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2025年“5·12”防灾减灾日活动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全面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努力绘就九江防灾减灾救灾“平安底色”
——九江市2025年“5·12”防灾减灾日活动主发布词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杨浩明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关心支持!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全省“5·12”防灾减灾日现场活动将在我市举办,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我们聚焦“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的主题,部署开展了系列活动,动员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推动全市防灾减灾救灾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受局党委书记、局长柯文同志委托,我就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通报。
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动作为、守正创新,有力有序应对各类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是统抓共管优机制。将原“两委四部”整合为“一委一部”,即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指挥部,形成了统筹全局、统一指挥、统抓共管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格局;聚焦灾害应对新模式,修订完善《九江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推动救灾救助关口前移;持续优化防灾减灾数据共享机制,实时滚动发送自然灾害预警防范信息。
二是全力以赴抗大汛。2024年,我们遭受了历史上历时最长、雨量最大、覆盖最广的连续集中强降雨,修河水位超历史极值,鄱阳湖、长江水位长时间居高不下。我们抓实抓细预测预警、巡堤查险、防洪排涝、救援救灾等各项措施,累计投入巡堤查险人员30.79万人次,调动专业技术人员3987人,累计转移危险区群众4277户11642人,投入机械设备3920台(套)、土石方9.6万余方,成功处置险情74处,取得了不垮一坝、不决一堤,无一人因洪死亡、无一处险情致灾的全面胜利。
三是上下同心防林火。将全市191个林区乡镇(街道)纳入乡镇森林防灭火规范化建设范畴。扎实开展全市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全市森林防灭火百日攻坚、平安春季、隐患排查整治啄木鸟行动。全力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成功扑救森林火灾3起,无一人伤亡。
四是未雨绸缪防震害。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全省首个重大基础设施(九江长江二桥)地震灾害风险监测评估系统建设,在2024年全省防震减灾工作考核中荣获第一名,在2025年全省防震减灾科普大赛荣获第一名。
五是用心用情抓救助。有效应对15次灾害天气过程,快速应急响应、有序开展救灾,市县共调拨棉被等生活救助物资共计10629件(套),下拨冬春救助资金3595万元,确保每名受灾群众春节前温暖安全过冬。
2025年,减灾救灾工作将深入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一体化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牢牢把握灾害防范应对主动权。
一是持续凝聚“防”的合力。立足“全灾种、大安全、大应急”,在安防救委会整体框架下,发挥好应急指挥部、各专业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细化好各成员单位防灾减灾救灾职能,制定完善市安防救委及其办公室和应急指挥部平时、应急时的工作规则,强化协作联动,凝聚起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合力。
二是持续做实“减”的举措。依托国债项目,加快庐山区域森林火灾应急能力项目建设,提升火灾预警防控能力。提升市区老城区地下管网排涝能力,有效改变“数量少、口径小、流量小”的现状,增强沿江沿湖及各县区城区内湖承涝能力。落实早发现、早处置、早报告要求,常态化开展洪涝干旱、山洪地灾、森林火灾、雨雪冰冻等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实行动态销号管理。
三是持续增强“救”的实效。严格落实强降水“631”风险预警叫应机制,全覆盖预警叫应到位,确保“有叫必应、有应必行”。强化各灾种应急预案管理,推动基层编制易操作性、简明化预案,打好“提前量”,把握“冗余量”。严格灾情核查管理,有序开展应急救灾,及时下拨救灾物资和救灾资金,落实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传递好党和政府的温暖。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希望各位记者朋友一如既往关心和关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希望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我们九江市应急管理局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及“九江应急”抖音号常态化发布防灾减灾救灾图文、视频等信息,敬请大家关注!让我们携起手来,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坚定不移推进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问题一:近年来,我市在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方面下了大量功夫,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请问这个宣传周我们安排哪些具体的宣教活动?(请熊清华同志回答)
答: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作了具体安排。一个是宣传活动方面:5月15日在九江职业大学举办主题为“应急科普助力安全发展”的全市应急管理科普大赛。同时利用城区干道、广场、公园、商业综合体、公交车、胜利广场胜利碑滚动播放防灾减灾宣传标语及宣传片,通过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发布传播防灾减灾音频、视频、滚动字幕等,对社会群体制作发放一批防灾减灾科普读物、手册等宣教产品,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行业特点开展防灾减灾进手机、进手机、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六进”宣教活动。另一个是演练活动方面:在瑞昌市举办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各有关部门组织市区部分重点企业、单位开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各地以交通安全事故为背景开展道路交通应急救援演练,在居民小区、商业综合体、医院、火车站、社会福利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消防应急救援演练,组织中小学开展防灾减灾专题教育和应急救援疏散演练,以极端恶劣气候为背景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问题二:近期,我市多次开展综合应急救援演练,请问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对应对灾害事故有哪些积极作用呢?(请赵红奎回答)
答:谢谢您的提问。近期我市分别开展了尾矿库(头顶库)安全、森林防灭火、防汛等方面的应急演练,通过持续开展应急救援演练,能够为应对灾害事故带来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应急救援演练能够有效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通过应急演练,可以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和修正预案。可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以及应急响应准备情况,验证应急预案的整体或关键性局部可操作性,检验应急工作机制完善性及协调性。其次,演练有助于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通过贴近真实的情景应急演练,有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分析研判、决策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应急救援人员可以熟悉救援流程和操作技能,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当面对真实灾害时,就能做到临危不乱、科学施救。再者,应急救援演练能够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避险意识。通过模拟真实事件及应急处置过程能给参与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从直观上、感性上真正认识突发事件,提高公众对突发事件风险源的警惕性,增强应急意识,主动学习应急知识,掌握应急知识和处置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此外,应急救援演练还能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灾害事故应对涉及应急、消防、医疗、交通等多部门,通过演练,及时发现和解决部门间存在的信息不畅、协作不顺等问题,推动各部门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建立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做到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提高整体应急处置效率。
问题三:今年是九江-瑞昌5.7级地震20周年,铭记灾难历史是为了更好做好灾害应对准备,请问今年我们安排哪些纪念宣教活动呢?(请王文俊同志回答)
答:为纪念九江-瑞昌5.7级地震20周年,我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样且极具意义的纪念宣教活动。具体为“6个一”:一是举办一次地震综合演练。5月份在瑞昌市开展抗震救灾实战演练,全方位、全链条、全流程贴近实战。二是举办一次专题学术研讨会。省地震局拟于11月举办“九江—瑞昌5.7级地震”学术研讨会,推动防震减灾学术交流与技术创新。三是开展一轮震害风险排查。组织开展重大建设工程、大型水库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震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四是开展一次防震减灾知识“一月播”活动。拟于11月份,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纪念宣教活动,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月播活动,通过机关、社区、商超、各大景区电子显示屏以及电视、广播、社交媒体等相关平台循环播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知识。五是开展一轮科普主题活动。拟于11月在九江开展轮“地震科普 携手同同”主题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升公众避险能力。六是组织一轮宣传实践“六进”活动。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10.13”国际减灾日等重点时段为契机,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六进”活动,推动学校、社区、大型商超、劳动密集型企业等重点场所,常态化开展防震避震宣教演练。
问题四:当前我市已进入汛期,请问今年我市防汛形势如何?准备采取哪些措施防范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请赵红奎回答)
答:据分析研判,今年汛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主汛期有明显的降水集中期,强对流天气偏多偏强,长江九江段、鄱阳湖、修河可能发生警戒水位左右洪水。我们全面总结复盘去年历史性汛情防范应对全过程,按照防“姊妹水”的标准,立足于“早、准、实、足”,抓实抓细防汛备汛工作,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一是提早部署。早在1月,市安防救委办就安排部署了汛前防汛检查工作,累计排查发现问题隐患260条,其中重点隐患17条,已全部整改完成。汛前印发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点》,明确了各县(市、区)、各有关单位防汛抗旱重点任务。二是精准研判。召开了全市防汛业务工作会暨年度趋势会商会,对全年汛情趋势作了系统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推进全市防汛备汛工作。三是压实责任。通报并公示了县级和重点水工程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下发了防汛目标责任书,印发了《关于明晰防汛抗旱工作有关部门职责分工的意见》,授权市水利局刻制并启用“水工程调度专用章”,用于市调水工程的调度工作。四是做足准备。市本级利用2024年中央防汛救灾资金采购了8台移动式泵车和36艘橡皮艇和12台巡堤查险无人机、12台高扬程水泵等防汛抢险装备。提前调拨三色布100万平方米、编织袋22万条、救生衣3459件等物资到各县(市、区),将4台移动式泵车、9艘橡皮艇前置到八里湖新区、九江经开区和德安县,充分释放应急物资抢险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