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检察机关“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九江市检察机关

“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新闻发布稿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这次发布会主要向大家通报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的工作情况。

2024年以来,九江市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找准检察工作服务保障民生权益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专班化运行、清单式管理、实效性推进,持续做优检察为民实事。共依法惩治直接危害群众切身利益犯罪2489件4128人,办理各类民事检察案件658件,办理涉民生类行政检察监督案件1038件,立案办理民生领域公益诉讼案件575件,报道检护民生宣传稿件263篇,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169篇。

一、聚焦重点群体,保障民生权益有力有序

深化劳动者、困难妇女、未成年人、军人军属等特定群体权益保障,切实为民生民利保驾护航。聚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参与全市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办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24件25人,办理涉劳动者支持起诉案件154件,成功帮助追索劳动报酬、损害赔偿金等400余万元。经开、濂溪、永修等多家检察院与相关单位会签支持起诉协作配合文件,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合力维护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对全市未办理工伤保险的128个建设项目,向人社部门、企业等制发检察建议15份,为近万名建筑工人兜牢安全“防护网”。重点关注“一老一小”切身利益。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全市批准逮捕涉未成年人犯罪228件285人,起诉330件473人,批准逮捕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109件129人,起诉156件224人,为未成年被害人同步提供心理疏导104人次,开展综合履职案件36件,发放司法救助金25人37万元,部署“法治心育进千校”校园宣讲活动,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149次,覆盖25924人。严厉打击涉老违法犯罪行为,办理刑事案件245件,切实维护430名老年人合法权益,为推进最高检“十一号检察建议”落实见效,市县两级院针对养老行业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灵活运用多种座谈会商、实地走访等手段方式,与相关部门联动检查,实现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阶段性转变,督促相关行政部门依法履职,以检察蓝护佑夕阳红。重点关注妇女权益新路径。针对九江地区以冒名顶替或弄虚作假方式办理婚姻登记频发现状,落实最高检、公安部、民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妥善处理以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的方式办理婚姻登记问题的指导意见》,打通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实质性化解相关行政争议案件46件,维护受害妇女合法权益,修水县院冒名登记行政检察专项监督活动被《检察日报》专题报道。湖口、永修等地针对辖区内部分工种或岗位描述限定为男性的企业互联网招聘行为,向县人社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人社局约谈并督促涉事企业整改招聘公告,维护妇女平等就业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办理妇女司法救助案件176件,发放救助金245.48万元,为困难妇女提供检察关怀。突出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权益。落实军地检察协作意见,扎实办好涉军案件。准确把握国防和军事领域公益诉讼特点和规律,结合自身特点、工作实际,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聚焦突出的公益诉讼损害问题开展监督,立案办理3件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履职不到位的案件。都昌县院办理一起涉军人军属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案,针对执行程序不规范、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提出检察建议,追回拖欠12年的赔偿款,捍卫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二、防范化解风险,多轮驱动护航民生民利

全市检察机关围绕保障民生民利的办案小切口,部署四大检察专项监督,14个基层检察院聚焦本地区的热点堵点难点问题,针对性地开展“检察蓝”助力根治欠薪、利用网络侵害民生等20余个小专项,从“小事”着手保护“大民生”。净化网络生态,筑牢信息防火墙。坚持全链条纵深打击,强化反电信网络诈骗检察监督工作,全市检察机关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中宣传月”活动,充分运用 “两微一端”发布反诈宣传视频和典型案例,走进农村、社区、校园和企业开展宣传活动30余场,发放反诈宣传手册5000余册,覆盖群众20000余人次,不断提高公民的反诈防骗能力,构建起全民反诈的新格局。今年以来,批准逮捕涉电信网络诈骗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关联犯罪379件935人、起诉475件1062人,追赃挽损3000余万元。聚焦个人信息保护,加强对信息采集、提供、倒卖等上游犯罪的打击力度,起诉侵犯个人信息违法犯罪13人,制发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建议13件。浔阳区院办理的李某学等34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入选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检护民生典型案例。协同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依法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全市批捕、起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类犯罪案件96人,办理涉房地产纠纷、金融借贷等相关案件73件,提出监督意见31件,促成民事和解50件,为18家金融机构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助31家民营企业轻装上阵,破解债权执行和企业经营“两难”局面。濂溪区院办理的某银行金融借贷纠纷案,在贷款人因智力残疾被认定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基础上,对金融借款合同的效力问题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结合银行的资格审查、价格评估等问题提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帮助防范系统风险漏洞。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助力三农、食药安全。积极做好服务“三农”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立案办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4件,行政机关整改共计投入人力1000余次,沟渠清淤除草2千余平方米、破损渠道修复140余处,为耕种进行提供充分保障。围绕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11件,全市排查“探店视频”2万余个,立案11件,开展磋商10件,推动职能部门督促相关公司和“网红”下架(更新)违规视频4000余个,有效净化餐饮业互联网广告市场。湖口、武宁等地就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平台网络销售药品、医疗器械不规范等情形,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积极履行药品、医疗器械销售监督管理职责,推动80余家药店进行整改,保障群众用药用械安全。

三、检察品牌赋能,做优法治理念见行见效

融合全市检察机关“一院一品”建设和“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形成市院引领、基层院聚力建设的1+9品牌矩阵,做优“山谷红枫”、“围庐夜话”等基层特色以民生温度彰显社会责任,引领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培育“当好长江大保护检察卫士”品牌。通过“刑事检察为先导、公益诉讼为主导、民事行政检察为补充”的办案模式综合履行生态检察职能,以“检察之治”助“长江之治”。2024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涉长江保护案件728件,综合履职筑牢长江大保护司法屏障。柴桑区院办理的蔡某贵滥伐林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入选省高法、省检察院、省公安厅联合发布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抒民困。以检察和解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检察和解+”工作模式,坚持检察和解+建章立制、检察和解+多方联动、检察和解+信访化解、检察和解+数字赋能四位一体全面推进,综合运用检察听证、联动化解等方式,支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调解等办案新路径,促成刑事和解35件,民事和解92件,行政争议化解67件,将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贯穿于检察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加大司法救助和帮扶力度。全市检察机关办理司法救助案件346件,发放救助金464.0109万元,其中涉农村地区困难当事人213件,发放救助金239.4424万元,为因案致贫返贫困难群众提供帮助,以全方位多元化的综合救助工作,构建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协同救助格局。

各位媒体朋友,全市检察机关将持续深化做实“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将检护民生工作与高质效履职紧密结合,找准民生难点痛点,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九江检察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监督,谢谢!

答记者问

1.今年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了“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我们想知道此次专项行动主要内容是什么?具体有什么工作安排?

答:最高检今年2月份部署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九江检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制定了《九江市检察机关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落实方案》,细化出23条具体落实举措,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聚焦重点领域。围绕金融、社保、食药、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等民生热点领域,加强各环节法律监督,推动涉伪劣商品、电信网络诈骗等痛点难点问题的监督解决。二是聚焦重点人群。加强对劳动者特别是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追讨欠薪的司法保护力度,深化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等特定群体权益保障,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英雄烈士权益,切实为民生民利保驾护航。三是加强依法能动履职。切实办好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检察听证、支持起诉等为民实事。依托司法救助、矛盾化解等职能手段,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2.在“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中是如何展现九江特色的?

答: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九江检察机关一方面坚持高质量做好最高检专项行动“规定动作”,另一方面高标准创新“自选动作”,持续培育“当好长江大保护检察卫士”九江品牌特色。咱们九江拥有万里长江152公里黄金岸线和鄱阳湖2/3水域,区域地位重要,生态责任重大。检察机关以“刑事检察为先导、公益诉讼为主导、民事行政检察为补充”的办案模式综合履行生态检察职能,以“检察之治”助“长江之治”。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涉长江保护刑事案件390件709人,起诉168件303人,对相关不起诉案件,建立检察机关与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税务局等行政单位沟通协作的“1+N”行刑反向衔接工作模式,提出检察意见114份,宽严相济筑牢长江大保护司法屏障。全市部署鄱阳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山江湖海城”专项监督工作,重点聚焦鄱阳湖湿地保护、水生态环境治理等突出问题立案309件,通过办案督促保护湿地及相关水域面积3.2万亩,督促清运处置占用河道、湿地、林地的固体废物23万吨,督促补植复绿3万株,增殖放流400万尾,追偿生态修复费用350万元,最大限度推动解决公益损害。今年9月,市检察院向市人大专题汇报关于长江及鄱阳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生态公益工作获得人大代表的充分肯定。柴桑区院办理的蔡某贵滥伐林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入选省高法、省检察院、省公安厅联合发布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

3.下一步,检察机关在巩固“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成果、深入推进“司法为民”常态化工作方面还有什么打算?

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常态化做实司法为民。

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使命感。我们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到检察为民行动中,坚持以民生领域热点堵点问题为导向,找准更多检察履职的切入口、发力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办好检察为民实事。二是进一步强化融合履职,树牢“一盘棋”思想。建立健全检察机关内部协同办案制度机制,提升融合履职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促进“四大检察”协同发力,想真招、出实招,找准更多涉民生领域的突破口、关键点,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 把检察为民融入日常、做在经常,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可感可触的司法获得感。三是进一步提升办案质效,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每一起案件都关系当事人的人生,再小的案件对当事人来说都是百分之百的大事。我们将始终以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为第一感受,着力提升检察人员“三个善于”的能力,引导检察官把精力更多放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上,用心用情办出更多让人民有感受、社会有共鸣、法治有回响的高质效案件,让更多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四是进一步强化协作,有效形成工作合力。全市检察机关将以推进“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为契机,持续加强与其他行政执法、司法机关及人社、民政、妇联、总工会等单位的沟通协作,增进理解,形成共识,推动健全完善涉民生案件线索移送、数据共享、专业咨询、协作配合等制度机制,内外联动,促进民生领域突出问题长效常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