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魅力九江 > 文化九江 > 历代诗歌

咏陶渊明(一作栗里)

颜真卿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 2015-06-18 11:36 【字体:

  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

  狙击不肯就,舍生悲缙绅。

  呜呼陶渊明,奕叶为晋臣。

  自以公相后,每怀宗国屯。

  题诗庚子岁,自谓羲皇人。

  手持山海经,头戴漉酒巾。

  兴逐孤云外,心随还鸟泯。

【注释】
栗里: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晋陶潜曾居于此。南朝梁萧统《陶靖节传》:“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齎酒具於半道栗里之间。”唐白居易《访陶公旧宅》诗:“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李光《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之二:“浮家泛宅梨川梦,寻壑经邱栗里情。”
张良(约前251—前186):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谋略家、政治家。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
思报韩:张良为韩国贵族后裔。秦始皇灭六国后,他募刺士于博浪沙(在河南阳武县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
龚胜:彭城人,汉哀帝时,曾三举孝廉,为光禄大夫,后因王莽篡权而归隐乡里。王莽数次遣使找他,要拜他为上卿,而他却在“吾受汉厚恩,岂以一身事二姓哉”的感叹声中,绝食而死。
新:新朝,王莽篡汉后的朝代名。
狙击:指张良博浪沙狙击秦始皇事。《史记·留侯世家》:“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帝博浪沙中。”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明何景明《游猎篇》:“桥边孺子如妇人,博浪沙中铁椎吼。”
缙绅:插笏于绅带间,旧时官宦的装束。亦借指士大夫。《汉书·郊祀志上》:“其语不经见,縉绅者弗道。”颜师古注:“李奇曰:‘縉,插也,插笏於绅。’……字本作搢,插笏於大带与革带之间。”
奕叶:累世,代代。
宗国:犹祖国。亦兼称国家,朝廷。
屯:聚集。《广雅·释诂三》:“屯,聚也。”
羲皇人:太古时人。陶渊明曾在《与子俨等疏》中,“自谓是羲皇上人”。唐孟浩然《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赏读《高土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唐李白《戏赠郑溧阳》:“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山海经》:中国最早的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地理著作。关于该书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来众说纷纭。旧传是夏时的大禹、伯益所作,但是并不可靠。近代以来的研究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于战国初年到西汉初年这一时期。《山海经》现在的传本最早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的,后经历代的多位文人学者为其作注,形成多种版本流传于世。陶渊明有《读〈山海经〉十三首》诗。
漉酒:滤酒。《南史·隐逸传上·陶潜》:“郡将候潜,逢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復著之。”明王世贞《瞻美弟授太医院幕职同归至江口而别占一歌为赠》:“有冠不必挂神武,留作漉酒归江东。”
兴逐孤云外,心随还鸟泯: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作者简介】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收缩

咏陶渊明(一作栗里)

颜真卿
发布时间: 2015-06-18 11:36

  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

  狙击不肯就,舍生悲缙绅。

  呜呼陶渊明,奕叶为晋臣。

  自以公相后,每怀宗国屯。

  题诗庚子岁,自谓羲皇人。

  手持山海经,头戴漉酒巾。

  兴逐孤云外,心随还鸟泯。

【注释】
栗里: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晋陶潜曾居于此。南朝梁萧统《陶靖节传》:“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齎酒具於半道栗里之间。”唐白居易《访陶公旧宅》诗:“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李光《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之二:“浮家泛宅梨川梦,寻壑经邱栗里情。”
张良(约前251—前186):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谋略家、政治家。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
思报韩:张良为韩国贵族后裔。秦始皇灭六国后,他募刺士于博浪沙(在河南阳武县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
龚胜:彭城人,汉哀帝时,曾三举孝廉,为光禄大夫,后因王莽篡权而归隐乡里。王莽数次遣使找他,要拜他为上卿,而他却在“吾受汉厚恩,岂以一身事二姓哉”的感叹声中,绝食而死。
新:新朝,王莽篡汉后的朝代名。
狙击:指张良博浪沙狙击秦始皇事。《史记·留侯世家》:“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帝博浪沙中。”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明何景明《游猎篇》:“桥边孺子如妇人,博浪沙中铁椎吼。”
缙绅:插笏于绅带间,旧时官宦的装束。亦借指士大夫。《汉书·郊祀志上》:“其语不经见,縉绅者弗道。”颜师古注:“李奇曰:‘縉,插也,插笏於绅。’……字本作搢,插笏於大带与革带之间。”
奕叶:累世,代代。
宗国:犹祖国。亦兼称国家,朝廷。
屯:聚集。《广雅·释诂三》:“屯,聚也。”
羲皇人:太古时人。陶渊明曾在《与子俨等疏》中,“自谓是羲皇上人”。唐孟浩然《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赏读《高土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唐李白《戏赠郑溧阳》:“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山海经》:中国最早的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地理著作。关于该书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来众说纷纭。旧传是夏时的大禹、伯益所作,但是并不可靠。近代以来的研究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于战国初年到西汉初年这一时期。《山海经》现在的传本最早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的,后经历代的多位文人学者为其作注,形成多种版本流传于世。陶渊明有《读〈山海经〉十三首》诗。
漉酒:滤酒。《南史·隐逸传上·陶潜》:“郡将候潜,逢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復著之。”明王世贞《瞻美弟授太医院幕职同归至江口而别占一歌为赠》:“有冠不必挂神武,留作漉酒归江东。”
兴逐孤云外,心随还鸟泯: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作者简介】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来源:中国九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