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联“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工商联主题新闻发布词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工商联以及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天很高兴和我的同事一起围绕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做个交流。
今年以来,市工商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贴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大局,围绕促进“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积极实施“凝心、助企、强基”三大工程,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商会管理水平,努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全市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1644.55亿元,同比增长0.8%,占GDP比重为57.9%。
一、创新服务机制,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民企政策快速响应机制。编印《惠企政策汇编》5000册,发放给商会和会员企业。与市发改委、市人社局联合拟定九江市支持重点民营企业人才用工“一企一策”方案;深入广大企业宣传“九江人才20条”;持续宣传推广“惠企通”平台,提高政策知晓率;在市工商联官方网站开辟政策法规专栏,实时发布惠企政策解读,提升惠企政策覆盖面,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用工难。
二是建立政企沟通长效机制。今年8月份联合市营商办组织开展“浔商旬谈·亲清连心”政企恳谈活动。邀请市政府领导亲临会议,与民营经济人士面对面梳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为民营经济发展解难。目前已经开展浔商旬谈活动12期。80家企业参与恳谈活动。受理问题140件,办理116件,正在推进解决的24件。
三是深化联系协调机制。与市公检法司、市税务局、市财政局、市营商办等部门的密切合作,促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开展涉诉信访和“检察护企”等专项行动,加强对民营经济主体的依法保护。全市59家律师事务所与128家商(协)会结对提供公益普法服务,持续推进商事调解。联合市税务局、市检察院、市财政局等共同召开“税联会企”、“三看、三访、三问·政企面对面”暨“九事好办·税易办”服务活动,助推企业发展。
四是搭建融资服务机制。与建设银行开展上门服务小微企业行动,与中国人民银行九江分行协调制定九江市民营企业白名单,降低优质民营企业贷款门槛,提升信用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水平,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推动邮储银行赋能市航运商会会员企业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邮储银行对九江港拥有自有船舶从事内河、沿江、国内沿海航运企业授信额度由1000万元调高至3000万元,并调低九江航运商会44家会员企业在该行近4亿元存量贷款利息,每年为会员企业节约利息近500万元。
二、提高商会建设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切实建强商会组织。全面落实《九江市党政领导联系商(协)会工作制度》和《九江市工商联挂点联系县市区工商联和市属商会工作制度》。明确市党政领导与商会的联系内容、指导事项,协助市党政领导走访慰问市工商联所属商(协)会,进一步激发各商(协)会工作热情。为助力我市打造“区域航运中心”,11月份组建成立了九江市航运商会。为全方位对接全国重要节点城市,本月安徽合肥九江商会将正式挂牌成立。截至目前,全市异地市级以上商会26家,外埠市级以上商会26家。
二是切实建优商会机制。着眼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重点从扩大商会覆盖,完善商会职能,优化商会治理,加强商会党建4个方面推进商会改革发展。今年在继续强化原有制定的商会管理和激励机制外,推行直属商(协)会“互促互学”经验交流制度,每半年定期召开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商会建设水平有明显提高。
三是切实发挥商会作用。围绕“三个区域中心”实践路径和“三大攻坚行动”,积极开展“浔商回家”、“浔商故乡行”、“三请三回”、“三企入赣”等活动,推动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家。修订了《全市商(协)会“双招双引”评价办法》,切实发挥市财政每年安排128.4万元奖励资金的激励作用,今年到目前为止共签约项目17个,总投资76.87亿元,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积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参与光彩行动,211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兴村”总数217个,“兴企”项目244个,在全省位列第二。
下一步,九江市工商联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更好的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民营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和政府管理和服务民营经济的助手作用,切实“担好责、履好职”,团结和率领广大商会和民营经济人士,为九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答记者问
问题一:市工商联如何引导所属商会参与“三大攻坚行动”?
钟 倞: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有请市工商联会员管理科科长郑兴林回答。
答:市工商联按照职责定位,竭诚履职尽责,积极引导所属商会参与全市“三大攻坚行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政治引领。坚持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加强会员思想政治引领,把全体会员团结到党的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信心谋发展,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会员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聚集主业,做强实业,将个人梦、企业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贡献商会力量。
二是参与项目建设。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强招商兴产业促倍增”号召,开展以会招商、以商招商活动。连续多年举办“浔商新春恳谈会”、“双招双引·清明恳谈会”、“双招双引·商会会长座谈会”、“长三角九江商会战略合作峰会”等“浔商回家”系列主题品牌活动,推动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家。如去年全市商(协)会招引签约项目46个,合同总额283.44亿元,开工项目28个,投资金额132.7亿元。项目涵盖文旅、装备制造、新材料、港口航运等多个领域,较好的契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目标要求。为激发商(协)会投身“双招双引”的热情,连续两年召开全市商(协)会“双招双引”表彰会,对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十佳商(协)会”予以表彰,奖励资金270余万元。
三是成立航运商会。为推进航运区域中心建设,全市80余家航运企业抱团发展,成立了全市乃至全省第一家航运商会,为助力“三大攻坚行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添砖加瓦。
四是履行社会责任。动员工商联所属25家商会、常委以上会员企业,全部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今年以来,市工商联对商会和会员企业对接帮扶村进行了调整充实,并把九江外埠商会纳入进来,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扩面提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民营企业和商会累计投入6亿多元,“兴村”项目259个,“兴村”总数230个,有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建设一个美好家园作出了积极努力。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问题二: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有什么特点,小微企业可以通过什么渠道进行申请?
钟 倞: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有请市工商联经济科服务桂贤刚回答。
答:日前,金融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省、市、区县相应建立工作机制,相关部门和银行机构共同参与,推动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按照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目标,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打通普惠金融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融资协调“专班化”。建立市、县两级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成立区县工作专班,县区工作专班是机制落地见效的重要抓手和基本单元,一手牵企业开展 “千企万户大走访” 活动,一手牵银行对接符合要求企业应贷尽贷,推动低成本资金直达基层,制定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政策明白书》和《金融产品手册》,强化政策与产品宣传。专班工作人员深入园区、社区、乡村,全面摸排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宣讲惠企助企政策,减少政策和企业体感之间的温差,把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推送给银行,由银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以及本行的授信审批条件来作出授信决定,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走访范围“全覆盖”。依托江西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县(区)工商联及银行机构,深入园区、社区、乡村摸排辖内小微企业情况,形成“两张清单”。结合九江实际,将走访范围拓展至个体工商户、种植大户等其他经营主体,做到全覆盖、无盲区。对有融资需求且符合“五项标准”即合规持续经营,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信用状况良好,有真实的融资需求,贷款用途合规这五项标准,都可以通过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获得发展所需资金。
三是融资成本“零附加”。此次融资对接活动不委托任何贷款中介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贷款业务,银行不收取除利息以外的任何手续费。
有贷款需求的小微市场主体线下可联系当地工商联、发改委或意向银行反馈融资需求,线上可通过江西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的走访活动专栏申报融资需求。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