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九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统计局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九江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崔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九江统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作简要发布。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奋斗目标,以实施"三大攻坚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全市经济呈现开局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63.23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44亿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80.44亿元,同比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537.35亿元,同比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4.8:39.8:55.4调整为4.7:39.5:55.8,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1和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
一、农业产能增长稳健,农业产品供给充裕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32亿元,同比增长5.1%。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22.49万亩,同比增长1.0%,产量30.29万吨,同比增长3.4%;茶叶产量0.08万吨,同比增长6.7%。一季度,生猪存栏93.59万头,同比增长4.1%;出栏47.59万头,同比下降0.5%;禽蛋产量3.01万吨,同比增长32.5%。水产品产量14.36万吨,同比增长5.0%。
二、制造业拉动作用显著,工业重点行业势头向好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有力拉动,一季度,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个百分点;全市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2个行业增加值同比正增长,增长面近六成。制造业“9610”协同发展提质提速,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九个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长9.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增加值同比增长13.1%。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重大项目有效推进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政策支持领域平稳向好,一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19.6%,拉动全市全部投资增长5.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2.7%,拉动全市全部投资增长5.1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21.3%,拉动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2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支撑有力,一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65.3%,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4%,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79.9%。
四、消费市场逐步回暖,智能消费增长向好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07亿元,同比增长5.4%。1-3月,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27.01亿元,同比增长7.6%。零售需求、餐饮消费稳定发力,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111.25亿元,同比增长7.7%;限额以上餐饮收入15.76亿元,同比增长6.7%。基本生活类商品需求旺盛,一季度,服装类、日用品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2.1%、10.7%、8.0%。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显效,大宗商品及智能消费增长较快,一季度,高能效等级家电、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分别同比增长32.6%、23.5%、69.7%;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2%。线上消费韧性增强,网络零售贡献显著,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7%。
五、规上服务业持续向好,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1-2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8.59亿元,同比增长10.3%。总体运行稳中向好。分行业大类看,29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增长面为72.4%。新增企业拉动有力,截至2月底,全市2024年年度和2025年月度共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22家,占服务业企业数的12.9%,全部新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9%,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4.6%。龙头企业拉动明显,1-2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前20的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9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33.0%,20家龙头企业营业收入合计同比增长15.2%,高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4.9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的贡献率为46.6%。
六、金融市场活力彰显,主要指标平稳增长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173.02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全市住户存款余额4075.04亿元,同比增长12.5%;广义政府存款余额599.75亿元,同比增长2.9%。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750.41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全市住户贷款余额2106.28亿元,同比下降0.4%;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3644.05亿元,同比增长13.4%。
七、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环比略有上涨
1-3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持平。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五升三降”,其中,居住价格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6%;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7%;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7.9%;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2.0%;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3%;衣着价格下降0.1%。
总的来看,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与全国、全省保持态势上的一致,总体呈现韧性增强、稳中有进、进中有优、优中提质的向好态势。但也要看到,全市经济运行持续稳步增长仍面临重点产业动能有待加强、消费需求仍需释放等问题,经济稳定向好基础仍需进一步夯实。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落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巩固和增强全市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奋力迈出九江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坚实步伐。
我就发布到这里。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问题一:请问如何评价一季度我市经济运行表现,总体来看有哪些亮点?
答:谢谢您的提问。一季度,全市上下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强产业、扩消费、抓招商、攻项目,全市经济延续持续向好态势,实现良好开局。我想用“向好”“向新”“向优”三个词来评价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第一个是回升的态势“向好”。一季度,全市GDP同比增长6.1%,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4.6个百分点,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7、0.4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5。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增速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从三大需求看,投资、消费、进出口持续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4%,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7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增速与全省平均持平。
第二个是发展的动能“向新”。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新进展。新业态活力彰显,现代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1-2月全市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0.6%、21.7%。线上消费持续活跃,网络零售活力迸发,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7%。新兴产业发展较好,电子信息、锂电和光伏新能源、有机硅和纤维新材料产业集群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8.2%、41.9%、11.9%,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新投资增速加快,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1.0%,工业技改投资占比为33.8%。
第三个是稳定的基础“向优”。行业增长面向好。工业37个行业大类中有22个行业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近六成,其中16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29个行业大类中有21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增长面为72.4%,其中14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投资活力动力增强。民间投资更加活跃,同比增长7.3%,高于全部投资增速2.4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贡献率达76.5%。“五上”企业入库势头较好。一季度,全市新增一套表调查单位258家,位列全省第四,其中,“五上”企业225家,位列全省第四。
总的来看,一季度全市经济稳中有进、回升向好,实现良好开局。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三大攻坚行动”,全力实施制造业“9610”工程,持续推动消费扩容升级,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共同努力拼出来的!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对我市经济平稳运行带来较大压力。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积极应对外部挑战,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推动全市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谢谢!
问题二:刚刚在发布稿中提到工业的一些情况,我们知道工业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想请您结合具体数据,再介绍下一季度九江工业的运行特点,以及重点优势产业的一些情况。
答:谢谢您的提问。从刚才发布的数据大家已经看到,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坚持工业强市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制造业“9610”工程,全市工业生产延续向好态势。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1%,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呈现三个“增长”的运行特点。
一是制造业成拉动工业增长“主力军”。一季度,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较1-2月提高0.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97.5%。
二是头部企业增长强劲有力。一季度,全市产值前五十强企业(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1.9%)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9.8%,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7个百分点,合计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9个百分点,其中36家企业累计增加值同比正增长。
三是支柱行业增长面持续扩大。一季度,全市累计增加值排名前十的重点行业同比保持“9升1降”格局,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等5个行业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合计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5个百分点。其中:①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个重点传统行业压舱石作用显著,合计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个百分点;②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新兴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个百分点。回答完毕,谢谢!
问题三:近期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提振消费行动部署,请问我市消费政策落实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今年以来,我市上下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全省、全市提振消费工作部署,坚持出政策、办活动、优载体、抓统筹,多措并举促消费,全市消费品市场呈现“稳步复苏、结构优化、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45.07亿元,增长5.4%,增速较2024年加快1.5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巩固。
总体来看,2025年一季度我市消费品市场实现“开门红”,主要有以下三个积极变化:
一是政策赋能消费 市场提振效果明显。为充分发挥政策牵引带动作用,用好用活存量政策,我市接续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市消费品市场提振效果明显,实物性商品实现稳定增长,绿色消费、品质消费成为新亮点。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增长7.7%、增速较2024年加快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69.7%、高能效等级家电类增长32.6%、智能家电增长23.5%、家具类增长10.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3.3%。
二是民生保障有力基础性消费需求旺盛。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增长8.0%、饮料类增长10.5%、烟酒类增长7.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2.1%、日用品类增长10.7%。餐饮市场持续回暖,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增长6.7%。
三是新零售蓬勃发展 网络销售持续增长。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7.7%,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的比重为13.9%,数字经济等新型消费场景不断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积蓄新动能。
下一步,我市将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工作部署,全面落实江西省提振消费行动方案,着力构建“全区域、全业态、全场景”消费生态体系,加快商、旅、文、体深度融合,推动全市消费品市场延续稳中提质发展态势!
问题四:从公布的数据看,九江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能否介绍下运行的主要特点?
答: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服务业领域加快实施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质效持续提升。1-2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8.59亿元,同比增长10.3%,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实现良好开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新兴业态加速成长。我市产业融合不断深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数字服务等新兴行业快速成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展现出现代服务业的强劲活力和发展潜能。1-2月,全市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1.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0.6%,分别高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11.4、10.3个百分点,其中,应用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增长较快,分别增长62.6%、23.3%,数字技能赋能经济发展作用凸显。商务服务领域保持活跃态势,商务服务业增长33.8%,高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23.5个百分点。上述三个行业合计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7.8个百分点,有力推动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二、幸福产业蓬勃发展。随着居民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以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为代表的“幸福产业”发展向好。文化领域中,文艺创作与表演、文化活动服务市场活跃度提升,群众参与度不断提高,带动文艺创作与表演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6.9%,文化活动服务业增长62.5%。体育产业方面,全民健身氛围浓厚,体育赛事举办频次增加,推动体育场馆管理服务业增长49.4%,体育竞赛组织服务业增长67.4%。养老服务领域,银发经济活跃发展,围绕老年群体衣食住行、健康管理、精神文化等需求的服务供给持续优化,保障水平稳步提升,1-2月,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9.6%。
三、民营企业支撑有力。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规模以上民营服务业企业迸发巨大活力,成为推动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1-2月,全市规模以上民营服务业企业数量达825家,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87.1%,民营企业的活力显现。从经营成效来看,民营企业发展动能持续释放,规模效益显著提升。全市规模以上民营服务业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8.2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74.1%,在行业发展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企业经营稳健,规模以上民营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6%,直接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9.8个百分点,有效带动行业规模扩张、效益提升,为全市经济稳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总体来看,1-2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质效双升,这既是市委市政府政策引领与产业培育成效的直观体现,也是市场主体活力释放的生动写照。随着各项已有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发展活力和动力将进一步释放,服务业平稳运行的基础将不断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