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清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实施乡村战略中重视‘乡村风气’的引导,体现‘乡土特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新农村建设已经走过十二个年头,十二年来,我市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惠及40万农户,160万农民。十二年的新农村建设成效,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称颂。针对您提到的一些问题,我们一直在实践中边建设、边探索,努力探求符合九江实际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解决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农民建房不规范不统
一、关于建议“‘美丽乡村’建设在加强农村居住条件、生活环境改造的同时,要加大对优良风气培养,克服不良风气陋习,形成‘村民公约’,提高文化建设力度,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的回复。
我们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道德素养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形成文明和谐、繁荣兴盛、精神焕发的农村新气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二是会同文明办、民政局等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引导农民自觉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稳妥推进农村殡葬改革并纳入新农村建设督查考核内容;三是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依法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相关规定。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十个一”创建活动、文化墙、宣传长廊等方式加大宣传,大力弘扬核心价值观。
二、关于建议“‘美丽乡村’建设要有规划,尽量保留地域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原汁原味,放大地域优势,把好乡村特色关口。产业是农村的‘造血系统’,在建设的同时,要加大产业发展,打造特色规模化产业”的回复。
为了对全市宜居村庄进行科学规划、整体布局,原九江市委农工部专门聘请了九江学院规划设计院绘制《九江市“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四年规划布局示意图》。从2017年起,分年度设计绘制四张4×4规划布局示意图。示意图用不同符号、颜色标明四年内计划实施的贫困村、非贫困村、亮点打造村、沿线连片及重点区域推进带。我们将按照示意图的整体规划布局,分年度、分重点逐步推进,纵深铺开,使示意图成为未来四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路线图、任务表。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一是要求各地提升规划水平,坚持规划先行,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科学合理布局,体现乡村特色;二是提升村庄绿化水平,严格保护村庄古树名木,重点推进乡村路边、水边、房边、庭院绿化美化,坚持多栽果树,少铺草坪,不栽灌木,突出原生态;三是提升农房管理水平,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和农民建房风格引导,注重农房单体个性设计,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赣北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版乡村,避免千村一面,防止乡村建设水泥化、城市化。
三、关于建议“‘美丽乡村’建设建好后要管好,要让其长期发挥作用”的回复。
为切实改变一些已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村庄出现“环境卫生反弹、公共设施废弃、公务事业无人问津”等问题,以及“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现象,市新村办专门出台了《新农村建设管理提升年活动工作方案》,决定从2017年起,在全市实施新农村建设四年“扫一遍”的同时,对已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村庄开展回头看,着重就加强管理提升再“扫一遍”:2017年抓点示范,从2006年至2012年已实施的新农村建设村庄中选择600个左右村庄开展管理提升活动,二年沿线连片推广,三年全面铺开,做到建管并重,巩固成果,并将管理提升贯穿整个新农村建设过程,形成长效制度,实现农村面貌整体提升。今年我市启动了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工作,第二季度我市选择武宁县、共青城市、彭泽县作为试点县市先行先试,三县(市)以建设“智慧云眼”为抓手,推进长效管护信息化。第三季度总结经验,第四季度在全市面上推开,积极探索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切实抓好村庄卫生保洁、沟塘清淤、杂草清除、绿化养护,以及村内道路养护、公厕管理、路灯及视频监控系统维护、体育休闲设施维护、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维护等工作。省里要求每个行政村按不少于5万元的标准,筹集村庄长效管护资金,其中省财政奖补1万元,我市正在积极向市政府争取每个行政村1万元的专项资金,并要求县乡统筹安排资金。
四、关于建议“‘美丽乡村’建设时要有‘引导者’。挖掘各地的人文典故、地域风情、民间习俗、民间技艺等历史文化遗产。注重搜集、挖掘、整理地方文化,如搜集地方方言、编撰民俗读本、保护农耕文化、设置地方特色展示宣传栏等。”的回复。
我们在进行村庄整治时,努力避免千村一面,防止乡村建设水泥化、城市化,在村庄规划时因地制宜,合理进行规划。同时保护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传承民风民俗和生产生活方式,杜绝大拆大建和形象工程,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充分发挥其彰显赣北田园风貌、传承赣鄱地域文化功能。
来源:中国九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