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攻坚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供销社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九江市供销系统“改革强社、服务立社、项目兴社”成果
——在全市“三大攻坚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的主发布词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九江供销系统在新时代的主要工作和改革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供销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决策部署,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整体工作稳步提升。先后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金扁担改革贡献奖”,在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连续多年荣获“一等奖”。近期,九江市供销社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还荣获人社部、全国总社共同表彰的“先进集体”称号。
一、坚持“改革强社”,体制机制日趋完善
(一)建立了“三会”制度。当前市本级和县(市、区)供销联社全部完成社员代表大会的召开,选举产生了市、县两级理事会、监事会,标志着“三会”制度全面建立。形成权力运行相互制衡、事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型联合社治理格局,较好呈现了理事会、监事会各司其职、协调运转推动供销事业健康发展的工作局面。
(二)夯实了基层基础。围绕全国总社“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与“夯基强能”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分类改造的工作思路,市供销联社印发了《九江市供销系统2023-2027年基层社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了《九江市供销联社基层社建设项目库管理办法》,通过项目资金引导、合作提升、示范创建、产业赋能等方式,目前,全市系统已有68家基层社基本实现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提升预期,有效夯实了基层为农服务基础。
(三)强化了企业管理。市供销联社先后印发《九江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与监管企业权责清单》等22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效理顺了社企关系,激活了内生动力,推进了企业的科学化管理,实现资产运营率大幅提升,达到93.3%,企业经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双提升”。
二、立足“服务立社”,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一)保障了化肥供应。严把进货关、储存关、配送关,做优服务、保障市场。一方面做实淡季储备。立足市场需求,年储备化肥保持在5万吨区间。另一方面坚持农业生产需求导向。开展测土配方,推广绿色用肥等,有效降低用肥成本。同时,在从严把审进货源头关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市监等部门开展化肥打假,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化肥经供销渠道进入市场。
(二)深化了农事服务。把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拓展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领域的重要抓手,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系列化服务,业务已从单一的农资服务逐步拓展到覆盖“耕、种、管、收”全过程服务。近年来,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稳定在100万亩次以上,近两年还获得中央财政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资金1480万元,擦亮了“农民外出打工,供销合作社为农民打工”服务品牌。
(三)延伸了流通链条。通过展销延“链”,积极组织涉农主体外出参加展示展销活动,为我市农产品“走出去”搭建了信息、交流、推介、销售平台。如今年参与承办了中国食材企业家庐山会议、“赣鄂湘皖”绿色有机农产品博览会等较有影响力的重大活动,取得较好成果。通过线上补“链”,积极融入“互联网+”,发展直播带货等业态,不断拓展线上渠道,较好引领了小生产进入大市场。
三、做实“项目兴社”,整体实力不断加强
(一)围绕保值增值做自投项目。针对供销合作社资产老、破、散、小,资产收益较低、运营率不高的现状,采取拆旧建新、资产置换等方式,近年来建成2个微综合体项目。如座落在烟水亭边的总投资4000万元的九江供销大楼拆旧建新项目,年收益500余万元;座落在火车站南广场的总投资1.3亿元的新供销大楼新建项目,年新增460余万元资产收益。
(二)围绕拓宽业态做经营项目。采取筑巢引凤、联合合作的方式,近几年先后投入3500万元建成城东、城西2个工业地产项目,建成小龙虾精深加工、禽蛋食品包装生产线,形成了一定区域规模的产业化带动效应。在此基础上,以供应链贸易的形式投资1000万元开展小龙虾增值服务,当年实现纯利8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丰富了经营业态,打破了单一资产运营的局面。同时积极开展生鲜配送业务,着力解决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痛点。目前全市供销系统建有8家生鲜配送公司,为近400家单位提供优质配送服务,为农民增收、市民得利、经营主体受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围绕服务大局做民生项目。市供销联社作为牵头部门负责落实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任务,今年5月,市里率先在全省设区市中召开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专题部署、高位推动。目前,投资5亿元的全省冷链物流骨干网项目共青城冷链物流园已开园运营;投资15亿元的修水县冷链物流项目基本建成;投资10亿元的德安县项目正有序推进。湖口县1.7亿元的冷链专项债项目,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预计明年6月可全部投入使用。
答记者问
问题一
问:刚才李主任提到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试点工作,请问目前进展如何?具体有什么要求?
李茂生:请我们合作指导科科长余锐同志来回答。
余锐:感谢这位记者的关注。去年起中央财政开始支持供销系统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我们也借着政策红利,积极参与其中,两年共获得1480万元补助资金。今年是723万元,原则上按照100元/亩补贴标准,分配了任务面积7.23万亩。我们结合实际综合有关,在7个县(市、区)由28家服务主体承接试点项目,目前整体工作正有序收官,开始陆续验收拨付。就此项工作省供销联社印发了《2024年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项目承接和实施作出具体要求。
在服务主体上,方案明确是供销合作社有控制力的基层社和社有企业承担试点任务。这个控制力一方面体现在服务主体的组织形式上,必须是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另一方面体现在服务主体的股权比例上,供销合作社持股比例原则上要达到50%以上,人员应参与实际经营管理。按照上级的说法,这项试点的政策初衷,就是通过支持供销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倒逼我们的社有企业和基层社提升服务能力,有利于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加强基层社建设。
在服务内容上,试点项目服务主体要明确具体的实施区域、落实相应边界,尤其要明确供销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各自的实施区域和环节,避免项目重叠。
在服务作物上,重点支持水稻和油菜等粮油作物生产社会化服务,也会向水稻和油菜主产区域予以倾斜。
在服务环节上,支持促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关键薄弱环节,对九江而言重点支持育秧、机插(抛)秧等方向。对已市场运作基本成熟、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服务环节,如水稻机耕、机收等,可打包作为全托管的一部分申请财政补助,但不再单环节列入财政补助。我们只支持最少能完成3个环节以上的服务主体申报补助,并鼓励开展覆盖全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回答完毕!
问题二
问:这两年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都在不断强调要聚焦服务小农户,请问怎么才能算是小农户?以及小农户怎么从试点项目中获得实惠?
李茂生:请余锐同志继续回答。
余锐:感谢您注意到我们农服试点工作的聚焦方向。就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而言,短期内很难通过大规模土地流转来实现规模经营,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化,来弥补土地规模的不足,是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可行路子,这也是试点工作聚焦服务小农户的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用大白话说,就是帮助小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事情,从而促进传统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所以各地的实施方案,都要求服务小农户比例在60%以上,以达到组织小农、服务小农、带动小农、让小农户最终受益的目标。
但考虑到目前农村劳动力较少,土地流转经营也是常态,所以结合实际,上级部门补充解释了项目试点中小农户的定义:即土地规模经营不超过当地户均承包土地面积10倍的农业经营户。比如永修农村户均承包土地约8.18亩,所以永修规定土地经营规模低于81.8亩的就算是小农户。
至于怎么让小农户从中受益,主要就是通过降成本来增效益。这里我着重阐述怎么通过我们的试点政策,为小农户降低生产成本。一是用工成本。只要小农户的地块参与了试点,同样的环节作业,用工成本就要比市场平均价格低个10%左右,这是方案中明确规定的硬性要求,直接为小农户让利。二是农资成本。一方面通过农服组织可以集中采购农资,享受更优惠的价格;另一方面对比传统作业,农服的统防统治管理可以减少用肥用药的剂量和频次,尤其是农药的使用量。三是补贴降本。通过提高对小农户服务的补助标准,引导农服组织优先为小农户服务。比如武宁明确规定为小农户集中育供秧补贴为34元/亩*季,而服务大户补贴只有23元/亩*季;稻谷烘干小农户是17元/吨,大户只有14元/吨。更高的补贴标准,也拉平了小农户因生产规模小、分散经营、不利于集中作业的成本劣势。特别说明的是,以小农户为主要成员的合作社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依然可以按照补助小农户的标准给予服务。总之,只要是小农户,不论是“单打独斗”,还是“抱团取暖”,我们的政策导向上始终更厚爱一分。回答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