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九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工信局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干字当头 奋勇争先
全力探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九江模式”
——在“推动九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发布词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周立峰)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共同关注九江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作进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干字当头、奋勇争先,全力探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九江模式’”。
2月8日,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联席会议办公室以“新春第一会”形式,召开了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暨数字化转型“争标杆、做示范”动员会,充分彰显了我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2043家企业完成入企诊断,1425家企业启动数字化改造,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五项关键指标较去年分别提升1.3%、1.6%、1.3%、0.5%、0.3%(9月份数据),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实现大幅提升,数字化水平结构加速向“纺锤型”转变。同时,市委主要领导在工信部《数字化转型》期刊首期发表题为“乘‘数’而上向‘新’发力九江市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署名文章,并在全省工业强省建设推进大会暨数字化转型现场会作典型经验介绍。
一是健全推进机制。坚持高位推进,市委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专题主持召开数字化转型现场会、座谈会,并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制造业攻坚行动,挂帅全省深化改革“一市一点”项目“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新路径”。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数字化转型现场推进会,参与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答辩。分管副市长先后5次召开数字化转型联席会,调度推进和协调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的困难问题。强化整体推进。通过召开各层级座谈会、征求意见会,研究制定了九江市数字化转型“思维导图”,确定了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整体规划,依次出台了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政策措施、资金管理细则等政策文件,整合国家和省市县4亿元资金,全力引导并推进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强化市县一体。组建市、县两级工作专班,建立会议制度、调度制度、通报制度,每月调度入企诊断、企业改造、标杆示范“三张清单”,清单式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
二是狠抓试点示范和标杆打造。一年来,坚持面、线、点一体化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较好成效。面上,九江先后成功获评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北斗应用试点城市、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纺织服装、有机硅“产业大脑”入围省级“产业大脑”。线上,继九江经开区、永修县、修水县获批省级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后,共青高新区、湖口高新区再次入选省级试点,获批试点数量居全省第一。点上,瑞易德新材料入选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实践案例,九江石化、巨石玻纤入选国家级卓越智能工厂,国能神华、亿阳纺织、宇彤众妙等3家企业获评国家级5G工厂,九江石化荣获省级首批“数字领航”企业,5家企业入选2024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含培育名单),12家企业入围2024年省智能制造标杆,均居全省前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电信中部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全省首个智算中心“中国电信鄱阳湖智算中心”投入使用。相关做法还在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片区调研交流会上作交流发言。
三是强化机制创新。创新企业服务机制,坚持采取“行业服务商+综合服务商+场景服务商”合作服务机制,为数转目标提升至L6(国家数字化水平二级)以上企业提供“一企一牵头商一解决方案”定制化服务,有效减少恶意竞价、层层转包的市场乱象。创新集采数转机制,探索集中谈判、带量采购数字产品供企业使用,降低企业改造成本,实现政策直达企业,正在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集采数转先行先试。创新资金拨付机制,采取“先预拨、后清算”、每月滚动拨付的资金奖补方式,预拨县区资金7000万元,下达入企诊断、企业改造等第一批项目计划,拨付资金4712万元,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和服务商的积极性。创新人才培育机制。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合作,全力推进数字人才培训基地、数字技术工程师评价中心建设,在全省率先探索“数字专员”培训,培训“数字专员”405人,目前正在构建企业数字专员库,力争L6级企业至少拥有1名数字专员,L8以上企业拥有1个数字化团队。
四是探索九江模式。实行运营商包挂县区数字化转型试点,推动九江经开区、永修县、湖口县探索综合型、链式、工业互联网园区转型模式。着力用好场景资源,全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软件业、智能装备产业协同发展,引育石化盈科、融思科技等10余家行业服务商和一批场景服务商,上架数字产品和解决方案351个,2024年全市软件业营收29.8亿元,比2022年(7.8亿元)、2023年(27.6亿元)高出22亿元、2.2亿元,今年将进一步实现新的突破;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产品在绿色化转型中融合应用,大力提升企业绿色化水平;积极推动石化安环一体机、AI智能检测、传感器等数转产品项目落地,发布全市第一批智能装备产品目录,共收集19家企业185种智能装备产品,供企业和服务商对接,积极探索“场景引企业、应用育产业”特色模式。
2025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干字当头,鼓足“争标杆、做示范”的勇气和锐气,以国家试点中期验收和全市数转水平走前列目标为导向,坚持分级分类推进,坚持标杆示范带动,坚持破难机制创新,全力探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全力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九江模式。
答记者问
问题一:根据江西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指南,目前企业水平等级共分为“四阶十级”,不同阶段、级别企业数字化改造需求不同、路径不一,请问九江市如何推动不同阶段企业数字化改造?
周立峰: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有请信息化推进科科长夏霄同志回答。
答:我们坚持分级推进、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针对处于转型准备阶段(L1-L2级别)的企业,我们以引导和帮扶为主,通过采取“产品包+个性产品”的方式,免费提供“小快轻准”的数字化产品,推动企业改造“零壁垒”,助力企业迈出转型第一步。
针对处于基础爬坡阶段(L3-L5级别)的企业,我们以场景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重点围绕生产线升级、供应链优化、以及节能、降本、增效等特定场景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针对处于集成提升阶段(L6-L8级别)的企业,我们充分考虑企业行业属性及个性化需求,大力推动“行业服务商+综合服务商+场景服务商”的合作模式,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定制化服务,全力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
针对处于创新领航阶段(L9-L10级别)的企业,我们全力支持其制定或参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行业标准,向产业链上下游输出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带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问题二:九江市出台了“产融通”政策,请简要介绍下“产融通”的具体奖补政策和申报流程。
周立峰: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有请投资科负责人曾俊杰同志回答。
曾俊杰:感谢您的提问。近几年,我市先后推出了“工融通”、“产融通”等创新融资产品,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特别是去年我市成功获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之后,为进一步拓宽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强化金融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作用,市工信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九江市分行、九江金融监管分局联合印发了《九江市“产融通”工作实施方案》,“产融通”按不同的支持方向分为“专精特新贷”“产融贷”“数转贷”“技改贷”和“绿色贷”五种产品。
“产融通”由各合作银行通过银行直贷、银担合作等金融模式向支持对象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和项目贷款。对使用“产融通”产品且贷款类型为项目贷款的企业,按不同贷款类型分别给予相应的财政贴息或财政奖补支持,贴息奖补总额达5500万元。其中,“专精特新贷”单户贴息最高50万元,贴息比例最高为80%,财政贴息总额500万元;“产融贷”单户贴息最高50万元,贴息比例最高为50%,财政贴息总额500万元;“数转贷”单户贴息或奖补最高200万元,财政贴息总额3000万元;“技改贷”单户贴息或奖补最高50万元,财政贴息总额500万元;“绿色贷”单户贴息或奖补最高50万元,财政贴息总额1000万元。补贴资金安排实行限额管理、总额控制,按照贷款发放时间顺序,先到先得,用完即止。同时,为解决企业续贷难问题,在企业贷款到期后,对符合“产融通”产品要求的企业,合作银行同意使用政府中小微企业续贷周转资金服务的,由市担保集团提供续贷周转服务,资金占用费按日计算,年化费率原则上不高于借款企业贷款合同标明的年化利率。
目前,第一批“产融通”拟支持企业名单已经发给了各县区工信局和相关金融机构,名单内企业需要申请流动贷款的,市担保集团按照“见贷即保”“免申即享”的原则给予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单户最高3000万元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服务,企业只需联系当地的合作银行就行,截至目前,已累计为我市中小企业解决流动资金担保贷款1.25亿元。企业需要申请项目贴息贷款的,可以填写《“产融通”项目贷款业务申请表》,报送给当地工信局或直接报送至市工信局相关业务科室,市工信局业务科室审核通过后,将推荐给合作银行,由合作银行对接,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