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A2025江西网球公开赛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WTA2025江西网球公开赛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江西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松涛

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在秋高气爽的美好时节,我们齐聚于此,共同迎接“网聚九江·球连四海”WTA2025江西网球公开赛的盛大开幕。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新闻发布会,揭开这项国际体育盛事的精彩序幕。我谨代表江西省体育局,以及本届江西网球公开赛执行委员会,向莅临今天发布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以及远道而来的国内外新闻界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本届赛事筹备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各协作单位,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江西网球公开赛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持高规格、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历经数届精心培育与打造,已成为我省对外文化交流、展示开放形象、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色名片”。今年,赛事再次荣耀升级,作为WTA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2025中国赛季的“收官之战”,必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全球网球迷的目光聚焦江西、聚焦九江。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本届赛事。

一、 阵容星光熠熠 顶尖汇聚

2025年江西网球公开赛定于10月25日至11月2日在九江国际网球中心隆重举行。赛事级别为WTA250,总奖金高达26.7万美元,赛事冠军将收获250个宝贵的WTA积分。作为本年度WTA中国赛季的压轴大戏,其竞技水平与受关注程度均达到历史新高。

在球员阵容方面,本届赛事实现了质的飞跃。今年报名参赛选手已突破两百名,分别来自美国、意大利、德国、瑞士、斯洛伐克、哥伦比亚、哈萨克斯坦等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化程度创下江网历史之最。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单打正赛的入围选手,其中四分之三居世界排名前100位,这充分证明了江网赛事在国际网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参赛名单中群星闪耀:包括美国新星李安;实力强劲的德国好手劳拉·西格蒙德;以及去年江网的冠、亚军得主——瑞士选手维多利亚·格鲁比奇和斯洛伐克选手丽贝卡·斯拉姆科娃。刚刚在深圳比利简金杯夺冠的意大利成员伊丽莎白塔·科恰雷托等国际好手也已确认参赛。

中国军团的表现同样值得期待。朱琳、袁悦、白卓璇等中国金花将在家乡父老面前挥拍上阵,展现中国网球的力量。本届赛事还向本土球员发放了宝贵的外卡,九江姑娘郑妩双,以及双打组合侯亚男/朱宸汀将凭借外卡参赛,在家乡赛场上迎接世界高手的挑战。目前,仍有部分顶尖选手在根据年终积分形势进行最后评估,预计最终阵容将更为强大。可以说,本届江网汇聚了老将新秀,融合了力量与技术,必将为全球观众奉献一场场悬念迭起、精彩绝伦的网球盛宴。

二、 赛事竞体互促 成效卓著

江西网球公开赛自2014年创办以来,历经十余年精心培育,已成为推动我省网球运动和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江西体育加快赶超三年行动计划的引领下,赛事发展与全省体育事业进步同频共振:注册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从最初的不足200人增长至近3000人,增长近15倍;全省网球场地总量突破2000片,较赛事创办前增长近百倍。我们通过外卡机制让郑妩双、侯亚男、朱宸汀等本土选手在家门口与世界顶尖球员切磋较量,这一培养模式与我省竞技体育整体提升相互印证——2024年,江西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上取得1金2铜的优异成绩,刷新了境外参赛历史纪录。武宁县成功获评"全国网球示范县",形成了从人才培养、赛事举办到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江网赛事还带动了裁判员、球童、志愿者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每年培养人才超千人,为江西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科技赋能赛事 精益求精

在科技应用方面,本届江网致力于打造“智慧赛事”新标杆。我们不仅继续引入了国际顶尖的Foxtenn实时影像回放系统和Crionet计时记分系统,保障竞赛的公平公正与数据的精准高效。更值得期待的是,我们成功引入了全球首款全自动捡球机器人,它们将在开幕式、发球仪式、球员互动等环节惊艳亮相,以科技之力提升赛事运行效率,为赛场注入前所未有的未来感与仪式感。

同时,我们全面升级了“江网赛事助手”数字化服务平台。该平台在去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双语(中英文)服务界面,集成了赛事信息查询、实时成绩推送、赛前训练场地预订、线上活动参与、周边商品购买、文旅线路推荐等多元化功能。无论是参赛球员、现场观众还是线上粉丝,都能通过这一智能平台,享受到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全方位服务,真正实现“一机在手,畅享江网”。

四、 服务兼顾人文 细致入微

我们始终坚信,一流的服务保障是赛事成功的关键。在球员服务方面,我们协调南昌国际机场开设了专用的球员接站点与VIP通道,确保各国选手抵赣顺畅。赛事期间,我们将配备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组成的现场医疗保障团队,为运动员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观众服务与票务方面,我们坚持“体育惠民”的宗旨,与大麦网、猫眼等主流票务平台深化合作,并首次在抖音平台实现宣传推流与同步售票。同时,我们与九江文旅一卡通、九江万达广场、联盛集团等机构携手,推出了形式多样的票务推广活动,包括公益赠票、粉丝抽奖、团购优惠等,旨在降低观赛门槛,让更多群众能够走进赛场,亲身体验国际顶级网球赛事的魅力。

五、 跨界联动融合 影响深远

本届江网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文化交融、产业联动、全民共享的盛会。

在文化融合方面,我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我们将极具仪式感的抽签仪式,特别选址在承载着百年网球历史的九江小山丘网球场举行,寓意着现代网球运动与江西深厚体育文化传统的薪火相传。我们计划在赛场外精心设置“城市文化展示区”,通过“美食+非遗+网球”的三维融合模式,组织本地非遗项目、特色美食进行展示展销,让国内外嘉宾在观赛之余,能沉浸式体验赣鄱大地的独特风情。我们还策划了“江网WTA球员逐梦公益行”活动,将邀请参赛球星走进九江本地的网球俱乐部、学校,与青少年网球爱好者互动,播撒网球运动的种子;并推出“球星带你游九江”文旅推广活动,设计半日精华游览线路,邀请人气球员参与拍摄,借助国际赛事的窗口效应,向世界生动讲述江西故事、展示九江魅力。

在全民参与方面,我们持续打造“江网杯”江西省青少年网球排名赛及全民健身网球系列赛事,将其优秀选手邀请至江网正赛现场观摩交流,构建从业余到职业的桥梁。今年的球童与志愿者选拔范围与数量再创新高,旨在让更多的江西青少年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国际大赛,感受网球文化,激发参与热情,为江西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储备后备力量。

在此,我们诚挚地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届时亲临九江体育中心,期待你们精彩的报道,记录下每一个激动人心的瞬间,讲述好江网内外的动人故事,将一个充满活力、开放自信、风景独好的江西,更加立体、更加全面地展示给全中国、展示给全世界!

预祝“网聚九江 球连四海”WTA2025江西网球公开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问题一:张局长,您好。我们注意到,江西网球公开赛在今年WTA中国赛季中扮演着“收官之战”的角色。除了赛事本身的精彩之外,您能否从更宏观的层面谈谈,江西体育如何规划和利用这一独特的时间节点,来推动江西体育事业实现更长足的发展?

答: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办赛的战略考量。将江网定位为中国赛季的“收官之战”,绝不仅仅是赛程上的安排,更是我们谋划江西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落子。我们主要着眼于三个层面的推动:

其一,是将其作为检验江西大型赛事组织能力的“试金石”和“练兵场”。 中国赛季尾声,意味着全球网坛的目光在此刻高度聚焦。这对我们的赛事组织、场馆运行、后勤保障、媒体服务等全方位能力提出了最高要求。成功办好这样一场压轴大戏,不仅证明江西具备承接和运营顶级国际赛事的能力,更能为我们未来申办和打造更高等级、更丰富业态的体育盛会积累宝贵经验、锤炼专业队伍,全面提升我省大型体育赛事运营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其二,是将其作为激活体育消费、做大赛事经济的“催化剂”。 年终岁末是消费旺季,此时举办高关注度的国际赛事,能有效形成“赛事引流-场景体验-消费转化”的良性循环。我们正积极推动“网球+”跨界融合,联动文旅、商务等部门,将观赛客流引导至九江乃至江西的景区、商圈、文化场所,把赛事的“瞬时流量”转化为对本地经济的“长期增值”。这不仅是办一次比赛,更是运营一个拉动内需、促进开放的综合平台。

其三,是将其作为塑造江西体育精神、凝聚发展共识的“黏合剂”。 国际赛场上运动员展现的拼搏精神,与江西“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地域文化高度契合。我们希望通过江网这个窗口,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勇于超越的体育精神,激励全省人民在各行各业争创佳绩。同时,赛事的成功举办也能极大地增强全省上下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贡献独特的体育力量。

谢谢!

问题二:杜市长您好!为办好2025年WTA江西网球公开赛,请问东道主是从哪些维度来筹备赛事的呢?

答:谢谢您的提问,去年,在省体育局的精心指导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首次在九江圆满成功承办了2024年WTA江西网球公开赛。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九江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九江体育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我们将继续用心用力做好赛事各项组织筹备工作,主要从以下四个维度发力:

(一)以提升城市形象为目标精心筹备赛事。九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国际赛事,把办好赛事作为展示九江城市形象、提升九江国际影响力的一次宝贵机会,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领导加密调度。赛事执委会下设了12个工作组,九江22个市直部门参与其中。印发了《2025年WTA江西网球公开赛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分工,全力把今年赛事办出更优质量、办出更大影响、办出更高水平。

(二)以补齐短板弱项为抓手强化服务保障。我们在总结去年办赛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强化赛事服务保障。从硬件设施方面,逐一排查场地设施,建立问题清单,加快补齐完善,确保达标规范;从宣传造势方面,制定赛事宣传工作方案,将采用“线上+线下”多媒介、“国内+海外”多范围、“传统媒体+新媒体”多渠道等方式全方位宣传赛事,营造浓厚赛事氛围。并协同做好赛事市场开发、志愿服务、安全保障、医疗救护、交通保障等各项工作,确保今年赛事安全、精彩、顺利举办。

(三)以加强融合互促为路径放大赛事效应。积极做足“赛事+”文章,努力实现“办好一个赛,激活一座城”的综合效应。精心策划赛事嘉年华活动,通过“美食+非遗+网球”三维融合,打造具有九江特色的消费体验场景;开展“球星带你游九江”文旅推广活动,设计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并联动市内景区推出针对运动员、裁判员及观众系列减免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将赛事的“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的“增量”。还将组织开展江网WTA球员逐梦公益行等活动,通过明星球员示范引领,带动网球运动推广普及。

(四)以打造精品赛事为手段推动全民健身。九江抢抓“赣超”“江网”等赛事带来的热度,正有序组织推出系列精品赛事活动,九江“庐山杯”大学生足球赛即将开赛,九江濂溪区半程马拉松赛即将开跑,我们通过举办或积极引入更多高水平体育赛事,形成“月月有比赛、人人有参与”的浓厚氛围,不断夯实群众体育基础,有力推动全民健身热情持续高涨。

“网聚九江 球连四海”,我们诚挚邀请全国各地网球爱好者和各界朋友们届时齐聚九江,共赴一场金秋最美的网球之约。谢谢大家!

问题三:江西网球公开赛连续两年落地九江,作为我省举办的最高规格国际网球赛事,对本地网网球运动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答:江西网球公开赛连续两年在九江举办,对九江网球运动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推动作用,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提升网球运动氛围。江西网球公开赛作为高规格的国际赛事,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赛,赛事的高水平竞技展示,有效激发了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网球运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作为“全国网球示范县” 的武宁,已有1.3万余名中小学生接受网球训练,九江的网球群众基础持续扩容,筑牢了网球运动普及根基。

二是促进网球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举办江西网球公开赛,匹配WTA赛事标准,九江国际网球中心完成功能升级,建成含3500座观众席的中心球场及多片带看台室外场地,还引入国际顶级的竞赛信息传输与计时记分系统。此外,九江市还在全市范围内新建或改建了300多片网球场,大幅提升了网球运动的普及性,为日常训练、业余赛事提供了优质硬件支撑。

三是推动网球人才培养。赛事为本地选手搭建了与国际顶尖运动员交流的平台,九江籍选手可在家门口参与高水平竞技,实现实战能力提升。同时,赛事带动球童选拔、志愿者培训规模扩大,更推动网球教练、裁判等人才队伍壮大,武宁已培养200多名专业选手,48个省级以上冠军,5个国家一级运动员和21个国家二级运动员,形成“校园选拔-梯队训练-职业参赛”的完整体系。

四是带动网球产业发展。江西网球公开赛的举办,带动了九江体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比赛期间,观众可以畅游秀美庐山、浪漫西海等,“体育+旅游”的融合消费模式深度发展。此外,赛事的举办还吸引了众多品牌方、赞助商的参与,为网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五是提升九江城市形象。九江依托百年网球历史与现代场馆结合,立足“山水人文”优势,充分展示九江文化底蕴和特色旅游,通过举办江西网球公开赛等国际赛事,向世界展示了九江的城市形象和体育魅力,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问题四:沈总,您好。作为赛事运营方,除了引入全自动捡球机器人这类“黑科技”,我们更关心的是运营模式的创新。请问,在今年的江网运营中,体发公司采取了哪些区别于往届的创新策略,以确保赛事在价值和影响力上实现双赢?

答:谢谢您的提问。您提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运营模式的创新。确实,科技是工具,而运营模式才是驱动赛事可持续发展的引擎。今年,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突破:

首先,在商业开发上,我们推行了“品类独家合作+区域深度绑定”的新模式。 过去我们更侧重于寻找广泛的赞助商,今年则转向与像理想汽车这样的头部品牌进行更深度的品类独家合作,给予合作伙伴更充分的权益展示和整合营销空间。同时,我们特别注重与江西本土品牌,如共青醇、上峰上水等的合作,不仅仅是品牌露出,更是推动他们的产品作为官方指定用品深度融入赛事场景,甚至开发联名产品,让更多九江的名优特产通过赛事平台让全世界知晓,实现“江西品牌,借江网出海”,让赞助从“广告位”升级为“价值共创”。

其次,在票务运营上,我们构建了“全域分销+精准触达”的立体网络。 除了与大麦、猫眼等传统票务平台合作,我们今年重点强化了与九江文旅一卡通、九江本地商业综合体(如万达、联盛) 的渠道绑定,通过他们的会员体系精准触达潜在观赛人群。同时,我们创新性地在抖音平台实现了“内容传播-兴趣激发-一键购票”的闭环,让观众在刷到精彩短视频时就能直接完成购票决策,极大提升了票务转化的效率。

最后,在赛事体验上,我们致力于打造“可带走的数字江网”新范式。 除了实体赛事的精彩,我们更着眼于构建赛事的“数字孪生”。通过升级后的“赛事助手”平台,我们不仅服务赛时,更在打造一个永续的线上社区。球迷可以在这里回顾精彩集锦、参与线上球迷会活动。同时,我们利用赛事积累的庞大流量和用户画像,未来可以为赞助商提供从赛时曝光到长期用户运营的全周期服务。这确保了江网的影响力在赛后能持续发酵,IP价值得以长效运营。

谢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