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2007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九江市人民政府
(2008年3月20日)
本报告根据《九江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下称《规定》)以及2007年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下称“县(市、区)”)和市政府各委、办、局(下称“市级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全文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咨询情况、复议、申诉和诉讼情况、工作人员和收支情况、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七部分组成。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07年1月1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止。本报告的电子版可在“中国九江”门户网站(www.jiujiang.gov.cn)下载。如对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九江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系(地址:九江市庾亮南路181号,邮编:332000,电话:8577360,电子信箱:abc@jiujiang.gov.cn)。
一、概述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九江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精神,2007年,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向纵深发展,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逐步形成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意识,企业、市民获取政府信息的渠道得到不断扩展,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保障机制、规范梳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2007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7年4月5日颁布,将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有关政府信息和信息公开的法规,是“用法律打造透明政府”,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新一届市政府成立以来,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更加重视,在《条例》颁布后不久,立即启动地方规范性文件的制定,2007年6月25日,《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经市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7月13日,王萍市长签发市政府第24号令予以颁布。《规定》的出台开创了我省地方政府政务公开法制化的先河,是打造“亲民为民、创新求进、诚信务实、高效廉洁”政府的现实需要。
11月9日,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事务)公开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刘智到会并讲话,这次会议对政务(事务)公开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二)规范梳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
2007年,按照《条例》和《规定》的要求,将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进一步梳理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所拥有的各类信息,规范化、系统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政务(事务)公开目录〉和〈政务(事务)公开指南〉编制实施方案》(九府厅发〔2007〕106号),要求各县(市、区)、市级机关认真研究部署,指定机构,调集人员,在全面清理有关材料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各自的《政务(事务)公开目录》和《指南》,并如期上报市政府;市政府在综合各地、各部门上报材料的基础上,编制市本级政府的《目录》和《指南》,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开。
11月20日,召开了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编制培训会,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刘智到会并讲话。12月18--24日,市政府信息办、市政府办公厅、市监察局、市法制办联合对全市70余家单位进行巡回检查。各县(市、区)、市级各机关认真贯彻市政府文件精神,高度重视《目录》和《指南》的编制。截至目前,市级机关《目录》和《指南》已全部编制完毕,各县(市、区)也基本编制完成。
(三)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
各政府机关进一步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信息公开形式,丰富公开渠道,以现代方法和传统方法相结合,突出显现政府网站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重要地位,在人流集中的地方建立大型电子公告牌,同时利用社区、村委会等基层工作单元的力量,架起城镇和农村基层信息公开平台。各地、各部门采用上网、上墙、上报、上广播、上电视等多种方式,对重要的政府信息,对关乎民生的重大事项和工程,及时公开。
11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阳光政务114”实施方案》,要求将“阳光政务114”纳入全市政府信息公开整体工作当中,积极推进114号码百事通与政务公开电话对接,这是对丰富政府信息公开渠道的有益尝试,在全省尚属首例。
(四)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各地、各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意识,保护企业、市民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宣传《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全年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政府信息公开宣传和培训,并将宣讲工作开展到社区和基层。8月3日至20日,市政府信息办分别在浔阳区余家垄社区、永修县梅棠镇杨边村和市区组织召开了政府信息公开社区座谈会、农村基层座谈会、市直重点部门及理论界座谈会等三个座谈会。9月中下旬,组成了四个调研小组,对各县(市、区)开展依法行政和政务(事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采取了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了解情况、实地察看公开栏、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对依法行政和政务(事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刘智亲临都昌县参加调研。11月20日,召开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编制培训会,规范了各地、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的编制方法,统一了标准。
(五)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保障机制
根据《规定》要求,设立了市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市监察局、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市档案局、市国家保密局以及其他有关政府机关组成,负责研究、协调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10月份,市信息办和市监察局、市纠风办一起,制定下发了《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政府信息公开考核试行办法》和《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试行办法》。三个配套制度的成功出台,为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规范标准。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一)公开的主要内容
各政府机关对政府信息进行了梳理和编目,2007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22073条,全文电子化率为96.9%。其中,政策法规类信息16209条,占13.3%;规划计划类信息9783条,占8.0%;业务类信息63047条,占51.6%;机构设置类及其它类信息33034条,占27.1%。
市级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06517条,全文电子化率为97.2%。其中,政策法规类信息11184条,占10.5%;规划计划类信息7776条,占7.3%;业务类信息56561条,占53.1%;机构设置类及其它类信息30996条,占29.1%。
各县(市、区)政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5556条,全文电子化率为95.1%,其中,政策法规类信息5025条,占32.3%;规划计划类信息2007条,占12.9%;业务类信息6486条,占41.7%;机构设置类和其它类信息2038条,占13.1%。
2007年市级机关梳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比较规范完整的有:市建设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新闻出版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质监局。
1、规范管理和发展计划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九江市政府信息规定》,公开了市政府规章和各政府机关产生的规范性文件,以及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文件。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及其进展和完成情况方面,公开了《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九江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07年度市重点建设项目情况表》、《2006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年度计划及其执行情况。
城市总体规划、其他各类城市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方面,公开了《2007年用地证归档档案统计》、《2007年工程证及附件归档档案统计(公房)》、《2007年九江市城区土地储备计划》、《2007年城区经营性土地公开出让计划》《九江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九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2、与公众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
影响公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疫情、灾情,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报、发生及其处理情况等方面,在原有的已公开《九江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16个专项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公开了《关于切实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九江市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九江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九江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九江市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2007年年底,市卫生局和防疫站还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向全社会公布和宣传有关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结核病防治等知识。
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的批准文件、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等情况方面,公开了《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有关问题的决定》、《关于积极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的实施办法》等。5月7日,我市举行中心城区2007年第一批经济适用住房公开摇号仪式,并向全市电视直播。这是我市第一次进行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公开摇号。
其他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信息方面,公开了市级行政许可项目目录260项;企业基本信息、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和组织机构代码信息;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分配情况;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价格以及医疗收费标准等信息;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信息;公用服务事业的服务方式和监督措施等政策和信息。
3、公共资金使用和监督
重大城市基础建设项目的公开招标中标情况及工程进度情况方面,公开了市民关注的城市道路建设的详细情况,包括2007年重大工程项目列表;二十一个沿江开发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市政府十件惠民实事实施进展情况,及时制定公开了《<政府工作报告>任务通报》等。
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政府采购限额标准、采购结果及其监督情况方面,公开了2007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2006和2007年度政府采购项目批次、采购金额和增幅、市级和区级采购金额比例和增幅、平均节支率、资金构成情况,以及新供应商注册、中介机构、咨询专家名单等信息。
政府财政预算、决算和实际支出以及统计情况方面,公开了《关于九江市2007年市级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市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2006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月《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以及《各县(市、区、山)主要经济指标》统计分析等信息。
4、政府机构和人事
政府机关的管理职能及其调整、变动情况方面,公开了政府机关管理职能、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人简历、人事任免等信息。
公务员招考、录用以及公开选任干部的条件、程序、结果等情况方面,公开了2007年九江市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实施意见、实施方案、招录简章,历年九江市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人数,2007年九江市国家公务员任职和公务回避情况,2007年国家公务员年度考核情况,2007年九江市招录的国家公务员名单,以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条件、提拔任用资格和选拔程序等信息。
5、重大决策草案
公开了2007年起草的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重大利益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政府规章草案,充分听取公众意见。
(二)公开形式
1、互联网
“中国九江”门户网站在首页显著位置制作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专栏下设政府工作报告、机构职责、工作规则、政策法规、政府文库、政府大事记等22个子栏目。同时通过“中国九江”门户网站发布与企业办事相关的设立、变更、城建、房产、国税、地税土地、环保劳动、用工、规划等信息450条;发布市民办事相关的户籍、证件、社保、低保、婚姻、生育、人事、考试、教育、培训、水电、燃气、住房、社区、医疗、保健等信息346条;发布各类办事相关的表格485份。“中国九江”门户网站与市级机关网站、各县(市、区、山)政府网站建立了链接,方便市民查阅各政府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各县(市、区)政府网站、市级机关网站分别在显著位置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发布各类政府信息。2007年通过各政府机关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查阅政府信息的有430万人次。
市委书记专用电子信箱,市长、副市长电子信箱继续为民服务,“我为九江献一策”栏目民声通道作用显现,网上“12345”市长热线系统及时为民排忧解难,成为政府和百姓沟通、互动的快捷通道。
制作个人社会保险信息、住房公积金、公用事业账单等便民检索系统,方便人民群众及时查询信息。
2、公共查阅点
指定市档案馆为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点。目前已汇集了市级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全文、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帮助。各县(市、区)档案馆也设立了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点,为公众提供各种政府信息。在20个市级机关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室”,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方便。
3、政府公报
通过市人民政府公报公开重要行政法规、市政府规章、各政府机关的主要规范性文件、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文件、以及人事任免、机构设置、表彰等信息。市人民政府公报定期出版,通过档案馆、部分企事业单位、公共发放点等向公众发放。
4、新闻发布会
市政府新闻办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重大政府信息。2007年全年共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10余场,发布重要信息近20项,主要围绕机关效能建设、社会事业、民生民情等社会公众关心和政府关注的问题。
5、市长热线及各类便民服务热线
“12345”市长热线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热线联动有了新进展;新建“12319”建设服务热线,主要解决包括供水、供气、公交、道路、排水、路灯、绿化、建筑市场、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等方面存在的与民众息息相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此外,“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12366”纳税服务热线,“12369”环保服务热线等继续为群众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各类热线全年共解答人民群众咨询127053人次。
6、大型活动
2007年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大型活动20余次,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就业和再就业招聘大会、科技局的科技活动周、地税、国税的税法宣传月、卫生防疫知识宣传活动等,活动主体单位纷纷抓住契机,把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并取得良好效果。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一)申请情况
各政府机关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7117件,其中市级机关收到25307件,各县(市、区)政府收到1810件;当面申请23346件,占86.09%,以网上提交表单形式申请2627件,以电子邮件申请759件,以传真形式申请46件,以信函形式申请203件,以其它方式申请136件,此5种形式共占13.91%。
在市级机关中,申请量列前五位的分别是市教育局、市劳动局、市房产局、市人事局、市民政局。申请内容主要涉及教育收费、基础教育、职业与成人教育、劳动就业、工资改革、人才引进、入学报考和招生、治安情况、招考录信息、出入境管理、消防管理、房屋拆迁、物业管理、职工平均工资、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优待抚恤、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政府信息。
在各县(市、区)中,申请量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瑞昌市、都昌县、德安县。申请的内容主要涉及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交通住房、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与补偿标准、医疗卫生、农产品价格和政策导向、城市规划和发展计划以及教育和人事等方面的政府信息。
(二)申请处理情况
27117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中,已经答复的27117件。
在答复中,“同意公开”的23184件,占85.50%;“同意部分公开”的2610件,占9.62%;未能提供相关信息的1323件,占4.88%。
1323件未能提供相关政府信息的答复中,“信息不存在”的262件,占19.80%;“非本部门掌握”的121件,占9.15%;“申请内容不明确”的324件,占24.49%;属于《规定》第十二条免予公开范围的597件,占45.12%;因其它原因未提供信息的19件,占1.44%。
四、咨询情况
全市共有466175人次通过各种方式咨询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事务,其中现场咨询11.417万人次,占24.49%;电话咨询18.582万人次,占39.86%;网上咨询12.759万人次,占27.37%;通信件、传真、电子邮件、短信等其它方式咨询3.85万人次,占8.28%。
在市级机关中,接受咨询量列前五位的分别是:市房产局、市公安局、市建设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咨询的内容主要涉及政府信息公开业务流程、网上政府公开信息查询方式、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公安行政许可事项及其相关依据、城市建设、村镇建设、招标投标、工程造价、市政建设、公共交通、城市供水、就业再就业信息、社会保险信息、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保障执法维权、劳动工资信息、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福利制度、教育培训、职称考试、医疗药品价格、卫生保健知识、卫生防疫政策、组织机构代码年检、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等。
在各县(市、区)政府中,接受咨询量列前三位的分别是:都昌县、浔阳区、武宁县。咨询的内容主要涉及外商投资企业经济政策、招商引资政策、房地产开发政策、土地征用和动拆迁政策、建筑项目用地规划、城区建设规划、市政道路建设、物业管理、劳动保护、个人社会保险金、帮困扶贫、政府采购、财政资金使用、食品药品监管等。
五、复议、申诉和诉讼情况
2007年,全市未发生针对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申请、申诉和行政诉讼案件。
六、工作人员和收支情况
(一)工作人员情况
全市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全职人员381人,兼职人员658人。平均每个市级机关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全职人员1.8人,兼职人员3.1人;平均每个县(市、区)政府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全职人员1.2人,兼职人员13.6人。
(二)政府信息公开事务支出情况
用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点、政府信息公共查阅室、网站改版和更新、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梳理、阳光政务114号码百事通等费用163.10万元。其中,市级机关支出72.17万元,平均每个市级机关支出1.86万元;县(市、区)政府共支出90.93万元,平均每个县(市、区)支出6.06万元。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收费情况
各政府机关对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请求而提供政府信息不收取费用。需要复印、递送的,个别服务收取了成本费用。
七、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在编制和梳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过程中,个别市直部门和县(市、区)没有按时报送纸质材料和电子档,部份报送的材料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完整性不是很强。个别单位和地方认识不足,没有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没有制定相关制度,虽确定机构和人员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但基本是兼职,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既要对本单位的行政事项有较全面的了解,又要求掌握信息公开必要的信息技术,而培养出从事此项工作的复合型工作人员难度比较大。用于政府信息公开的专项经费和经常性开支很难得到有效保障,工作深入开展难度颇大。
下一步,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九江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将《政府信息公开考核试行办法》、《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试行办法》等三个配套制度落实到实处,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顺利开展。以今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为契机,将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向深入。
(一)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编制工作
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是实施《条例》的基础性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已全面展开,部分县(区)已基本完成任务。当前,各县(市、区)一方面要抓紧县政府层面信息的补充与完善,另一方面要继续组织、指导、督促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的编制工作。要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事务)公开目录〉和〈政务(事务)公开指南〉编制实施方案的通知》(九府厅发〔2007〕106号)精神,对各项政府信息进行认真梳理,首批编制近三年来的政府信息内容,并由近及远地不断加以完善和规范。要把握时间节点,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
(二)抓好政府信息公开载体建设
载体建设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保障。要加快政府网站、政府信息查阅场所、阳光政务114服务平台和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受理点等载体建设,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作用,确保政府信息及时对外公开,积极探索面向居民尤其是广大农民的信息公开渠道。
(三)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工作制度。主动公开是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强制性要求;依申请公开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的相关政府信息。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按主动公开制度和依申请公开制度的要求,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本次《目录》编制完毕后,应当进行包括当地保密部门在内的多个单位集中会审,对不能确定是否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相关主管部门或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对今后日常补充和更新的信息,需通过一定程序进行审查发布。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考核。要依照市监察局、市信息办《关于印发〈九江市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等三个配套文件精神,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社会评议工作,加大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考核力度,严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纪律,奖优罚劣,确保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推进。
(四)切实抓好平台建设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要求省、市、县分别建设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这一平台既是一个独立运行的平台,又和政府网站和部门网站紧密相联,实现信息发布、全文检索和信息流转,能较好地实现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
(五)认真开展公用企事业单位的事务公开
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编制完成后,要立即着手公用企事业单位的事务公开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医院、供水、供电、供气、公交、通信、物业、环卫、邮政、交通运输、社保、医保、金融、保险、烟草、广播电视等行业是事务公开的重点,切实抓好公用企事业单位的事务公开工作。
来源:中国九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