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来临,瑞昌码头安置区日渐热闹起来。
1月2日下午,笔者走在金城丽景小区内,随处可见来来往往忙碌的身影。大家在忙着搬运家具,布置新房,张贴对联,置办喜酒,乔迁新居,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喜庆的笑容。
6栋2单元楼下墙上一个大大的“红双喜”吸引了笔者的视线,地上还有燃放过的鞭炮,表明这里刚刚有人家办了喜事。在楼下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的群众告诉笔者,楼上有一家刚刚搬进新屋,紧接着又娶了新媳妇,可谓是“双喜临门”!笔者决定走进这户人家,感受一下他们的幸福生活,顺便也让自己沾点儿“喜气”。
在热心群众的指引下,笔者来到403室敲门,开门的是一个模样很精神的小伙子。看他那副精神劲儿,不用说也能猜出他就是“新郎官”。果然不出所料,听说了笔者的来意后,他非常热情地把笔者让进了屋,并走进房间捧出一捧喜糖。
房子很宽敞,装修得很漂亮,与城里的公寓房没有任何区别。小伙子告诉笔者,这房子分到手后,他们花了六万多元进行装修,虽谈不上富丽堂皇,但也算得上清新雅致,住着舒心。客厅里、房间里都有人,大家分两拨儿聚在一起一边娱乐一边聊天。原来,25岁的小伙子元旦刚结的婚,来他家里庆贺的亲戚朋友这会儿还没离开呢。
新娘很漂亮,正在房间里陪客人娱乐;他的父亲可能是喝了几口小酒,正坐在沙发上惬意地打着盹儿;他的母亲是个勤快的老妈妈,系着围裙正忙上忙下地收拾东西。小伙子兴奋地领着笔者参观了他的每一间房间。笔者看到,电器、沙发、茶几、餐桌、床、被子等等,所有的家具和日用品都是全新的。小伙子的卧室里,笔者看到了他和妻子的婚纱照,小俩口笑得真幸福、好甜蜜。
小伙子把笔者当作客人热情接待,让他谈谈感受,他有些腼腆,不肯抛头露面,因而连自己的姓名都不说,让笔者找他父亲聊聊。
“我原来住的是一栋1997年建的二层楼房,已有十几年房龄。现在住着新房子真的很舒服,环境好,卫生好,用水用电都非常方便。”小伙子的父亲告诉笔者,他叫王贤江,今年63岁,是原来码头龙泉村8组的村民,从亚泥五六期项目区搬迁过来的。2011年12月27日乔迁到新房居住,过了五天后于今年元旦又把独生子和媳妇的婚事给办了。“算是喜事连连了!”王贤江乐呵呵地告诉笔者。看得出来,他非常满足。
“我们年轻人都喜欢住这样的公寓楼。”看着父亲很陶醉的样子,小伙子忍不住开始插话了,“但上了年纪的人住惯了农村的楼房,再加上腿脚上楼有些吃力,可能暂时一下子有点不习惯。”
“我们现在也要学着过城里人的生活呀,呵呵。上楼以后会慢慢习惯的,再说了,上楼梯不是还可以锻炼身体嘛!”王贤江接着儿子的话头说。
王贤江告诉笔者,他们的老房子拆迁后,按政策可以分到两套房。他现在居住的这套135平米,过不了多久,他们还将可以分到一套80平米的房子。他乐呵呵地告诉笔者:“这辈子房子是有得住了!”
王贤江还告诉笔者,自己现在码头自来水公司做维修工,虽然并不是每天都有事做,但每月的工资收入比起原来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还是要高很多。说起这个话题,他儿子又插话了。他说,自己和妻子原来一直在外地打工,下一步的心愿就是希望码头这些大项目早日建成投产,让自己也不用背井离乡,可以实现在家门口打工赚钱。他说,相信这一天一定不会太遥远……
这是码头安置区一个如此平凡的家庭,他们是如此幸福,笔者亲眼见证。
随着安置房分房工作结束,码头项目区搬迁出来的群众终于领到了自己期盼已久的新房钥匙。新房分到手后,大家都赶紧忙着装修新房。经过一个多月紧张的忙碌,不少住户的新房装修好了,住进了漂亮的新家,过起了现代新市民的新生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18户装修好了新房,住了新家。”码头镇常务副镇长朱夔介绍说。(九江日报 陈世明)
来源:中国九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