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新兴产业如何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就怕来个大呼隆,先是一哄而起,最后一哄而散。”我们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时,要避免陷入认识上的三个误区。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避免忽视、放弃传统产业。我们应以创新精神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向“新”而“生”的未来产业,但绝不能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应当认识到,传统产业不一定就是落后产业,经过转型升级后能够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我们不能只盯着“高精尖”产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把传统产业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而是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助力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生产力发展路径发生质变。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避免一哄而上、泡沫化。我们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能一哄而上、一哄而散。适不适合当地发展,要由当地实际情况说了算,要经过深入调研、全面分析,脚踏实地地实践后再定结论。无论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还是布局未来产业,都须根据地区发展实际,找准着力点和主攻方向,扎扎实实向前推进。一哄而上,片面追求产业数量和规模,就会容易导致过度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造成巨大浪费,反而不利于新质生产力健康发展。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避免犯方向性错误,不能违背发展规律蛮干。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避免模式单一、简单复制。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异,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必须因地制宜,探索有效的模式、路径。不能看别的地方适合,就全盘拿来、复制照搬;也不能看别的地方不适合,就全盘否定本地适用的情况。倘若忽视产业规律和自身条件跟风追热,不顾实情“一刀切”“齐步走”,就容易导致内卷化,最终留下“一地鸡毛”,给一方发展造成负担。要抓住发展机遇,突出构建以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让更多的地方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来源:中国九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