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九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经开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改革转型谋发展砥砺奋进谱新篇

——在九江经开区聚力改革转型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综合保税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陈冬梅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推动九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九江经开区专场新闻发布会,我发布的主题是“改革转型谋发展,砥砺奋进谱新篇”,借此机会,受区主要领导委托,我谨代表九江经开区对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来宾和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向一直以来关心关注支持九江经开区经济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直以来,九江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决策部署,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砥砺前行,在改革转型的征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综合实力持续领跑,2024年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活动中蝉联榜首;开放能级跨越提升,九江综保区在全国150个综保区考评中较上年度前移36位,排第61位,创历史新高;产业势能加速释放,九江石化年产150万吨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全面开工、创造了石化项目建设的“九江速度”,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连续三年获评全省优秀等次。下一步,我区将鼓足干劲、乘势而上,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促发展,全面激发我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内生动力。

一、机制重构,激活内在动能

以系统性思维重构发展逻辑,将制度创新作为改革关键,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体制机制。坚持管理升级,持续深化“管委会+公司”模式,加速平台公司向产投公司转型升级,整合做强招商公司,并进一步理顺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职责,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稳步剥离社会职能。坚持服务下沉,对4个区属事业单位重新规划职能,将其下沉至城西、港区、新城、城南片区,专注于企业服务。同时,推动片区所在属地街道(乡)协同作战,构建“园街一体”的管理服务新格局,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米”。坚持激励革新,深化绩效分配制度,设置灵活的宽幅薪酬体系,依据工作业绩拉开收入差距,彻底打破“平均主义”,让实干者“名利双收”,“躺平者”无处遁形,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招商亮剑,引燃发展引擎

以招商引资作为关键抓手,通过优质项目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选派精兵强将,组建29支专业招商小分队,同时在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招商区域精准部署10支驻外小分队,将招商引资与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绩效分配相挂钩,以招商实效论英雄,营造全员参与、你追我赶的浓厚招商氛围。探索闪电战法,打造“131”快速响应机制,做到1天内响应项目线索,3天初步研判,1周内反馈意见。实行“每月集中签约、双月集中开工、每季开展政银企对接会”,打造投资兴业、干事创业的“引力场”。突出落地为王,建立从项目签约,到注册登记的,再到开工建设、投产运营、达产达效的全周期进行分段考核机制,确保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项目攻坚,铸就硬核支撑

以项目建设夯实转型发展根基,构建“谋划-推进-考评”三维攻坚体系,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一是精心谋划项目。聚焦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人才引育等关键环节,通过精准对接,为企业量身定制“政策包”,助力企业谋划一批具有前瞻性的优质项目。二是创新智慧管控。推行“六个一”机制,为每个项目配备一名班子成员、一个专班、一套方案,细化责任到人到岗。借助“开心办”平台,对购地、租赁、技改项目进行全流程的可视化管控工作,每月通过“线上监测预警”与“线下实地推进”的方式,做到项目进度“云上可视、线下直击”。三是完善赛马机制。采用“红黄蓝”分级管理模式,准确定位问题,及时预警提醒,督促各部门主动作为。

四、集群培育,完善产业体系

以产业升级驱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一是支持链主领航。锁定九江石化、德福科技、巨石玻纤、生益科技等链主企业,促琥珀一期、巨石一期、生益科技二期、爱升二期全面投产达产,努力形成更多“二期现象”。二是推动链式发展。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制”引领作用,明确5大主导产业和3个细分特色产业的产业链链长,构建“总链长-链长-链长办”三级管理体系。以链主企业为核心,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图谱。三是强化梯队培育。聚集电子信息、石化炼化一体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主导产业,帮助企业扩增量、挖存量,确保营收1-5亿元、5-10亿元、10-20亿元、2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所增长,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生态。

五、数智赋能,推动创新发展

以“科创+数转”双轮驱动改革转型高质量发展,重塑全要素生产率,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方面,以科技创新助产业“破茧成蝶”。组建产业链企业科创联盟,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全覆盖,发挥创新平台作用,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领军(入库)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实现增长。另一方面,以数字化转型助企业“脱胎换骨”。坚持“4321”推进体系,大规模开展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大培育L6级以上企业,打造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标杆、“数智工厂”、“小灯塔”企业,争创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加大数字化基础设施投入,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六、开放破局,链接全球版图

以制度型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开放型经济平台聚合全球要素,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充分利用通江达海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大力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充分发挥交通枢纽支撑作用,加快完成上港二期建设,运营好安信码头和城西港区铁路专用线,助推“水铁公”多式联运提质增效。充分挖掘开放平台政策潜力,积极培育云上跨境电商、海外仓、服务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保税加工制造等新业态,探索“同仓分类监管”业务,推动“区港一体化”业务做大做强。

七、环境焕新,筑巢引凤来栖

以营商环境作为改革转型的重要保障,以三个“一流”打造投资高地。以一流配套实现全要素保障,不断提升标准化厂房、配套路网、物流、人才公寓等生产生活配套水平,通过搭建沟通平台、组织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拓宽产品销路,让企业安心扎根发展。以一流机制实现全周期帮扶,以企业服务中心为纽带,开展“百干帮千企”专项行动,健全“驻企特派员”制度,打造“供需精准、响应快速、帮办专业、服务高效”的企业服务新生态。以一流标准实现全流程赋能,对标先进园区,完善“1+4+N”政务服务体系,全力建设全省一流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升级“开心办”企业服务平台至2.0版,深化“三通一码”服务矩阵应用,简化办事流程,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一网通办”。

风起长江畔,弄潮正当时!各位媒体朋友,九江经开区正以改革为笔,以创新为墨,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为九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答记者问

问题一: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今年以来经开区招商部门如何“直指龙头招大商”,创新招商打法强后劲?

答:非常感谢您的提问,也感谢您对经开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招商引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是经济工作的“活水源头”。我们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由主要领导亲自负责。今年,我们将围绕省“1269”行动计划和市“9610”工程,聚焦电子电器、石化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突出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地招大引强。

首先,我们将强化专业招商,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聚焦专业招商,在全区范围内选拔精兵强将,组建29支专业招商小分队,在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招商区域部署10支驻外招商小分队。同时,加强招商人员培训,围绕基金招商实操案例、招商推介模拟等内容组织业务培训,打造一批“懂经济、懂产业、懂政策、懂招商、会服务”的专业化招商团队。

其次,我们将专注于招大引强,大力实施“五大行动”。瞄准“三类500强”企业,积极开展“百亿项目、优强项目、链式招商、未来产业项目、重大外资”五大攻坚行动。成立攻坚专班,绘制产业链、供应链、资本链、创新链等招商图谱,建立目标企业库,实行挂图作战,专案推进,签约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引领能力强的“龙头”项目。

第三,我们将突出招商效率,积极创新五项招商模式。构建科学高效的政府投资基金体系,设立现代产业基金,积极探索QFLP基金、定增招商等方式,做全基金矩阵;依托我区产业链头部企业和骨干企业,深挖“二期”项目资源,做大以商招商;聚能中介机构资源,推动中介机构擅长领域与我区需求实现精准对接做优中介招商;广泛开展赣商浔商回家活动,发挥乡友人脉资源,做响乡友招商;整合区内环境指标、厂房、土地、场景产业载体等资源,持续升级招商“工具包”,做强资源招商。

最后,我们将聚焦要素保障,做实全生命周期服务。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在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实施建立“一对一”管家服务机制,重大项目成立工作专班,构建多部门贯通协同、闭环运行、扁平高效的工作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定制化”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保障。

问题二:产业发展是经开区工作的“主责主业”,今年以来经开区在扶优扶强领军龙头、创新引领数转升级等方面推出哪些新举措,助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答:大家好!感谢大家对九江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注。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区党工委、管委会改革转型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制造业攻坚行动,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实施"链长制+链主制"双轮驱动,扶优扶强领军龙头。聚焦电子信息、石化炼化一体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五大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链长机制,探索“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模式,支持主导产业链“聚链成群”。力促琥珀新材料一期、巨石智能制造基地一期、生益科技二期、爱升二期全面投产达产,推进泰开成套电器、弘高科技等10家企业扩大投资、投建二期,努力形成更多“二期现象”。组建29支专业化招商小分队,设立"奔牛奖""蜗牛奖"激励机制,计划签约工业项目130个,投资总额不少于600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个,优强项目不少于6个,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0个。推行"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加大清理闲置土地和盘活存量土地力度,提高用地指标保障能力。推行"13815"企业服务机制,升级开心办2.0平台,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二是深化"智改数转赋能",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完善"4321"数字化转型体系,设立5000万元政策资金池,针对龙头企业,重点推进TCL空调创建数字转型“小灯塔”、巨石玻纤创建"数字领航"。针对中小企业,推动德福科技、生益科技创建5G工厂;培育本地服务商开展分片包挂专项行动,开发"小快轻准"解决方案。搭建电子信息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链式协同转型。

三是坚持“梯度培育计划”,扶优扶强领军企业。新成立4个企业服务中心,升级打造成集培育、服务、管理为一体的产业服务管理平台。持续开展企业“大走访、大帮扶”活动,完善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深入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分层筛选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库,梯度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高质量发展矩阵。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现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全覆盖。深入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分梯队开展培育辅导、股改等工作,支持力达科技、蓝科半导体等加快上市步伐。

问题三:九江石化产业园是江西省唯一的省级石化园区,目前建设情况如何?围绕打造“炼油+芳烃+PTA+PET”的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是如何布局和推进?

答1:九江石化产业园是江西省唯一的省级石化园区,辖区面积6.2平方公里,按照产品类型及功能分为炼油产业区域和炼化一体区域。目前,园区约5.1公里主干道路、46万平方米场地平整、1.9公里管廊工程和15万平方米房屋拆迁工作已全面完成,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预计超30亿元,将为入园企业提供一流的配套服务。2025年,园区将续建3个、新建15个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包括石化管线涉铁工程、供水厂、特勤消防站、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综合管廊、集中供热等项目,进一步优化园区的基础设施,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答2:我们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高起点谋篇布局,依托九江石化芳烃产业基础,延伸发展PTA、PET产业方向。其中,炼化一体区域规划建设年产150万吨芳烃、年产300万吨PTA以及年产376万吨PET,全面建成后将形成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原料互供、投资互渗的完整产业链条,园区内产业关联度接近100%,产品可在同一个园区实现从“一滴油”到“一根丝”。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市区两级政府共同推进,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部门全力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党政领导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企业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确保产业链项目落地工作顺利推进。二是开展区域合作,强化资源整合。各相关县(市、区)以项目招引“一盘棋”的大格局,积极开展信息共享,以石化产业园为中心区域,形成集PX-PTA-PET为一体的生产基地,同时依据已有的产业基础和要素条件,围绕纺织服装等产品下游开展应用型项目招商。三是锚定目标定位,强化要素保障。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一批打基础、立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厂、供水厂、特勤消防站、危化品停车场和配套服务中心等公共工程,按照专业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将实现集中供水、集中供热、集中供气、集中污水处理,将企业成本降到最低,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

问题四: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今年以来经开区如何加大改革推进力度,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答: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年以来,九江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体制机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下面,我将从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介绍:

一、创新管理机制,构建高效运转机制。此次改革,我区聚焦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厘清各部门职能职能,优化组织架构,在各园区专门设立企业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同时,创新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打破信息孤岛,推动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审批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60%以上,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及时落实到位,有力推动了职能部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由“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的转变,为园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全面赋能。

二是强化企业服务,优化要素保障体系。经开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企业为本”的服务理念,构建全方位要素保障体系。在基础设施保障方面,追加投资60.46亿元,全面完善了园区水、电、气、道路及管廊等配套设施,为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支持。通过建立重点企业“特企专驻”制度,选派100余名干部担任驻企特派员,实行“一对一”精准服务。在要素供给方面,创新建立“政银企”对接机制,设立3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实施人才“引育用留”工程,成功打造了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11个,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8名。建立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企业问题办结率达到100%。

三是深化人事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此次改革,我区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在用人机制方面,推行“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赛场选马”机制,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层一线提拔科级及以上干部10名,占提拔人数的35.7%。通过大力实施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计划,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园区发展储备后备力量。在激励机制方面,建立“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宽幅薪酬体系,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待遇直接挂钩,考核性绩效工资占比提高到60%,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九江经开区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持续增长,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评中位居前列。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打造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示范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