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何要强调“因地制宜”?
张勋国
新质生产力,毫无疑问是当下中国经济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什么强调因地制宜?生产关系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须与地区情况相适配,引导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我们不能片面地来理解新质生产力,而要全域、多要素、立体地看待它。
强调因地制宜,重在从实际出发。不同地域所处在的发展阶段不尽相同,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状况不尽相同,新质生产力发展也会呈现不同的区域特征,显然不能简单套用单一发展模式。因此,需要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等问题进行科学研判,找准着力点和主攻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科学施措加以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强调因地制宜,重在丰富发展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仅仅局限于“高精尖”这一条路,也包括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等内容。关键是要紧扣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当下,深刻领悟“因地制宜”这一方法论,我们前进的脚步就更加踏实——对九江而言,紧紧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汇聚向“新”向“质”的强大动能。
九江是全省的开放门户、工业重镇、文旅大市,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扣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实践路径,全面推进制造业、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三大攻坚行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行业龙头企业到众多中小企业,从石化化工、纺织服装、钢铁有色等传统工业到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聚力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培优育强”、平台“优化升级”、要素“提效赋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发展没有止境,实干开创未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九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眼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任在肩,我们唯有统筹好产业布局,加大创新力度,坚定信心、笃行不怠,求真务实、豪情前行!
来源:中国九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