问市场监管部门后续计划如何加强全市第三方环保检测机构的监管。
何伟仁: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有请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中贵回答。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新闻界各位朋友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关心。围绕第三方环保检测机构监管工作,我重点介绍一下后续工作打算。一是强化监督抽查。通过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和“重点监管”等手段,对问题突出的第三方环保检测机构加大抽查比例、抽查频次,实施重点监管。二是强化专项整治。针对第三方环检机构出具“不实”或“虚假”检测报告的突出问题,通过召开集中警示约谈会、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制定规范外出采样人员监督制度等,督促环检机构加强行业自律,落实主体责任。同时,组织开展现场检查,发现出具“不实”或“虚假”检测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绝不姑息。三是强化部门协同。加强与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密切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监管手段和技术优势,注重信息共享、互通,对违法违规行为开展联合会商、联合调查、联合惩戒,形成监管合力。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问题四:从刚才介绍中听到当前全市还有97件信访件正在整改中,请介绍下后续将如何推动各地各部门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信访件整改工作?
何伟仁: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局督察办主任何祥剑回答。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群众环境信访工作关乎民生、民情,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访件办理,督察期间主要领导多次调度、一线督导,各地各部门认真履职,大家合力攻坚,截至目前,全市344件信访件还剩97件未完成整改。围绕当前未完成整改的97件信访件,我们后续将分以下四个步骤继续做好工作。
1.落实分类管理。我们将按照《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实施细则》,对所有97件未完成整改的信访件实施分类管理,将其中难整改的95件列为重点件、将2件特别难整改的列为疑难复杂件,要求相关责任单位制定精准、科学整改方案。
2.加力推进整改。继续发挥市环委办牵头抓总、协调调度职责,对重难点问题,积极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分行业、分领域加强指导帮扶,同时压实属地、企业整改主体责任,确保剩下的97件信访件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高效整改落实到位。
3.严格规范销号。就是严格落实好《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销号管理办法》,强化信访件办理的分级审核和验收销号工作,严把销号标准,对账销号落实,做到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销号。
4.及时公示公开。我们将把已完成整改待销号的信访件整改完成情况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开,发挥好社会监督作用,回应群众关切。通过整改切实有效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以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