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 > 三大攻坚战 > 乡村振兴 > 振兴信息

“四好农村路”,让柴桑乡村振兴 “跑” 起来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 2025-09-13 17:37 【字体:

近年来,我区聚焦“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目标,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一条条崭新的农村公路如同毛细血管般连通各个村落,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感受农村公路带来的新变化。

攻坚基建:织就便捷交通网

在我区新塘乡,一条全长7.3公里的沥青公路已全面完工,这条连接双瑞路与紫荆村的道路,串联起沿线5个村庄,让上万村民告别了“出行难”,享受到顺畅便捷的交通服务。而在我区西南部,按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的15.6公里“狮岷路”早已通车,蜿蜒的公路将8个行政村紧密相连,昔日分散的村落因这条路“串珠成链”。

“‘十四五’以来,我们累计融资7.3亿元,统筹推进全区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全力攻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区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洪忠汉介绍。

据了解,我区聚焦路网优化,扎实推进农村道路改扩建项目,截至目前,已规划的36个改扩建项目中,28个已顺利完成,累计建设里程达112.36公里。全区县道三级公路比例已从59%提升至70.1%,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从60%提升至81.8%,两项指标均大幅超过全省67.3%、65.4%的平均水平,全区路网优化成效显著

路通业兴:点燃产业发展引擎

“道路通,百业兴”,在我区新合镇,“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成果,正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加速度”。作为国家级科技小院的依托主体,九江金蕾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已是当地特色产业的“标杆”——年产金银花20吨、山楂200吨,深加工的金银花水、山楂汁等产品畅销各地,年产值突破500万元。

     “公路修通后,不仅基地的生产资料运输更便捷,加工好的产品也能快速运往全国市场,节省了不少成本。同时,还方便了村民到基地务工,就连节假日村民前往祖坟祭奠,也不再受道路泥泞的困扰。”合作社生产负责人周胜江说。

一条条农村公路,成为连接乡村与市场的“纽带”,让我区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更顺畅,也吸引着更多资源向乡村集聚,为乡村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共建共管:凝聚民生服务合力

“以前这条路全是泥巴,农忙时运粮食、化肥都得费九牛二虎之力。现在路修平了,出门又顺畅又安全,心里别提多踏实了。”  岳师街道毛桥村村民叶勤胜说。

毛桥村道路的蜕变,得益于我区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创新推行的“有事先商量”协商机制。通过搭建协商平台,该区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建议,让道路建设更贴合群众需求,真正实现“民有所呼、路有所应”。

不仅如此,为保障农村公路长期发挥效益,全区还建立健全管养长效机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责任,发动村民参与公路日常养护,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格局。

如今,我区的农村公路已不仅是“出行路”,更成为“产业路”“致富路”。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全区正以交通为笔,描绘出一幅“路通村美产业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收缩

“四好农村路”,让柴桑乡村振兴 “跑” 起来

发布时间: 2025-09-13 17:37

近年来,我区聚焦“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目标,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一条条崭新的农村公路如同毛细血管般连通各个村落,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感受农村公路带来的新变化。

攻坚基建:织就便捷交通网

在我区新塘乡,一条全长7.3公里的沥青公路已全面完工,这条连接双瑞路与紫荆村的道路,串联起沿线5个村庄,让上万村民告别了“出行难”,享受到顺畅便捷的交通服务。而在我区西南部,按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的15.6公里“狮岷路”早已通车,蜿蜒的公路将8个行政村紧密相连,昔日分散的村落因这条路“串珠成链”。

“‘十四五’以来,我们累计融资7.3亿元,统筹推进全区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全力攻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区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洪忠汉介绍。

据了解,我区聚焦路网优化,扎实推进农村道路改扩建项目,截至目前,已规划的36个改扩建项目中,28个已顺利完成,累计建设里程达112.36公里。全区县道三级公路比例已从59%提升至70.1%,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从60%提升至81.8%,两项指标均大幅超过全省67.3%、65.4%的平均水平,全区路网优化成效显著

路通业兴:点燃产业发展引擎

“道路通,百业兴”,在我区新合镇,“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成果,正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加速度”。作为国家级科技小院的依托主体,九江金蕾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已是当地特色产业的“标杆”——年产金银花20吨、山楂200吨,深加工的金银花水、山楂汁等产品畅销各地,年产值突破500万元。

     “公路修通后,不仅基地的生产资料运输更便捷,加工好的产品也能快速运往全国市场,节省了不少成本。同时,还方便了村民到基地务工,就连节假日村民前往祖坟祭奠,也不再受道路泥泞的困扰。”合作社生产负责人周胜江说。

一条条农村公路,成为连接乡村与市场的“纽带”,让我区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更顺畅,也吸引着更多资源向乡村集聚,为乡村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共建共管:凝聚民生服务合力

“以前这条路全是泥巴,农忙时运粮食、化肥都得费九牛二虎之力。现在路修平了,出门又顺畅又安全,心里别提多踏实了。”  岳师街道毛桥村村民叶勤胜说。

毛桥村道路的蜕变,得益于我区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创新推行的“有事先商量”协商机制。通过搭建协商平台,该区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建议,让道路建设更贴合群众需求,真正实现“民有所呼、路有所应”。

不仅如此,为保障农村公路长期发挥效益,全区还建立健全管养长效机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责任,发动村民参与公路日常养护,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格局。

如今,我区的农村公路已不仅是“出行路”,更成为“产业路”“致富路”。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全区正以交通为笔,描绘出一幅“路通村美产业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中国九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