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 > 社会公益事业 > 教育领域 > 学前教育

大班幼儿阅读实践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 2025-03-06 15:15 【字体:

阅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活动,幼儿时期从阅读中获得的快乐体验,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终身阅读态度的形成。3~8岁作为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此阶段幼儿尚未具备文字符号意识与自主阅读能力,亟须通过良好的阅读环境创设、科学的成人指导来构建早期阅读支持体系。家园社协同构建多维阅读平台,既能满足幼儿情感需求与认知好奇心,又能有效激发阅读兴趣,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与全面发展。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对幼儿阅读的重视程度与学历相关,坚持每天陪伴孩子阅读的家长偏少;47.2%的家长选择图书时主要考虑“以教育为目的”,仅27.3%的家长“考虑选择特定的儿童读物”。由此可见,大部分家长还不能够科学认识幼儿阅读的认知规律,对于幼儿阅读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够精准,在选择幼儿读物上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

基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推进大班社会性发展适宜性阅读实践

可以尝试将教育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环境中,充分挖掘社区中的教育资源,利用各种手段,使社区中的人力、物力、文化等其他资源发挥最大教育价值。如,组织幼儿帮助社区亲子阅览室做环境布置;幼儿自制读书卡向居民及其他儿童推荐图书;参与社区混龄阅读表演;发挥教师的多角色功能,推荐骨干教师开展社区阅读工作室,每月去阅览室组织活动等,将社区资源与幼儿园阅读活动有机结合,使其变成幼儿阅读活动的自然组成部分,既丰富了阅读形式,又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

设立社区亲子阅览室。有效解决家庭阅读“空间难、资源少”的问题,保证家庭特色阅读活动顺利开展。从儿童视角出发,邀请幼儿对社区亲子阅览室进行环境布置,不仅能营造适宜的亲子阅读环境,在阅读中增进亲子情感,还能帮助幼儿了解关于社区相关知识。

自制读书卡。教师邀请幼儿在阅读完成后,制作读书卡,并附上自己的推荐理由,在社区实践活动中向社区居民以及其他儿童进行推荐和展示,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让热爱阅读的风气走进社会。

社区混龄阅读表演。开展社区混龄阅读表演,不仅能拓宽幼儿的视野,还能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交往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下,不同年龄的孩子通过沟通与合作进行故事表演,在满足幼儿表演欲望的同时,促进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性的发展。

有效利用社区阅读工作室。社区丰富的阅读资源可以对幼儿园的特色阅读活动进行补充,邀请骨干教师走进社区阅读工作室,定期开展特色阅读活动,拉近幼儿与社区居民的距离,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推进大班促幼小衔接发展的阅读实践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特色阅读实践活动,打破幼小衔接常见的单向衔接模式,助力大班幼儿顺利入学。具体合作形式包括:组织教师开展交流会,邀请小学教师进幼儿园与家长共同探讨有关阅读的方式方法;组织大班幼儿参观小学图书馆,参与小学低段的阅读活动;邀请小学生来园与幼儿分享小学阅读活动心得等。通过长期、定期的园校合作,为幼儿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举办特色阅读活动交流会。邀请小学教师走进幼儿园开展交流会并给予现场指导,帮助大班家长认识和了解早期阅读的价值和重要性,掌握早期阅读的教育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高家长自身教育能力。

参观小学图书馆。组织大班幼儿参观小学图书馆,引导他们初步了解小学图书形式的变化;参与小学低年龄段的阅读活动,进一步激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做好幼儿的入学心理适应,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开展阅读心得交流活动。大班幼儿对小学的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与小学哥哥、姐姐交流,愿意模仿他们的行为。邀请小学生来园与幼儿交流阅读活动心得,能帮助大班幼儿了解小学阅读方式的变化,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做好学习准备与适应工作。(市湖滨幼儿园 周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收缩

大班幼儿阅读实践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06 15:15

阅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活动,幼儿时期从阅读中获得的快乐体验,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终身阅读态度的形成。3~8岁作为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此阶段幼儿尚未具备文字符号意识与自主阅读能力,亟须通过良好的阅读环境创设、科学的成人指导来构建早期阅读支持体系。家园社协同构建多维阅读平台,既能满足幼儿情感需求与认知好奇心,又能有效激发阅读兴趣,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与全面发展。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对幼儿阅读的重视程度与学历相关,坚持每天陪伴孩子阅读的家长偏少;47.2%的家长选择图书时主要考虑“以教育为目的”,仅27.3%的家长“考虑选择特定的儿童读物”。由此可见,大部分家长还不能够科学认识幼儿阅读的认知规律,对于幼儿阅读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够精准,在选择幼儿读物上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

基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推进大班社会性发展适宜性阅读实践

可以尝试将教育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环境中,充分挖掘社区中的教育资源,利用各种手段,使社区中的人力、物力、文化等其他资源发挥最大教育价值。如,组织幼儿帮助社区亲子阅览室做环境布置;幼儿自制读书卡向居民及其他儿童推荐图书;参与社区混龄阅读表演;发挥教师的多角色功能,推荐骨干教师开展社区阅读工作室,每月去阅览室组织活动等,将社区资源与幼儿园阅读活动有机结合,使其变成幼儿阅读活动的自然组成部分,既丰富了阅读形式,又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

设立社区亲子阅览室。有效解决家庭阅读“空间难、资源少”的问题,保证家庭特色阅读活动顺利开展。从儿童视角出发,邀请幼儿对社区亲子阅览室进行环境布置,不仅能营造适宜的亲子阅读环境,在阅读中增进亲子情感,还能帮助幼儿了解关于社区相关知识。

自制读书卡。教师邀请幼儿在阅读完成后,制作读书卡,并附上自己的推荐理由,在社区实践活动中向社区居民以及其他儿童进行推荐和展示,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让热爱阅读的风气走进社会。

社区混龄阅读表演。开展社区混龄阅读表演,不仅能拓宽幼儿的视野,还能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交往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下,不同年龄的孩子通过沟通与合作进行故事表演,在满足幼儿表演欲望的同时,促进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性的发展。

有效利用社区阅读工作室。社区丰富的阅读资源可以对幼儿园的特色阅读活动进行补充,邀请骨干教师走进社区阅读工作室,定期开展特色阅读活动,拉近幼儿与社区居民的距离,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推进大班促幼小衔接发展的阅读实践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特色阅读实践活动,打破幼小衔接常见的单向衔接模式,助力大班幼儿顺利入学。具体合作形式包括:组织教师开展交流会,邀请小学教师进幼儿园与家长共同探讨有关阅读的方式方法;组织大班幼儿参观小学图书馆,参与小学低段的阅读活动;邀请小学生来园与幼儿分享小学阅读活动心得等。通过长期、定期的园校合作,为幼儿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举办特色阅读活动交流会。邀请小学教师走进幼儿园开展交流会并给予现场指导,帮助大班家长认识和了解早期阅读的价值和重要性,掌握早期阅读的教育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高家长自身教育能力。

参观小学图书馆。组织大班幼儿参观小学图书馆,引导他们初步了解小学图书形式的变化;参与小学低年龄段的阅读活动,进一步激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做好幼儿的入学心理适应,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开展阅读心得交流活动。大班幼儿对小学的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与小学哥哥、姐姐交流,愿意模仿他们的行为。邀请小学生来园与幼儿交流阅读活动心得,能帮助大班幼儿了解小学阅读方式的变化,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做好学习准备与适应工作。(市湖滨幼儿园 周英)



来源:中国九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