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九江市教育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以“公平、优质、全面、融合”为目标,勇于担当、奋力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聚力党的领导,教育发展动能更足。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为教育发展集聚动力。教育优先更加凸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关心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市委市政府、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召开举办全市教育大会、庆祝教师节大会等重要会议活动26次,作出批示指示121次,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到教育系统督导调研、走访慰问,调度教育工作共计140余次。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在527所中小学校落地落实,实现全覆盖。扎实推进中小学校党务工作者试点,市直学校实现党建办公室全覆盖设置、党务干部全覆盖配备。深入开展基层党建“书记领航”行动,九江三中“旗扬琥珀山”、九江小学“三色润心”等6个党建品牌评为全省党建工作优秀案例。积极打造“红心护苗”党建品牌,依托“党建+志愿+公益”模式,在全省率先推出寒暑期免费托管、心理咨询、暑期防溺水等志愿服务,帮助家长化解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市教科所深入柴桑区等地乡村学校开展“五育”支教党建活动,赋能乡村教育振兴,6000余名学生受益。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深入开展警示教育,以案示警,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让党员干部从身边人身边事中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二、着力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成效更好思政教育见行见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建成思政名师工作室24个。实施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工程,举办“赓续红色血脉,争做薪火传人”“诵读红色家书,讲述英烈故事”等主题活动;开展第三批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学校创建,浔阳区龙山小学、八里湖新区赛城湖学校、柴桑区中心幼儿园等9所学校获评省级“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同文中学成立红色教育研究中心,市湖滨幼儿园打造红色文化主题区域,市政府机关幼儿园开展红色基因游戏活动,让红色基因扎根学生心灵。“双减”政策落实落地。进一步规范中小学“五项管理”,积极推行“1+N”课后服务模式,持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治理“百日会战”,查处违规培训183起。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监管,866家机构全部纳入全国监管平台。“双减”工作经验19次登上教育部快报。深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在全省率先成立九江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举办周末家庭教育讲堂,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九江外国语学校“小聆倾听”、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家校共育讲坛”、濂溪区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站、武宁县“轻松减压·快乐成长”专题巡讲等卓有成效。双峰小学在全省教育工作会上就“双减”工作作典型发言。是体美劳教育有声有色。全年举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联赛、“庐山杯”大学生足球赛等赛事400余场,九江七中合唱节目获第四届江西省大中小学合唱展演活动二等奖,新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4所、总数达到125所,柴桑区、彭泽县、共青城市、庐山西海等6个县(市、区)获评省级游泳教育试点县,武宁县获评省级劳动教育示范区,濂溪区一小、经开区港城中学、八里湖三小等4所获评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我市在全省各项美育活动中,三次获评优秀组织奖。
三、加力重点攻坚,招考改革力度更大。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切,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扎实推进阳光招生、阳光入学、阳光编班。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入学“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入学报名、材料审核和录取“网上办”“掌上办”,智能化、数据化。实现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新华社专程来我市采访报道此项工作。全面执行义务教育起始年级编班改革政策。在以往初中学校起始年级随机均衡编班的基础上,将范围向小学起始年级延伸,全面化解“择班热”,阳光编班。《中国教育报》头版专门报道。全面实行中心城区学位预警查询机制。在最大限度落实划片就近入学政策的基础上,对学位供给紧张的区域和学校,及时向社会发布学位预警提示,合理引导家长预期,科学合理分流。率先在全省建成市中心城区初中学位占用查询系统,市民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轻松查询学位占用情况。
四、协力扩容增量,教育要素保障更强。全方位推进教育资源扩充、“两项评估”、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数字化等工作,推动教育发展从“有学上”向“上好学”“好上学”转变。优质资源持续扩充。全市财政教育支出129.08亿元,实现连年增长。大力优化教育网点布局,修订《九江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全市改扩建学校61所、面积78万平方米、增加学位3.3万个,市委机关幼儿园圆满完成整体搬迁,同文中学浔东校区、九江小学九龙山校区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投入使用。浔阳、修水、德安等地加大教育项目建设投入,有力提升了中小学办学条件;柴桑区探索“高校+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模式,组建江西师大附属柴桑区实验学校、小学柴桑分校、实验幼儿园。“两项评估”卓有成效。德安县代表江西省接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认定实地核查,并正式获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3月17日,教育部正式印发文件,全省第一批)。德安、共青城、湖口、彭泽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省级督导评估,通过县区个数与南昌并列全省第一;湖口、永修、彭泽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级督导评估,通过县区个数与赣州市并列全省第一。建立中小学(幼儿园)督学责任区82个,配备责任督学534名。督学参与“五方”配餐制度。食品安全、膳食经费管理等9个重点专项督导扎实开展、富有实效。教师队伍有力补强。通过全省统招、三支一扶、“才汇九江”等渠道引进教师131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51人,较2023年增长49.67%。持续推进校长教师交流,中心城区交流教师比例提升至15%,县级以上骨干教师交流占比由20%提升至30%,交流校长教师1049人。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精心开展教学观察指导、普通高中教学视导、中高考点拨工作,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自主学习资源设计开发,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强化与上海金山、广东深圳、江苏苏州、湖北黄冈等地的教科研交流,承办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研讨等大型活动,九江教育科研质量和水平加速提升。教育数字化步伐加快。实施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落地“智慧教育一期”和“人工智能教育”两个“智慧九江”教育行业应用项目,建成1个市级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和12个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在全省遥遥领先。在市直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试点工作,此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得到省教育厅、省科协领导的充分肯定。九江实验中学、长虹小学等学校组建机器人、无人机、创意编程等兴趣小组,九江实华学校举办科技节、科技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浔阳区湖滨小学获评全国科学实验校,瑞昌市实验小学获评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基地。
五、全力提质增效,教育发展水平更高。进一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办好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教育。学前教育更加普及普惠。持续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新(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20所,增加普惠性园位6050个,全市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达6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91%。湖口入选国家级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永修、彭泽入选省级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学前教育课后延时托管服务试点,16个县(市、区)和市本级公办幼儿园全面铺开。组建两个市直学前教育联盟加快协同提质,共青城市创建“托幼一体化”服务体系,瑞昌市增设托育服务职能,学前教育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加快推进。建成教育集团30个、城乡教育共同体125个,组建两个市直初中教育联盟。武宁县以“城区校+农村校”模式为依托,组建义务教育学校城乡共同体。积极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撤并小规模学校637所,妥善安置学生3719人、教师1108人;永修县投入500余万元改善交通设施、建立智慧校车监管平台,妥善解决了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后学生交通问题;共青城市安排公交车定点定时接送,并给予每生每天2元交通补助。我市在全省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化发展。全面实行普通高中属地招生,取消非政策性“择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面实行分数呈现并择优录取。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工程,九江一中入选北京大学博雅人才三星级共育基地,九江六中与九江学院签订美术教育合作协议,金安高级中学持续强化篮球特色。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成立“九江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立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8个,市特殊教育学校排舞队获全国残疾人排舞公开赛特等奖。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加快中职学校达标建设,达标工程完成率为94.44%,超省平均是6.4个百分点。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行订单式培养,建成修水中专“中泰模具”、彭泽中专“兄弟药业”等订单班、冠名班,九江科技中专、华东电子信息学校等支持瑞智、TCL、恒通、艾美特等九江园区企业发展,提供企业用工达1000余人。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市政府与江西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在九江化工、先进制造、数字经济三个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基础上,2024年又成立了九江“三茶”统筹市域产教联合体,同时先进制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被评为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建成产业学院27个,其中九江学院有机硅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先后被评为省级产业学院。高等教育持续提档升级。九江学院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全省第一所公办本科职业院校,江西职业技术大学,九江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九江技师学院,新设九江科技职业大学、九江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六、强力深化治理,教育生态环境更优。坚决落实省委、市委和市纪委市监委等工作部署和要求,着力打造安全和谐、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基础教育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扎实有效。聚焦教辅材料、校建工程、招生入学、学区划分、校服定制、研学实践等10个重点领域,一体化开展自查自纠、督导督查、问题整改、建章立制等工作,中纪委督导组等各级领导给予充分肯定。“校园餐”专项整治成效显著。全面推广“食堂建议本”,在全省率先建成学校食堂食材阳光智慧采购平台。实施校园餐整治提升“1235”行动,推行陪餐式监管,推进学校食堂自主经营管理,42所学校由服务外包转为自主经营,自主经营率达96%,菜价整体下降10%-20%,校园食品更加安全优质、膳食经费管理更加阳光规范、校园餐供应质量更加物美价优,有的学生反映校园餐吃出了“外婆家”的味道,得到师生家长一致认可。相关做法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报道。师德师风专项治理持续深化。做实师德教育、师德考核、新入职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广泛开展师德师风宣讲、践行“四项承诺”再推进再倡议、“书记校长访教师”等活动,市中心幼儿园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金安高级中学张丽群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庐山市海会中心小学高明、都昌二中段宝国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市十一中教师徐燕青荣获江西省“最美教师”,彭泽一中教师刘志强作为全国教师行业代表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元宵晚会献唱。校园安全隐患整治深入推进。开展校园消防安全、校园及周边环境、防溺水、校园矛盾纠纷化解等专项整治行动,推动“校园安全角”建设全覆盖,学生非正常死亡数量降至历年新低。强化校园安防建设,城镇中小学校、幼儿园“四个百分之百”“四个一”安防建设实现100%。大力推进智慧消防建设,862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和871家校外培训机构接入省平台。市教育局在全省教育系统智慧消防(视频监控)建设工作调度会上作经验交流。九江小学八里湖校区周边交通治理经验获央视媒体专题报道点赞。
来源:中国九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