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人道 携手同行——纪念第78个“世界红十字日”暨“红十字博爱周”活动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矢志人道 携手同行

——纪念第78个“世界红十字日”

暨“红十字博爱周”活动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九江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崔杰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我们即将迎来第78个世界红十字与红新月日,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九江市红十字会向全市的红十字工作者、志愿者、会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也向关心支持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更要感谢在座各位为红十字人道文化的传播所作的不懈努力!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红十字会的精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全市红十字会牢牢把握职责定位,扎实推进重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九江市红十字事业发展状况

2024年,九江市认真聚焦推动“三救”“三献”核心业务发展,破除发展瓶颈,努力在党政所需、群众所急、红十字会所能的领域发挥作用,当好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在2025年全省红十字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全年在省红十字会交流工作经验3次。连续2年透明度指数评价工作位列全国设区市红十字会并列第一,先后荣获中国红十字会总会2024年“学读用”报刊工作突出单位、江西省红十字会“5·8 人道公益日”市县红十字会联动网络众筹榜样单位、全市2023—2024年“模范机关”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一是基础工作更加扎实。完善市级红十字会综合救援队伍建设,成功改造完成了1000平方米应急物资储备库,特别是“6.23洪涝灾害”发生后,前后共争取3批次总价值70万元赈灾物资援助受灾群众。开展暑期防溺水值守工作,成功援救3名溺水群众生命。持续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六进”,培训红十字应急救护员1.6万名,普及培训14万人次,投放AED 101台,为群众生命安全筑起坚实防线。全市共募集捐赠款物7000万元,救助困难群体3万余人,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道救助力量进一步壮大。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动员入库336人,器官捐献20例、遗体捐献3例、角膜捐献1例,完成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3605人,组织开展捐献缅怀纪念活动10场,规范造血干细胞捐献及遗体器官捐献宣传动员、报名登记、捐献见证和救助激励等工作,在做好人道捐献服务工作方面提质增效。

二是特色品牌更加响亮。发扬市红十字会的示范引领作用,先后打造了“益起红”“水美家安”“救在身边 打造生命安全港湾”等全国全省叫得响的红十字特色品牌项目。秉持“公信力是红十字事业生命线”的核心发展理念,通过系统性制度创新、全周期流程再造和数智化技术赋能,连续2年透明度指数评价工作位列全国设区市红十字会并列第一,形成的“透明度”建设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并在省红十字会“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做经验介绍。承接了由商务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起的“发展中国家水上安全能力建设研修班”,向来自马尔代夫、尼日利亚、南非、南苏丹、加蓬、斐济、安提瓜和巴布达等7个国家的29名学员介绍了水上安全工作经验,防溺水工作成效在《红十字报》头版头条刊载。

三是改革成效更加显著。加大数字红会建设,紧跟信息化建设这条快车道,运用“博爱中国”信息公开平台和“博爱通”微信小程序,搭建九江市红十字会捐赠信息公示平台,开展透明指数评价专项行动,不断提升红十字会公信力。全面推进红十字会基层阵地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努力构建群众欢迎、群众参与、群众受益、群众满意的“文明实践+红十字”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高校红十字会在传播红十字精神、参与推动“三救”“三献”等方面的作用,新增学校红十字会80个,建成南丁格尔志愿服务小组20个,打造基层阵地12个,不断拓展完善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服务网络,强化服务功能。积极开展人道文化传播,开展中国红十字会建会120周年、红十字生命教育等主题宣传活动,用好“江小红”宣讲团进村入户宣扬人道精神,大力培养人道文化传播骨干和红十字宣传骨干,增强社会影响力。

二、“红十字博爱周”期间活动安排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省红十字会的统一安排,我市红会系统将于第78个世界红十字日来临之际启动以“矢志人道 携手同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此次新闻发布,也是我市“红十字博爱周”活动的启动仪式。我们将主要开展以下系列活动:

一是全面开展红十字宣传联动活动。“5·8世界红十字日”当天,联动全市相关部门单位,综合运用主题海报、主题视频、宣传标语、知识普及、项目推介等宣传方式,全方位营造宣传氛围,实现全城联动、千屏万次。

二是精心举办“故事里的红十字”全市宣讲大赛。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的红十字感人故事,弘扬志愿精神和红十字精神,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优秀的宣讲人才和宣讲作品,讲述九江红十字好故事,传递九江红十字好声音。

三是精心开展红十字成效发布活动。聚焦“三救”“三献”主责主业,举办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示全市红会系统围绕中心大局开展人道救助、积极关心群众的工作举措和成效。

四是集中开展公益信息普发推送活动。在“5·8世界红十字日”当天,联合三大运营商,向全市市民推送红十字公益短信,着力提高红十字宣传的覆盖面,营造红十字人道文化强大宣传声势和良好舆论氛围。

五是继续开展红十字公益专版展示活动。“5·8世界红十字日”期间,在《九江日报》上刊发红十字人道公益主题专版,广泛宣传“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六是积极举办红十字访谈解读活动。“5·8世界红十字日”期间,在九江交通广播开展一期专题访谈,为市民解读红十字会“三救三献”人道工作举措,回应社会关切。

七是认真开展人道资源动员活动。“5·8世界红十字日”期间,组织全市红十字会系统参加全国红十字系统“5·8人道公益日”众筹活动,积极引导和动员社会人道资源,继续做精做细红十字品牌项目,锻造一批有创造力、战斗力、执行力的红十字互联网人道公益队伍,深化“互联网+人道服务”模式,提升全市红十字系统互联网筹款能力,促进红十字系统数字化转型。

八是深入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活动。在校园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和中小学生防溺水培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升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在机关、社区、企业组织开展公益培训、持证培训活动,普及应急救护、防灾减灾知识,营造“关爱生命、救在身边”的良好氛围。

九是大力开展志愿者上岗行动。充分发挥广大红十字志愿者作用,积极发挥博爱家园、红十字生命教育示范基地、红十字救护站等各类阵地平台功能,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普及、人道救助、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宣传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志愿活动。

十是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两微一端”平台专栏和“江小红”宣讲团作用,将普法工作与红十字人道服务相结合,广泛开展宪法、民法典、《红十字会法》《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江西省献血条例》和《江西省红十字会条例》等宣传。

各县(市、区)红十字会还将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纪念活动,希望社会各界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关注和参与我们的活动和项目,积极投身公益,矢志人道,携手同行,为我市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贡献更多的红十字力量!

答记者问

1. 我们注意到,九江市红十字会近年来在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提升社会公信力方面成效显著。请问市红十字会在品牌建设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这些举措对提升社会影响力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郑开河: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2024 年,九江市红十字会发挥“益起红”党建品牌引领作用,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相关课题研究成果获全省机关党建课题评选三等奖,并连续2年蝉联全国设区市红十字会透明度指数排名并列第一;同时,11家合作单位积极贡献人道力量,荣获“人道勋章”“博爱勋章”等国家级荣誉;“浔美家安,红十字'救'在身边”防溺水项目入选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典型案例,通过数百场活动覆盖人数超10万人次,实现重点水域“零溺亡”,展现了社会力量与红会品牌协同发展的成效。未来,我们将继续以透明化、专业化为抓手推动人道事业高质量发展。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2.九江地处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每年洪涝、雨雪冰冻、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应急救援”作为红十字会“三救三献”核心业务之一,请问:九江市红十字会在提升应急响应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这些措施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

李庆雨: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九江市红十字会始终将应急救援作为核心使命,2024年以来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构建专业化救援体系,每年分专业组织2期培训、2次综合演练,建成了覆盖水上搜救、物资调度的综合救援队伍;二是创新共建共享机制,与市水利局合作完成1000平米防汛物资储备库3级标准化改造,实现物资调配效率提升40%;三是强化实战能力,在去年我市“6.23洪涝灾害”中争取到总价值70万元的三批次赈灾物资精准驰援;暑期防溺水值守54天成功挽救3名溺水群众生命。这些创新实践不仅经受住了极端天气考验,其防溺水“宣教+值守”模式更获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通报表扬,为长江沿线城市应急救援提供了九江经验。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3.九江作为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在防溺水工作中面临较大压力,请问我市采取的"宣教+值守"模式有哪些核心特点?具体实施了哪些针对性措施,又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呢?

钱逢鑫: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我市拥有独特水资源,长江流经152公里,拥有众多湖泊,鄱阳湖53%水域在九江。这些资源既带来生态益处,也增加了溺水风险。我们采取“宣教+值守”策略,强化防溺水安全。

在生命健康安全教育层面,我们坚持预防为先,以校园、社区为阵地,开展防溺水专题宣教活动。近三年,累计开展防溺水讲座超1000场,惠及群众达50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公众的防溺水知识储备与应急自救能力。

面对重点水域的安全管控,我们创新实施 “网格化” 值守机制。2024年,组织超2000人次志愿者,在易发生溺水事故的水域开展常态化巡查。全年累计劝阻危险涉水行为1万余次,并成功实施3起救援行动,切实将风险化解在萌芽阶段。

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防溺水“宣教 + 值守”模式,不断优化工作机制,总结实践经验,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筑牢区域安全屏障贡献力量。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