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江市体育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改革创新、主动作为,按照“三个融合、三个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谋划,做到“六个坚持”,开展“四大行动”,较好地推动了九江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3年度工作任务落实情况
(一)扎实推进党建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有提升。
1.扎实开展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市体育局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采取多种措施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全面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局上下掀起了一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第二轮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市体育局党组深刻领悟、全面把握党中央决策部署,组织带领全局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根本任务,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及时跟进学,推进全局主题教育扎实开展,推进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取得了明显成效。2.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严肃党内生活。通过专题会议明确目标,制定《2023年市体育局党的建设工作要点》、《中共九江市体育局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市体育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组织各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2023年,召开党组会24次,集中研究体育局“三重一大”工作;组织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3次,开展集中研讨8次。严格落实《关于严格和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的实施办法》,党组班子成员参加基层支部组织生活会1 次,深入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20次,党组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1次,有力推动了务实、高效、廉洁机关建设。“七一”来临之际,表扬了先进党支部1个、优秀党支部书记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优秀共产党员11名、“学习强国”先进个人10名。3.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议,明确目标任务,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教育和管理,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度。把深化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党风党纪建设作为重点,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模范机关,坚持不懈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开展“组建和参与不健康微信群”专项整治和公务员经商办企业清查活动,坚决防止圈子文化侵蚀,杜绝公职人员从事或参与经商办企业的违纪行为。开展“3.23”和端午节前警示教育,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强化自身约束,严守廉洁纪律,严防“节日腐败”。开展足球领域教育整顿工作,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总体部署和省体育局工作方案,及时制定本级方案,成立整顿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县(市、区)体育部门、协会开展自查自纠,对标对表查摆问题,结合整改落实情况,开展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抓整改落实。宏扬廉政文化精神,提高党员干部廉政思想内涵,局机关和所属单位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集体参加九江市廉洁文化作品展,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政思想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和洗礼。突出抓好警示教育,先后利用党组会、工作例会、党组中心组学习等时机对《2022年严重违纪违法省管干部警示忏悔材料汇编》、《关于九江市年轻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的通报》、《省纪委监委关于我省违规吃喝收礼典型问题及其教训的警示通报》等进行了认真学习、自查自纠、举一反三、抓好整改,坚决防止类似问题发生。今年以来,驻局纪检组共参与局党组会20次,召开工作联席会议1次,谈心谈话3次,下发《工作提示函》15份,传达案例通报、发送廉政提示短信12余次,对涉及子女高考或中考的4人进行摸底,有效的履行了监督职责,为市体育局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保证政治生态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大力推进群众体育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有提升。
1.浓厚全民健身氛围。2023年,先后举办了新年登高活动、元宵健步行活动、全民健身日活动、迷你马拉松赛和太极拳等系列体育活动;举办了九江市直机关第二届全民健身趣味运动会、定向挑战赛等活动,让人民群众共同享受运动的乐趣。濂溪区、瑞昌市、修水县、德安县和共青城市等地积极举办了“村BA”赛事近40次,展现乡村运动和健康美好风貌的同时,丰富了各地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2023年端午节期间,八里湖举办了迎端午龙舟赛,而且柴桑区、湖口县、永修县和共青城市等地分别举办了龙舟赛,共计1400余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激烈比赛场面引来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传承千年的赛龙舟让的居民、游客“过足瘾”,充分展示了传统体育的魅力。2.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市体育场地总用地面积达到137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1平方米。庐山西海在建体育旅游项目3个,总投资达6.45亿;德安县投资5.6亿元的全民健身中心;武宁投资1.2亿的国际网球中心和投资5000万元的室内网球中心已投入使用;庐山市投资约1亿元建设体育馆、投资约2亿元建设全民健身中心。2023年市体育局投入13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实现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目前彭泽县等县区实现全覆盖目标。2023年底,2024年公共文化与旅游领域资金(体育)和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已下达,湖口县流芳乡全民健身中心已获补助500万元,湖口县流芳乡体育公园已获补助200万元,武宁县网球体育运动中心已获补助500万元,武宁县南山体育公园已获补助200万元,共计1400万元。认真落实好公共体育场馆免低收费开放工作,高效利用好我市获批的796.16万元中央和省级公共体育场馆免低开放补助和体育事业专项资金,申报省级体彩公益金补助免低开放项目10个,基层群众体育健身场所项目1个;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补助体育公园项目1个,补助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场馆4所,多功能运动场项目4个,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截至当前,全市共有公共体育场馆 44个,全民健身中心11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工程1800个,足球场400余片,全民健身站点3500个。3.健全群众体育社会组织。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年”活动,实现了县级体育总会全覆盖,2023年新增4个协会,市本级74个体育社会组织(俱乐部)积极开展活动,带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潮。55人参加国家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120余人参加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规划10行政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截至当前,全市共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1259人(其中国家级45人,一级210人,二级1957人,三级9047人),达到每万人有24.6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38.5%。持续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交流展示大赛、社区运动会等活动,有效组织开展科学健身“六进”活动,体育服务基层群众的作用进一步彰显。4.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2023年九江市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分别在九江市八里湖新区、柴桑区、濂溪区、经开区、浔阳区、湖口县开展,监测人群按年龄、城乡分为14类样本80个年龄组,涵盖25个测试项目,完成了1600个样本量。通过样本监测分析掌握了市民体质现状和规律,完善了国家国民体质监测大数据。2023年瑞昌、彭泽、庐山市、修水县建立县级监测站点,其他县(市、区)也将于2025年之前完成建立。
(三)努力推进竞技体育发展,体育综合实力有提升。
1.青少年体育赛事陆续举办。今年九江地区承办省级及以上青少年体育赛事14场,如成功举办江西省第九届阳光体育大会、江西省第十七届百县田径运动会等等。圆满地举办了九江市“乐动体育”品牌系列赛事,涵盖了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8个品牌赛事活参赛人数共计1881人,覆盖了16个县(市、区)268名裁判员、教练员及运动员,是近年来我市举办的设项最多、参赛人数最多的市级锦标赛。2.体教融合持续深化。九江按照全省体教融合会议精神,于11月30日在武宁县召开全市体教融合现场推进会,进一步强化了体教融合的责任领导。市体育局坚持“机制融通、赛事合办、特色共创、人才共育、资源共用”做好体教融合工作。加强省市共建、市县共建、校校联合,探索“1+N”发展模式,促进体校培基育苗,已逐步形成以市体校为龙头、县级业余体校和训练网点学校为基础,各级中小学运动队为补充的全市域网格化后备人才培养格局,并在瑞昌、武宁共建羽毛球、网球训练基地,与八里湖一小联办激光枪项目、与八里湖二小联办体操项目等。2023年九江共有1095名运动员参加全省17个项目青少年锦标赛,达优221人,达良195人,2023年市少儿体校共有33人考入北体院等高校。截至当前,九江有健将级运动员13名,国家一级运动员89名,二级运动员1618名;全市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11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2个、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校29所、全国青少年排球特色校5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5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0个,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单项基地3所,省级体育体传校12所,我市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全面提升。3.体育赛场捷报频传。九江培养输送的运动员李江燕在成都大运会上获得田径女子链球冠军,郑妩双在中国网球巡回赛(广州站)、ITF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南昌站)获得冠军;九江在训运动员冷集在全国国际式摔跤锦标赛、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国际式摔跤预赛中获得冠军;瑞昌梁时瑜在2023中式台球大师赛(甲级分站赛·甘肃兰州站)获得冠军,瑞昌羽毛球学院队在2023年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中获得亚军,续写了江西职业羽毛球运动的历史。2023年全省青少年系列锦标赛中,我市共有近 1200名运动员参加了20个大项赛事,网球、羽毛球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攀岩、高尔夫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省第九届百县青少年“三人制”篮球运动会上,武宁县获得女子组冠军。省百县青少年足球精英挑战赛,浔阳区获得男子足球冠军。省第十七届百县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九江市柴桑区获得了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推动竞技体育跨越式发展的结果。
(四)全面推进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促消费水平有提升。
1.提升政务服务品质,做好公示公开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集中精力,统筹兼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全市共有体育产业企业2657家,规模以上体育业实现营业收入1.3936亿元,占全省的26%;全市体育业劳动工资同比增长20.9%,从业人员超4.1万人,体育消费总规模93.8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为2059.57元。扎实做好全市体育系统“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完成对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体育类社会团体、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单位的行政检查,及时公开检查结果进行;全年及时完成了市政务服务局下达的“12345”市民热线信息服务的征集、收缴、汇总、修改和录入工作,解决好群众在体育健身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2.加大本土体育企业培育力度。对于后省运时代体育场馆运营情况,2023年9月份由市政府带队赴南昌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为加强体育场馆、高危体育项目的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参考,积极推进九江文旅集团与中体产业集团深度合作;支持九星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桌式足球协会在全市推介桌式足球项目,2023年全国卓式足球锦标赛在九江成功召开,并将该项目纳入九江职业大学教学课程。在江西庐山足球俱乐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之时,省体育局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调研,拨付300万元资金扶持,市体育局从体彩公益金中安排300万元资金扶持、瑞昌市政府筹资400万元扶持,保留了江西足球的火种。并根据《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精神,对引进国际级体育单项赛事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引进全国锦标赛、全运会、大运会等国家级单项体育比赛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引进省级体育比赛一次性奖励3万元,大力培养本土企业发展。3.体育彩票销售形势喜人。2023年全市体育彩票累计销售10.87亿元,超额完成全年10亿元销售目标,全市彩票专营门店数量达460个。在体彩公益金支持下,体育场馆无障碍化改造、群众性体育场馆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资助、各类竞技比赛举办等得以实施,九江全民健身事业得到了发展,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得到提升。今年我局被评为2022年度江西体育彩票工作先进设区市体育局。
(五)积极推进体育特色发展,体育文化建设有提升。
1.依托赛事活动,促进以体兴城。2023年,体育比赛事活动丰富多彩,如瑞昌市承办的国际羽毛球大师赛、武宁县承办的ITF国际网球大师赛、永修县承办的国际职业篮球巡回赛、湖口县承办的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举办的2023首届长江经济带庐山网球邀请赛、2023“庐山杯”九江马拉松赛、2023庐山半程马拉松赛、修水马拉松赛、共青马拉松赛和永修吴城侯鸟小镇马拉松赛、汽车越野争霸赛等系列高规格赛等等,主打庐山牌精品体育赛事,为创建九江全民健身活动体育品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较好地宣传了九江及庐山。特别是九江成功承办的“庐山杯”全国健美操锦标赛,这是国家级A类体育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近1800人报名参赛,累计带动客流量超万人次,创下了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参赛人数新高,赛事期间实现了“赛风赛纪零投诉、赛事安全零事故、赛事调度零差错、负面舆情零发生”,省政府主要领导、九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赛事承办情况进行了专门批示,组委会收到各参赛队以各种形式发来的感谢信120余条,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今年市体育局通过开展“赛事引流、聚集人气”行动,组织“3个100场”赛事系列活动,全市全年计划举办体育赛事活动达到563场,全年共举办了各类体育赛事600场以上,参加人数共计近30万人次,赛事引流超200多万人次。瑞昌、八里湖、修水、永修、共青城、庐山西海共举办马拉松赛7场,参赛人数总计超过37000人,彭泽县举办了万人长跑接力活动、“千人共跳一支舞”广场舞活动,都是以赛引流、体旅融合、点燃城市活力的样板。全市各类赛事带动我市直接消费15多亿元,瑞昌举办的2023中甲联赛,比赛主场吸引了周边观众5万人,有效拉动产业增收8000余万元;武宁县今年举办的国家级、省级及其它赛事多达12次,参赛人数2000余人,赛事引流人数2万余人,拉动消费1000余万元;八里湖成功承办2023年“庐山杯”马拉松赛事和九江市2023“全民健身·幸福九江”迎端午龙舟赛,仅这两个比赛就拉动消费1300余万元。这些赛事,竞技性、观赏性强,影响力大,成为了九江向国际国内展示体育发展成果、九江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2.依托一县一品,推进融合发展。九江按照以竞技体育为主体,融合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一县一品”工作。市委书记刘文华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市体育局组织了专项调研,16个县(市、区)均已申报项目,10个县(市、区)已以政府或政府办的名义印发文件,从资金投入、场地保障、师资队伍等方面力推项目发展。武宁县通过与拓普嘉华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大力发展网球运动,九江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与武宁县第八小学共建九江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网球训练基地。瑞昌市深化教体融合,打响瑞昌羽毛球品牌,瑞昌和氏体育俱乐部有限公司、瑞昌市昌盛羽毛球俱乐部获评中国羽毛球协会2022-2025年新周期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瑞昌市第七小学获评江西省羽毛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九江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与瑞昌市体育局、瑞昌八中共建九江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羽毛球训练基地,积极推进“一县一品”和“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浔阳区主动做好与体育企业的对接服务,辖区内的九江市九星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在2021年成功获评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后,今年又积极参与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的创建。湖口县游泳馆自投入运营以来,连续举办了两届省游泳锦标赛和省运会游泳比赛,带动了湖口体旅产业经济发展。庐山西海在体旅融合上继续保持全省标杆地位,旅游项目与体育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发挥庐山西海瑶池湾国际垂钓中心、庐山西海舰队运动休闲中心功能,提高运营管理,增加运营效益。瑞昌市今年在武蛟乡油菜花节中融入的乡村马拉松赛事,吸引了国内外近5000名马拉松运动员欢聚瑞昌,吸引了周边地区众多游客驻足。彭泽县在五一节假日举办“龙宫杯”江西省舞龙舞狮锦标赛,游客人次大幅度增加。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的举办,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20支队伍177名运动员参赛,赛事引流54万人次。3.依托示范创建,打造体育品牌。2023年,全市梳理出一批体育品牌创建目标,瑞昌市努力创建“全国羽毛球示范县(市)”、武宁县努力创建“全国网球示范县”、庐山西海努力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同时,瑞昌市和永修县还积极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全面做好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江西省体育产业基地的申报工作,实现创建一批“国字号”、“省字号”体育品牌的目标。截至目前,武宁县创建“全国网球示范县”已经获得国家批准通过;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获评2023年“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并获评2023年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10月份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还被省体育局评为2023年度省级示范基地,江西绿动新材料有限公司被省体育局评为2023年度省级示范单位,武宁国际网球中心被省体育局评为2023年度省级示范项目,当前我市共有全国网球示范县1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2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示范项目12个。这些“国字号”、“省字号”体育品牌的在成功创建,成果丰硕,不断提升了九江的城市影响力、美誉度。同时结合开展“十大最美体育人、十大人气体育品牌”体育宣传推广活动,积极打造了庐山牌精品赛事,主要依托庐山山水资源,借助庐山人气,冠名一批重量级的赛事,已成功举办了“庐山杯”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庐山杯”九江马拉松赛,庐山半程马拉松赛,进一步壮大“庐山牌”系列赛事的品牌影响力,充分挖掘体育行业典型,讲好了九江体育故事。
同时,还较好地完成了其他各项工作。在上级职能部门具体指导下,体育系统扎实做好了九江创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工作,积极做好濂溪社区创建设帮扶和争创市体育局第十四届九江市文明单位。积极指导市体育局驻村第一书记陈猛同志在修水县路口乡路口村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工作,2023年有125万元(局安排经费25万元、协调上级经费100万元)支持该村开展乡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扎实做好了信息宣传工作,我局向江西新闻、省体育局网站、中国大江网、中国九江网、九江广播电台、九江信息、九江政务等媒体报送各类体育信息近300多条。其中江西新闻客户端、九江日报共采用刊登100多篇;中国大江网、中国九江网共采用60余篇;省体育局网站采用30余篇;九江电视台报道新闻10余次;“九江体育门户网站”采纳各类体育信息400多条,及时开通了“九江体育发布”微信公众号,有效地保障了我局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维护更新,较好地宣传了九江体育高质量发展情况。九江(体育)年鉴、法治九江建设、建议提案办理、政务(党务)公开、招商引资(争资争项)、保密(网络)安全、企业(规上体育企业)帮扶、公共机构节能、平安建设、安全生产、信访调解、深化改革、公文收发、材料组织、财政绩效、老干部、工青妇各项工作都能够较好地完成任务。
二、存在的不足及短板
2023年,全市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省体育局的充分肯定。但是,工作中仍存在诸多的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竞技体育水平还不够高,体育后备力量还不强,后劲不足,与兄弟地市相比仍有差距。如一县一品、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发展不平衡,省运会项目覆盖不广,省运会竞技体育共有22个项目,目前全市16个县(市、区)申报的项目覆盖缺口很大。二是体育基础不够扎实,全市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程度不高,体育人才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水平还不高。体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性不高,申报不积极、申报质量也不高,与推进九江体育高质量发展争得应有地位不符。公共体育设施经费投入不足,老百姓“15分钟健身圈”内的中小型健身场地(馆)仍然欠缺,缺乏必要的市场开发以及企业、社会力量的参与,小型场馆、小块场地利用开发少,保障供给缺口较大。三是体育产业处于“小散弱”层面。产业体系不健全,体育市场主体活力、竞争力不足。在全省全国无重大影响的体育产业品牌,产业种类少,水资源优势亟待发挥,需进一步整合资源,全力打造全国性水上运动赛事产业集聚区;体育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体育有效供给不足,体育服务业和体育主导产业占比偏低;体育市场主体数量不多,且市场化水平不高,制约了体育产业市场主体活跃程度。
三、2024年度工作计划安排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对体育工作的各项部署,聚集“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定位,聚力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目标要求,立足特色优势,找准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充分展现体育作为,高质量举办好九江市2024年第十四届运动会。
(一)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作风建设。
1.强化理论武装,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定位,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切实做好基层党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求,抓好各项制度,组织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学习,扎实推动工作。2.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树立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相互配合、互为促进的工作理念,结合体育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方法,丰富党建活动形式,形成凝心聚力促发展的和谐氛围。3.强化作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持续严的主基调,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紧盯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动态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完善防控措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二)坚持体卫融合,大力发展群众体育。
1.开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增强公共体育服务普惠性。盘活存量、筑牢基础,全面摸排公共健身设施状况,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各类体育公园和健身步道建设,引导推动各地新建或改建一批符合群众需求的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推进现代化、乡村振兴、城镇化体育设施建设,注重由覆盖率到利用率再到实用性的转化。争取上级体育彩票补助地方专项和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项目资金,利用本级资金更换一批城区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进一步完善全市 “城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市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覆盖。2.加快构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重点举办(承办)好2024长江经济带龙舟邀请赛、2024年环鄱阳湖自行车大赛、2024“庐山杯”九江马拉松、2024庐山半程马拉松、中国武宁国际皮划艇马拉松赛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活动。以全民健身节为契机,形成市、县联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激发群众体育锻炼热情,让健康九江深入人心。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组织的作用,开展科学健身服务“六进”活动,走进社区、走进机关、走进农村等,推动居家和“互联网+健身”,开展“三大球”系列赛事,第十届全民健身节、全市达标赛等全民健身活动。做好江西省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组队参赛和九江地区办赛工作,我市将做好九江赛区的办赛组织工作,积极选派优秀队伍参加江西省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3.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创建工作。推动瑞昌市、永修县等县(市、区)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为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进一步调动各(县、区)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对照“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全民健身规划科学完备”“全民健身政策体系健全”等八个创建标准,督促各县(市、区)提前谋划,积极开展“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创建工作。4.坚持做好九江市国民体质监测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落实常态化监测服务和数据采集,督促一半以上的县区建立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并落实县级监测任务。同时,积极推广普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健身群众提供个性化健身指导服务。积极做好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2024年我市将重点推动县区三级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组织工作,加强基层妇女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地区女性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
(三)坚持体教融合,大力发展竞技体育。
1.全力实施训练备战,做好人才储备。组队参加2024年江西省青少年系列锦标赛,做好苗子选拔和储备工作,畅通人才输送渠道,坚持育选培送一体化,择优输送到省队、国家队。高质量举办好九江市2024年第十四届运动会。做好项目设置和赛事组织工作,鼓励各县积极申报赛事,用好省运场地,发挥地域特色,提前进行筹划。每四年一届的市运会,是全市最高级别的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召开的目的旨在全面检阅我市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运动水平,遴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积极备战,2026年江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以16届省运会金牌数为增长点,全力以赴做好17届省运会备战及参赛工作,力争完成金牌任务,取得优异成绩。2.深入推进体教融合。按照省、市体教融合会议精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通过与教育部门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不断推进校际合作,建立“学校筑基+全市选拔+体校培育”机制,进一步探索“市校联办”“市队联办”模式,根据不同学校的规模、传统优势项目等,推进与各中小学校实现项目共建共享,扩大体育后备人才基础。同时为提升后备人才培育质量,推动建立“政策驱动”机制:激发学校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积极性。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有效转变体育“重训轻文”、教育“重智轻体”的观念,以文化人、以体育人,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扎实推进一县一品、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一县一品、一校一品,是挖掘体育特色,打造体育文化,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将发展体育一县一品、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与体教融融合、体卫融合、体旅融合紧密结合起来,挖掘传统特色,打造体育文化,做大做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
(四)坚持体旅融合,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1.多形式助推体旅融合。加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庐山西海、八里湖新区等体旅融合先行一步的示范效应,支持庐山西海、八里湖新区、瑞昌、武宁和市体育中心举办系列高端赛事,把体旅融合的亮点擦得更亮。多举措发展体育产业,通过打造现代化的体育产业体系,充分利用我市体育资源和优势,加快打造以体育赛事、健身休闲、场馆运营、体育培训等体育服务业为主体,以体育产业“一县一品”为支撑,以品牌赛事为载体,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大力培育体育产业市场主体,招引、培育一批体育产业优秀企业,建设体育强市。2.抓住政策、市场机遇,打造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快速复苏的经济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明年要继续主动融入发展大局,主动释放政策红利,加大我市体育企业的培育力度,引导更多体育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同时,着力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我市体育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力。3.后省运时代用好体育场馆资源。积极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创新场馆运营机制和服务模式,探索公共体育场馆交由第三方机构运营。支持体育场馆发展体育商贸、体育会展、文化演艺等多元业态,推动建立一批业态融合的体育服务综合体。4.不断挖掘体育彩票消费潜力。加强体育彩票的销售与管理,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在巩固现有销售网点的基础上,创新合作模式,积极推行分类建店,探索开设示范店、专营店、兼营店,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同时,加强产品营销,持续创新营销方式,抓好体育彩票的宣传推广,统筹各类宣传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有效宣传,通过举办一些有影响力、传播面广的公益活动,讲好体彩故事,提升品牌宣传效果,树立体彩公信形象。
2024年是九江市第十四届运动会举办年、是江西省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举办年,这是我省、我市四年一届最大规模的体育盛会。市体育局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要求,扎实巩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成果,以“加快赶超三年行动计划”为目标,把思想行动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落实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打造“三大高地” 、实施“五大战略”,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创新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立足特色优势,找准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充分展现体育作为,做好省运会、市运会的选拔、参赛及办赛任务,为加快建设体育强省、体育强国积极作出九江贡献,利用九江作为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为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九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