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破晓,庐山市星子镇翻身村路灯上的广播声与早班公交的鸣笛声,交织着唤醒村庄。市财政局驻村第一书记与村党支部书记坐在党群服务中心广场商量着工作。这时,蔬菜基地方向传来山东籍技术员老祝洪亮的吆喝:“‘上海青’今早要发三车去九江咧!”声波撞击着钢架大棚,惊起拖拉机旁觅食的麻雀。这座赣北村庄正以独特的“三声”韵律,奏响乡村振兴的晨曲。
钢架棚里的笑声
据了解,驻村工作队先后争取的268万衔接资金已落地生金。28个标准棚、1个温室大棚,每棚每茬产出5000斤的“上海青”送往各地。当13万元的集体收入汇入村账时,老祝将最后一筐菜搬上货车,车厢里菜叶摩挲的沙沙声与引擎轰鸣声交织,在他耳畔恰似丰收的乐章。
“老兵话事堂”里的和声
2024年以来,“老兵话事——红色交通站”已开展23场基层自治活动,服务群众超500人次。73件邻里纠纷、环境整治等诉求100%办结,形成“一站带多网、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治理新格局,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关注民情的承诺声
日前,龚兆林的儿媳给村干部送锦旗时双手微颤。几个月前,龙昌取到龚兆林家探访,得知龚兆林躺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家人正为18万元的治疗账单犯愁。龙昌取连夜协调,落求“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次日,龚兆林的手术单押金栏盖上了“暂缓”红章。
如今,龚兆林家的窗台铁盒里锁着三本特殊“存折”:低保户按月填补的药费缺口,防返贫保险理赔金,市财政局励志助学金。当龙昌取接过村民送来的一面面锦旗时,托起的是驻村工作队对“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庄严承诺。
来源:中国九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