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九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共青城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精心培育“低空经济”  匠心打造“天空之城”

——九江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共青城市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话共青城在发展低空经济中的大胆探索与创新实践,共同见证共青城这座象征着未来与希望的“天空之城”的崛起。首先,我谨代表共青城市委、市政府和共青人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共青发展的各大媒体、各位记者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共青城市行政管辖面积小、常住人口少、资源禀赋不足,如何闯出一条新路,才能在区域竞争格局中争先进位?共青城市委市政府给出的答案是“努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共青城发展低空经济不是心血来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2015年就开始谋划发展通航产业,在南湖新城规划建设通航小镇,重点推进共青城通用机场的选址、设计、审批等各项前期工作,对接民航、军方和省级行业部门,先行先试,谋划了发展新思路。经过几年的充分论证,2021年9月,市第三次党代会正式提出将低空经济作为未来产业来打造,制定“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目标,有着长远考虑,准备把这件事情持之以恒做好。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把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连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说明,我们的探索实践完全符合中央战略部署。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南昌发展大飞机、景德镇发展直升机、共青城发展无人机”三足鼎立的产业定位,九江市委、市政府打造江西省低空经济综合示范区、创建国家级示范区的目标要求,我们建设了全国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建成全省首个市场化运营的A1类通用机场、全省唯一的低空经济产业制造中心,进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2家,28号我们将再集中签约10家低空企业。下面,我从战略定位、基础设施、聚引产业等方面,向大家汇报共青城发展低空经济的实践探索。

一是科学锚定目标。按照打造综合示范性产业园区的定位,共青城超前规划了4.1平方公里低空经济产业园,布局“一心、两轴、四板块”(“一心”即以通用机场为核心;“两轴”即东西轴的五四大道,南北轴的航空大道;“四板块”即低空运营、低空制造、低空文旅和低空服务四大板块)。制定《关于全面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向天再造共青城”的实施意见》《低空经济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出台《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确定了建设“低空经济综合示范区、低空经济产业聚集区、低空场景应用先行区、低空融合飞行样板区”和“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四区一高地发展目标。

二是夯实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近20亿元,完善低空经济产业园的各项基础配套设施。仅用16个月就率先建成了全省标准最高、环境最美、配套最优的A1类通用机场。随后3个月就取得了机场使用许可证,刷新了机场建设和民航颁证的行业速度。快速建成了全省首个航空主题乐园,开展滑翔伞、三角翼、动力三角翼等飞行体验和培训项目,成为航空运动爱好者的打卡地;占地105亩、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无人机生产制造中心项目一期,2024年2月开工建设,12月份交付使用,是全省首个为低空企业量身定制的产业园区;江西省低空经济综合服务平台硬件设施已建成,2025年上半年完成相关审批、监管网建设,正式投入使用;五四大道东延伸线、水上飞机码头、航空器检验检测中心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框架全面拉开。

三是全力聚引产业。聚焦无人机研发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快构建低空运营、研发、制造、文旅、服务全产业链条,大力开展产业推介和专业招商。依托专业平台和科研院所,积极推动共青城低空经济走出去,赴北、上、广、深等低空经济前沿城市举办专业推介活动,快速打开了共青城低空经济影响力和知晓度。组建江西省首支专门的低空经济产业引导基金,即共青城青云长空经济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为低空企业提供资本赋能。成功签约落地东古智能(星恒长天)、江西瑞奇、中科航创、空中未来、广翼航空等12个优质项目,涵盖复合材料、电力推进器、整机制造、低空公共服务平台等上、中、下游产业。

四是打造低空名片。我们以赛会活动为抓手,积极宣传推介,迅速扩大知晓度、美誉度,快速成长为低空领域关注的焦点。先后举办开航首飞、“逐梦蓝天”主题飞行表演、长江经济带(九江·共青城)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两届科技部无人机遥感比测等赛会活动,吸引行业大咖齐聚共青城,新华网、人民网等100多家主流媒体专题报道。刘大响、李德仁、周成虎等两院院士和行业、高校、企业领军人才共赴共青城,累计接待实地考察洽谈500多批次。“低空经济看共青”日益成为业界共识。

五是全面拓展应用。依托已建成的通用机场,大力开展飞行培训、空中旅游观光、研学科普教育等。成功开通共青—庐山、庐山西海等空中旅游航线以及共青—鄂州、景德镇等机场转场训练航线,现有固定翼运动照、私照学员87人,无人机飞手、滑翔伞飞行学员超400人,飞行体验与研学超3.2万人次。共青城通用机场2024年全年可飞天数220天,飞行时长1483小时,飞行架次4400架次、转场飞行145架次,培训人数和飞行时长在全省领先。开展空地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项目,建设覆盖全市的飞行服务站点,深入城市腹地,开展城市管理、应急监管、施工监管、警务巡逻、交通巡检、生态环境监管等智能巡查,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推动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健康发展。

未来,共青城将在省委省政府、九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传承和弘扬“共青精神”,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与各界朋友携手共进,共同探索低空经济的新领域、新空间、新机遇。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共青城这座“天空之城”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引领江西乃至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新标杆。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问题一:应用场景是低空经济的关键一环,请问共青城市在低空经济领域有哪些典型应用场景?未来有什么计划?

答:共青城市地处庐山脚下、鄱湖之滨,拥有鄱阳湖岸线93公里,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普及推广低空培训、低空文旅、公共治理等各种“大众化”和“个性化”航空消费活动,应用场景得到充分拓展。

一是在低空培训方面。空中未来公司、翱翔星云公司、大汉翔龙公司分别在共青城建立培训机构,开展固定翼有人机、小中型多旋翼无人机、滑翔伞等飞行培训。截至目前,固定翼有人机飞行执照学员87人,已有19人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民用航空器驾驶员执照》。中小型无人机飞手和滑翔伞飞行员培训超400余人。培训时长和学员人数在全省领先。

二是在低空文旅方面。依托已建成的通用机场和低空文旅小镇,大力开展空中旅游观光、飞行体验、研学科普教育等。开通共青—庐山、庐山西海的空中旅游航线,利用阿若拉SA60L、野马AG60、西锐SR20型等固定翼飞机,体验空中看共青、空中看西海、空中游庐山等项目。在通用机场,面向全国青少年学生,开发航空科普、航模制作、模拟飞行、阻力伞体验等研学课程,截至 目前,研学、参观及飞行体验人数超3.2万人。在低空文旅小镇开展滑翔伞、三角翼、动力三角翼体验项目,游览和体验人数2000余人。

三是在城市治理方面。搭建共青城空地一体城市综合治理项目,可覆盖城区2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环保巡察、交通管理等城市综合治理工作。目前已在我市建设3个起降点,开通定制化航线25条,共飞行138架次,主要是开展环境治理29次、两违巡查19次、接待路演8次。

未来,我们还将重点围绕文旅应用、研学培训、低空运动、应急救援、公共服务、城市应用等六大方面,拓展更加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打造低空应用场景先行区。

问题二:当前随着低空经济发展热潮的到来,未来无人机将大量运用在低空物流、农业植保、应急救援等场景上,如果无人机使用的数量规模上来了,未来将对低空安全、隐私安全造成一定的困扰,请问我们如何保障低空飞行活动的安全性?

答: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提出,要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我们将通过管控数智化,来积极应对低空飞行活动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打造“人、机、物”精细监控网。依托全省低空经济综合服务平台(坐落在共青城机场内),建设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等低空“四张网”,构建低空交通管理平台,实现准入审批、过程监管等功能,与飞行服务平台、上级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无人有人、载人载物、大小飞机清晰可见、实时管控,让各类飞行器管得住、飞得起。目前我们正在推进“一平台六系统”建设,即低空智联网平台,5G-A融合通信系统,北斗高精导航及定位系统,ADS-B、RID可靠被监视系统,气象预测系统,识别反制系统和航路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低空安全态势感知、空域管理、低空飞行场景的数智化服务。

问题三:刚刚听了相关介绍,感觉共青城确实是超前谋划低空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下一步,共青城发展低空经济又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答:我们坚持把发展低空经济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产业支撑,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全面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向天再造共青城”的实施意见》,配套出台了15条“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概括起来就是“4420”工作体系:

第一个“4”,就是打造四大功能区,即低空经济综合示范区、低空经济产业聚集区、低空场景应用先行区、低空融合飞行样板区,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共青经验”,这是我们的目标。

第二个“4”,就是实施产业集群、科技引领、配套提升、应用拓展四大行动,这是我们的抓手。

“20”,就是推进20项重点工作。这里面每一项工作都是实打实的,比如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提升相关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能力、加大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专业赛事赛会,等等。

“4420”工作体系就是我们发展低空经济的“任务书”“施工图”。我们将结合省市工作要求,不折不扣把定下的事情落实好。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