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九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瑞昌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决战“大工业” 矢志“勇争先”
在九江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的发布稿
瑞昌市委副书记 冯美鑫
(2025年3月25日)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千帆竞发。今天我们满怀激动、满怀期待,共同参加九江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就在两周前,文华书记深入瑞昌调研,提出了瑞昌“要在九江高质量发展中勇争先”的目标要求,给我们增强了十足的信心和底气。因此,我的发布主题就是:“决战‘大工业’、矢志‘勇争先’”。在此,我谨代表瑞昌市委、市政府,对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来宾和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西要强起来,工业必须强起来”。瑞昌是华夏青铜之源、省市工业强县,工业是最深厚的基因、最亮丽的底色。一年来,瑞昌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决战大工业、开辟新赛道,奋力打造长江之滨活力新城”的工作思路,主抓产业、大抓项目、狠抓落实,全市工业经济蓬勃向上、持续向好。主要体现为“四个更足”:
一是工业实力更足。坚持工业强市战略,育企业、强产业,厚植了竞争优势。全年规上工业企业278家,税收过亿元工业企业6家,位居九江前列。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九江第二,固投增幅九江第一。在九江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活动中,瑞昌喜获第二名的佳绩。
二是创新动力更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瑞昌核研院聚力建设江西省实验室,荣联环保今年有望实现主板上市。筹集6亿元资金用于扶持企业数转,瑞易德入选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中建材光电、华瑞缝纫线分别入选工信部数转典型案例和5G工厂名录。
三是项目火力更足。全年引进重大项目102个,其中“100”项目1个、“5020”项目5个。当年开工工业项目64个、投产46个。组建5个产业基金,推动产业迈向高端、走向未来。积极推动“腾笼换鸟”,新江洲公司一年内签约船舶订单28艘、总额超42亿元。
四是环境魅力更足。树牢环境是金的理念,“无证明城市”建设入选全国典型案例,行政审批局荣获全国“政务增值服务典范单位”。创新开展“进百姓门、排千企忧、暖万家心”干部作风大提升活动,经验做法获省办公厅内参刊载,《瑞昌“攀高”》在江西日报头版报道。同时吸引了全国性的会议在瑞召开,先后高规格举办了长江经济带绿色船舶、未来显示等创新发展大会,3月底将承办中国核学会工作会议,瑞昌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
新的一年,是瑞昌的耕耘季、奋斗季。我们将坚持干字当头,鼓足闯的劲头、下足拼的功夫,认真落实九江“9610”工程部署,推动瑞昌工业向新而行、向高而攀。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工业。坚持做大总量、做快增量、做优质量。加快传统产业技改升级,鼓励本土企业再投资,催生“二期现象”;壮大化工新材料、光电、智能家居等“3+N”主导产业链延伸;前瞻布局未来显示、核技术应用、绿色船舶等未来产业,打造“硬核基地”。力争今年实现税收过亿元工业企业8家以上,产值过20亿元、50亿元企业8家以上,上市公司实现零的突破。
二是转动能。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依托瑞昌核研究院建设省级实验室,发展核医学、低氘水等新兴领域;支持康佳KKTV、拓普达等企业扩大新型显示技术规模;抢抓船舶产业风口,规划3平方公里绿色船舶产业园,打造百亿产业、重振江州雄风。同步推进“体育+文旅”融合,打造铜岭铜矿遗址公园二期,培育一批3A级乡村旅游点,做强“活力新城、羽球之都”品牌。
三是壮园区。优化园区载体功能,提升产业集聚效能。完善化工集中区整体规划,用好5400亩化工用地稀缺资源,招引百亿级化工项目;加快氢醇一体化、宏柏新材料等重大项目园区配套建设;发挥5支产业基金作用,通过资本招商加速项目落地。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园区集约化、特色化发展。
四是攻项目。认真落实九江市“三大攻坚行动”部署,确定了项目建设“321”目标(即谋划项目300个、重点推进200个、招商项目100个);招商引资“555”目标,(即招引亿元工业项目50个以上、优强项目5个以上、签约资金500亿元以上);升规入统培育“双百”计划(即培育100家“五上”企业、其中工业规上企业40家以上,培育项目入统200家以上)。全速推进氢醇一体化、国泰HR、通用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强化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开工即冲刺、投产即达效”。
五是优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无证明城市”升级版。强化基层治理,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化解矛盾纠纷;深入开展“进百姓门、排千企忧、暖万家心”干部作风大提升活动,持续纠治“四风”问题,进一步筑牢作风堤坝,以一流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
我的发布完毕,谢谢!
答记者问
问题一:瑞昌市在“决战大工业”战略实施过程中,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如何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牵头服务企业机制,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科工局局长温平山答: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科工局作为工口牵头部门,我们将打好“三提三增”的“组合拳”,进一步纾企困、解企忧、暖企心,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一是力促企业帮扶“提质增效”。我们当好驻企“特派员”,全面掀起“科工先锋、益企行动”热潮,深入园区一线、项目现场、企业车间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我们当好帮企“服务员”,牵头“排千企忧”职责,坚决落实“千个部门进千企、精准帮扶促发展”要求,精准发力“一对一”“一对多”网格化帮扶体系,全力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能、用工、融资、物流等方面难题。我们当好惠企“保障员”,主动协调、推动压实工业项目服务单位的挂点帮扶责任,靠前解决要素保障问题,加速推进氢醇一体化、宏柏新材料、海诚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二是力促企业发展“提档增量”。我们着力扩增量,全面落实“双百”计划,抓紧抓牢企业培育、升规入库工作,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以上。我们着力优存量,全面落实上级各项“稳经济”措施,助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加大设备更新改造力度,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份额。我们着力提质量,大力实施科技强企行动,专注加强企业梯次培育,力争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高成长性企业5家以上。
三是力促企业转型“提级增能”。一方面,我们向数智发力,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加快转”,想方设法推动企业“标杆转”,争取创新领航阶段实现零突破,力争培育省级“数字领航”、“小灯塔”、“数智工厂”等各类标杆企业30家以上。另一方面,我们向新质发力,积极开辟未来产业赛道,重点依托新江洲船舶重工,规划建设绿色船舶产业园,加大船舶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形成百亿产业;依托瑞昌市核物理应用研究院,围绕核医疗、辐照应用、稳定性同位素生产、射线装置装备制造等领域,推动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推动“低氘水、20产品”项目落地,加快推进瑞昌核研院创建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共建江西省实验室。
科工局将聚焦聚力新型工业化,知责担当、敢做善为,在助推工业高质量发展上挑大梁、当先锋,为决战大工业、开辟新赛道,奋力打造长江之滨活力新城贡献科工力量。
问题二:我们了解到,瑞昌市营商环境一直处在全省前列。2025年,九江市将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请问,瑞昌市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李伯阳: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正如您所言,“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2025年,瑞昌市将聚焦“三心”服务,推动营商环境再升级。
一是“在线解忧”更贴心。健全诉求直达机制。创新开通“12345”营商环境服务专线,实行“24小时在线受理、1小时智能分拨、72小时限时办结”,确保企业诉求“一号响应、一窗办结”。强化难题兜底服务。针对跨部门复杂问题,由市分管领导牵头督办,成立“兜底服务”专班,通过“一事一议”实现企业合理诉求100%解决、服务满意度100%达标。推进效能提升行动。推行“智能分拨+人工督办”模式,将平均办理周期压缩30%,全力当好企业信赖的“贴心人”。
二是“在线监测”更走心。我们建立了“月度分析+季度测评”双轨机制。每月梳理营商环境工作进展及问题短板,形成《营商环境短板清单》直报市委、市政府,为决策提供精准支撑;每季联合企业、行业协会开展满意度测评,覆盖政策落实、政务服务、执法监管等方面。引入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追踪惠企政策兑现率、审批超时率等核心指标,实现“问题预警-整改-反馈”闭环管理,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更精准、更高效。
三是“在线服务”更暖心。我们深化政企联动。每月举办“企业家恳谈会”,用心倾听企业声音,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强化数字赋能。上线“瑞e办”企业服务智慧平台,集成政策服务、涉企服务、涉企检查等各项服务功能,切实解决好企业关心的融资难、检查多等问题。深化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涉企政务增值化改革,推行“极简审批”和“容缺审批”,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六证联发”模式,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让企业办事暖心爽心、无忧无虑。
问题三:重大项目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请问瑞昌市是如何推进重大项目落地落实的。
答:感谢媒体记者的提问。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瑞昌市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确保重大项目落地落实。
1.建立项目库,使攻坚目标更加明确。今年,瑞昌市委提出项目建设“321”的目标(即谋划项目300个,重点推进200个,全年招引项目100个),重点项目目办对标对表,建立全市重大项目库,共谋划了300个项目,其中重点推进项目有217个,形成了“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
2.绘好路线图,使责任落实更加明晰。针对217个重点推进项目,我们逐个按照“四个一”的标准,即一名责任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名具体责任人,一份倒排工期表制定落实责任网格。经过梳理,217个重点项目的可研、立项、规划、各审批要素的批复等前期手续,施工进场、设备安装、主体验收、竣工投产等重点环节,都明确了具体的时间节点和责任单位、具体责任人。
3.厘清保障线,让项目推进更加顺畅。提前介入、主动作为,对217个重点攻坚项目在要素保障、审批手续中可能存在的堵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研判。梳理出需要在土地、金融、用能等方面提供要素保障的事项67个,分析出需要在环评、安评、能评批复等上级部门审批事项48个。重大项目办逐项给相关职能部门下发提醒函,督促相关单位按照保障要求和时间节点严格抓好落实。
4.开好调度会,使问题解决更加快捷。针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重点实行分层分级调度机制。坚持“四下基层”,现场办公,责任领导每周调度,分管领导定期调度,主要领导常态调度,遇到重大问题亟需解决的,立即进行调度。确保问题得到有效快速解决。
5.锻造铁肩膀,使项目落实更加有力。深入开展“进百姓门、排千企忧、暖万家心”作风整治大提升行动,营造“人人钉钉子、事事马上办、个个铁肩膀”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实行重大项目亮灯机制,按照“红黄蓝绿”的亮灯模式,针对滞后项目,定期提醒督导督办,确保项目推进不延期、不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