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资讯 > 今日九江

场馆更靓 书香更浓——九江市图书馆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 2019-08-28 01:23 【字体:

  8月18日下午17时,九江市图书馆大门入口处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当日入馆人数达4559人次,2019年以来入馆人数已经达到590765人次。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九江市图书馆以及各县(市、区)图书馆不但逐步改善了场馆条件,而且藏书数量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便捷,全市各地萦绕着浓浓的书香。 

  九江市图书馆前身为江西省建设厅图书馆,1939年创办于江西泰和,曾更名为私立天翼图书馆、私立豫章图书馆,1946年迁至九江,更名为九江图书馆。 

  从最初位于甘棠北路的吴金彪花园(九江印刷厂),到1958年迁至环城路,1985年环城路四层的阅览大楼交付使用(时任中国美协副主席蔡若虹先生为九江市图书馆题写馆名),再到2003年迁至庐山南路,九江市图书馆面积从当初四五百平方米到后来的千余平方米,再到如今的14068平方米;藏书数量当初只有3万余册(其中古籍12900册、外文图书400册、新中国成立后购进的图书11865册、通俗图书2524册、儿童读物1191册、连环画6240册),截至2018年底,纸质图书(含报刊)总藏量达到84.14万册(其中古籍27000册),已编目进入书目数据库的图书馆藏为57.15万册,电子图书、数据库等数字资源超过60TB。 

  场馆条件的改善、藏书数量的增加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支持。10多年来,九江市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增幅较大,2005年50万元,2010年80万元,2016年120万元,2018年增加到了150万元。如今市财政每年对市图书馆的经费支持已经超过500万元。服务环境的改善,服务设施的优化,服务效能的提升,藏书种类的丰富,又大大吸引了广大市民进入图书馆的兴趣,2018年九江市图书馆的入馆人数达到了97万人次。 

  记者在庐山南路的九江市图书馆看到,该馆设立了文史类图书借阅室、综合类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少儿借阅室、地方文献中心、电子阅览体验区、视障阅览室、自修室、报告厅、展厅、多功能厅、读者沙龙等众多服务场地,阅览座席有680多个。馆内提供图书借阅、信息检索、参考咨询、社会教育、科技体验、文化休闲等服务,配备RFID自助图书借还系统,每周开放时间60小时,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实行免费开放。 

  记者了解到,九江市图书馆是从2012年开始实行免费开放的。随着现代化设备的投入使用,该馆已经实现开放式借阅,从当初的人工借还到自助借还,读者只需从电子目录中进行检索,就能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再通过自助借书设备就能自主办理借出登记手续。该馆还建立了总分馆体系,浔阳区、濂溪区、开发区以及工人文化宫、九江二电厂的图书馆等已加入总分馆服务平台,在中心城区实现图书借阅证一卡通和图书通借通还,大大延伸了服务网络。 

  该馆的流动图书车,每年40多次开进街道社区,开展阅读服务、宣传服务和流动办证。该馆还依托场馆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文化活动,近年来每年举办展览、讲座、培训、演艺等公益性活动近300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该馆全面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新媒体服务,馆内公共数字文化设施设备完善,互联网接入带宽100M,无线网络信号100%全面覆盖,建有图书馆网站、移动图书馆、数字资源远程访问等服务平台,还自建“陶渊明人物专题”、“九江红色文化”、“鄱阳湖地域历史文化”等多个地方特色资源库。在第四、五、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九江市图书馆均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在九江市图书馆工作整整30年的现任馆长王晓健向记者介绍,该馆以“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为办馆理念,以“保藏文献、学习知识、交流思想、文化休闲”为功能定位,提供全方位知识信息和社会教育服务,满足大众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加强与完善设施设备建设,提供良好阅读服务环境。 

  不仅九江市图书馆的发展上了新台阶,全市各县(市、区)图书馆的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都昌县图书馆建制于1978年,位于该县县城中心解放路,初始时期馆舍面积2026平方米,藏书只有1万多册;2018年整体搬迁至该县滨水西区文体中心,2019年1月面向公众开放,总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馆内藏书12万余册,阅览座席1000余个,设有亲子绘本馆、少儿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外借室、古籍室、多功能厅、地方文献室、电子阅览室、自修室等。 

  修水县图书馆于1958年8月1日成立,几经变迁,1982年才正式把馆址定在该县工人文化宫整体建筑之中,馆舍面积630.59平方米。2010年,该县将县委机关原办公大楼划拨给图书馆,大楼面积有2100平方米,并下拨资金200万元对办公大楼进行了全面加固和维修改造,使之成为一栋功能齐全、满足读者需求的现代化图书馆。2017年10月,修水县图书馆良塘新馆启动运营,面积达5000平方米,馆内设资料收藏、古籍收藏、采编辅导、图书借阅、报刊阅览、少儿阅览、办公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中心8个部门。全馆阅览座席568个,少儿室阅览座席100个。该馆成立之初藏书只有17000册,如今已达135000余册,其中古籍10603册(善本1471册),民国文献2600册。 

  谈到图书馆的发展未来,王晓健高兴地说,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从法律层面对图书馆的发展作出了相应的保障,一定会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九江图书馆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九江日报 记者 陈修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收缩

场馆更靓 书香更浓——九江市图书馆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发布时间: 2019-08-28 01:23

  8月18日下午17时,九江市图书馆大门入口处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当日入馆人数达4559人次,2019年以来入馆人数已经达到590765人次。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九江市图书馆以及各县(市、区)图书馆不但逐步改善了场馆条件,而且藏书数量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便捷,全市各地萦绕着浓浓的书香。 

  九江市图书馆前身为江西省建设厅图书馆,1939年创办于江西泰和,曾更名为私立天翼图书馆、私立豫章图书馆,1946年迁至九江,更名为九江图书馆。 

  从最初位于甘棠北路的吴金彪花园(九江印刷厂),到1958年迁至环城路,1985年环城路四层的阅览大楼交付使用(时任中国美协副主席蔡若虹先生为九江市图书馆题写馆名),再到2003年迁至庐山南路,九江市图书馆面积从当初四五百平方米到后来的千余平方米,再到如今的14068平方米;藏书数量当初只有3万余册(其中古籍12900册、外文图书400册、新中国成立后购进的图书11865册、通俗图书2524册、儿童读物1191册、连环画6240册),截至2018年底,纸质图书(含报刊)总藏量达到84.14万册(其中古籍27000册),已编目进入书目数据库的图书馆藏为57.15万册,电子图书、数据库等数字资源超过60TB。 

  场馆条件的改善、藏书数量的增加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支持。10多年来,九江市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增幅较大,2005年50万元,2010年80万元,2016年120万元,2018年增加到了150万元。如今市财政每年对市图书馆的经费支持已经超过500万元。服务环境的改善,服务设施的优化,服务效能的提升,藏书种类的丰富,又大大吸引了广大市民进入图书馆的兴趣,2018年九江市图书馆的入馆人数达到了97万人次。 

  记者在庐山南路的九江市图书馆看到,该馆设立了文史类图书借阅室、综合类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少儿借阅室、地方文献中心、电子阅览体验区、视障阅览室、自修室、报告厅、展厅、多功能厅、读者沙龙等众多服务场地,阅览座席有680多个。馆内提供图书借阅、信息检索、参考咨询、社会教育、科技体验、文化休闲等服务,配备RFID自助图书借还系统,每周开放时间60小时,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实行免费开放。 

  记者了解到,九江市图书馆是从2012年开始实行免费开放的。随着现代化设备的投入使用,该馆已经实现开放式借阅,从当初的人工借还到自助借还,读者只需从电子目录中进行检索,就能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再通过自助借书设备就能自主办理借出登记手续。该馆还建立了总分馆体系,浔阳区、濂溪区、开发区以及工人文化宫、九江二电厂的图书馆等已加入总分馆服务平台,在中心城区实现图书借阅证一卡通和图书通借通还,大大延伸了服务网络。 

  该馆的流动图书车,每年40多次开进街道社区,开展阅读服务、宣传服务和流动办证。该馆还依托场馆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文化活动,近年来每年举办展览、讲座、培训、演艺等公益性活动近300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该馆全面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新媒体服务,馆内公共数字文化设施设备完善,互联网接入带宽100M,无线网络信号100%全面覆盖,建有图书馆网站、移动图书馆、数字资源远程访问等服务平台,还自建“陶渊明人物专题”、“九江红色文化”、“鄱阳湖地域历史文化”等多个地方特色资源库。在第四、五、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九江市图书馆均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在九江市图书馆工作整整30年的现任馆长王晓健向记者介绍,该馆以“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为办馆理念,以“保藏文献、学习知识、交流思想、文化休闲”为功能定位,提供全方位知识信息和社会教育服务,满足大众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加强与完善设施设备建设,提供良好阅读服务环境。 

  不仅九江市图书馆的发展上了新台阶,全市各县(市、区)图书馆的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都昌县图书馆建制于1978年,位于该县县城中心解放路,初始时期馆舍面积2026平方米,藏书只有1万多册;2018年整体搬迁至该县滨水西区文体中心,2019年1月面向公众开放,总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馆内藏书12万余册,阅览座席1000余个,设有亲子绘本馆、少儿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外借室、古籍室、多功能厅、地方文献室、电子阅览室、自修室等。 

  修水县图书馆于1958年8月1日成立,几经变迁,1982年才正式把馆址定在该县工人文化宫整体建筑之中,馆舍面积630.59平方米。2010年,该县将县委机关原办公大楼划拨给图书馆,大楼面积有2100平方米,并下拨资金200万元对办公大楼进行了全面加固和维修改造,使之成为一栋功能齐全、满足读者需求的现代化图书馆。2017年10月,修水县图书馆良塘新馆启动运营,面积达5000平方米,馆内设资料收藏、古籍收藏、采编辅导、图书借阅、报刊阅览、少儿阅览、办公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中心8个部门。全馆阅览座席568个,少儿室阅览座席100个。该馆成立之初藏书只有17000册,如今已达135000余册,其中古籍10603册(善本1471册),民国文献2600册。 

  谈到图书馆的发展未来,王晓健高兴地说,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从法律层面对图书馆的发展作出了相应的保障,一定会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九江图书馆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九江日报 记者 陈修平)


来源:中国九江网